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
4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水变成水蒸气
C.
铁生锈
D.
食物变质
检验集气瓶内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应该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A.
注入紫色石蕊试液
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
注入澄清的石灰水
D.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夜间发现家里的液化石油气罐有气体泄露时,首先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
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B.
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C.
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
D.
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氧原子
B.
氢原子
C.
氢原子和氧原子
D.
水分子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A.
分子的数目
B.
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C.
分子的种类
D.
元素的化合价
下列物质中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但反应若不加指示剂则无明显现象的是
A.
氯化铁溶液
B.
碳酸钠溶液
C.
稀盐酸
D.
碳酸钾溶液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
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入,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改通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实验过程的a中无明显现象
C.
对比、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D.
对比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室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
两个实验均需先检查气密性
C.
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D.
收集装置可能相同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
氧气
B.
水
C.
木炭
D.
氢氧化钙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
B.
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
该图可示意CO与的反应
D.
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
B.
3克碳与12克氧气反应,生成15克二氧化碳
C.
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D.
水变成水蒸气,质量没改变,由此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氧气可以跟________g氢气完全反应。
A.
1
B.
C.
2
D.
4
如图所示,有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取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的火焰立即熄灭,再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不变浑浊.下列四位同学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
小强认为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B.
小王认为一定不是空气
C.
小雪认为一定不是氧气,可能是氮气
D.
小鹏认为一定是氮气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B.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为粉末状,可使煤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的更旺
“嫦娥一号”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主要由高氯酸铵发生反应提供,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高氯酸铵属于混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烘焙面包时添加小苏打
B.
小轿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
汽车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时,为了减小摩擦在车轮上缠绕铁链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
0
21
待测
9
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用于灭火
B.
能引发“温室效应”
C.
能促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D.
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某气体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
该气体可能是和
B.
该气体中一定没有
C.
该气体可能是和
D.
该气体不可能是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科学家利用下图所示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减缓温室效应。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
Ⅰ、Ⅱ、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
循环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冬季,农民伯伯常把地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密封在深深的地窖中保存.需要下地窖取保鲜品时,即便是白天,他们也要先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吊入窖底.在观察到蜡烛能正常燃烧后,才允许进入地窖,以避免地窖中的气体对人不利.
农民伯伯为什么要在下地窖前将点燃的蜡烛吊入地窖中?
不考虑水蒸气含量的变化.试推断地窖中的气体与空气相比,哪种成分含量可能升高?为什么?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______、______、______燃烧化石燃料不仅会造成环境问题,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
西气东输,将改变居民的气体燃料结构.下表是几种气体燃料的价格和热值:
燃烧物
煤气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价格
元千克
元千克
元千克
热值
综合考虑,你将选用哪种燃料?______,理由是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端进选“b”或“c”.
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
若将装置A和C相连接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若将装置B和D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可观察到试管中石蕊溶液______;写出烧杯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在化学反应稀中:
的化学式为______。
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加热?氯酸钾,最多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用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一种可燃物克充分燃烧,测得生成二氧化碳克,水克。试求:
该可燃物含有的元素各占多少克?
可燃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通过计算,写出该可燃物的化学式。
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