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9 14: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是(

A.粮食发酵
B.切割玻璃
C.湿衣晒干
D.粉碎废纸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
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
我在湖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玻璃导管:“我在火焰的灼烧下弯了腰”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牛奶
C.稀有气体
D.碳酸氢铵
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6.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煤气是由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钢铁和铝合金都是合成材料
D.化石燃料都含有碳元素
7.我市正在全面搞好创卫、巩卫工作。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分类回收是关键。下图表示可回收标志是(  )
A.A
B.B
C.C
D.D
8.下列用于改正错别字的方法中,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方法是
A.用橡皮擦去
B.用透明胶带粘除
C.用修正纸覆盖
D.用退字灵改写
9.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A.用手直接取用药品
B.若未说明用量,按最少量取用
C.将未用完的药品丢弃或带出实验室
D.实验后将剩余药品放回原瓶中
10.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
.漏斗、烧杯、玻璃棒
B.量筒、集气瓶、烧杯
C.
漏斗、试管、玻璃棒
D.滴管、玻璃棒、烧瓶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取用液体药品C.称量15.45g固体
D.量9.5mL液体
1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氧气用于炼钢
B.氖气用于制航标灯
C.用氢气作燃料
D.焊接金属时用氮气、氩气作为保护气
1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  )
A.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容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D.以上说法都对
1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工业上制取氧气
C.酒精挥发
石蜡熔化
D.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把黄瓜切成细丝
二、填空题
15.为了探究气体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小雨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具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然后依次做了以下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_____,液体取_____,固体取_____。
17.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⑦当点燃酒精灯,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用途有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
18.根据下图中所示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按编号分别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⑥________。
(2)用编号填空:不能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可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
19.氧气的用途有主要两个方面,(1)____(2)____
三、推断题
2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无色液体,丙是单质,则乙是_____(填化学式)。
(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乙气体有毒,写出丙→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四、实验题
21.某同学用胆矾配制成硫酸铜溶液,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观察现象,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1)用_____(填仪器序号)取一块胆矾
①药匙
②纸槽
③镊子
④滤纸
_____色的固体
(2)用_____(填仪器序号)将胆矾研磨成粉末状
①烧杯
②研钵
③蒸发皿
④锥形瓶
固体变成_____色粉末
(3)取少量胆矾粉末溶于水制得硫酸铜溶液
_____色的溶液
(4)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_____,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为_____色。
2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1)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①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③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设计实验】
⑴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下同),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原因是

⑵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
⑶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假设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五、计算题
23.儿童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6L氧气.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6L氧气的质量为多少g?
(2)儿童每分钟大约所需空气的质量为多少g?(标准状况下,ρ氧气=1.43g/L,ρ空气=1.3g/L,准确到0.1).
24.已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约为高锰酸钾的,现有32克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量与多少升空气中氧气量相当?(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29g/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D
6.C
7.B
8.D
9.B
10.A
11.A
12.B
13.C
14.A
15.
密度小于空气
易溶于水
16.
最少量
1-2ml
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7.①②③④⑤


18.酒精灯;漏斗;量筒;集气瓶。③④⑥①⑥
19.支持燃烧
供给呼吸
20.H2O
CO2+C2CO
21.③




蓝色絮状沉淀

22.(1)④①②⑥⑤③(2)浮于水面,难溶于水①a②水雾,变浑浊.
【设计实验】⑴①,刚熄灭的蜡烛残留有二氧化碳
⑵水蒸气⑶③,①②,二氧化碳和水都不具有可燃性
23.8.58g,37.2g
24.10.7L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