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实验室,O2和CO2都可以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最适宜的仪器是(
)
A.广口瓶、集气瓶、酒精灯
B.漏斗、广口瓶、集气瓶、水槽
C.长颈漏斗、广口瓶、集气瓶
D.长颈漏斗、大试管、集气瓶、酒精灯
3.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4.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好方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
B.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
D.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又叫干冰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D.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供给人们呼吸
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A.此简易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实验过程中可以减缓反应
C.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通过长颈漏斗逸出
D.试管是多余的
7.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我们选择块状物而没有选择碳酸钙粉末做反应物,是考虑了反应速率的问题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8.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破裂――试管口略朝下倾斜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气密性不好
9.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B.b
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b
导管应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10.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实验中,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
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固体部位集中加热
D.实验室制CO2时,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盐酸,后向锥形瓶中加入石灰石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使用稀硫酸是因为( )
A.不能反应
B.反应发生后生成的微溶物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C.生成的气体不纯净
D.反应速率太快
1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A.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该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C.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
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13.下列对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意外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铁丝燃烧未能正常燃烧,可能是氧气浓度不够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C.点燃氢气的实验中引发装置爆炸,可能是氢气不纯
D.刚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可能是实验中所用盐酸太浓了
14.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了完成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气体应从装置的_______端通入(填A或B,下同)。
(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应从装置的_______端通入。
(3)若用排水法收集O2,先将瓶内装满水,然后O2从_______端通入。
(4)若用水将装置中的O2
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
___________端流入。
16.为了检测香烟的危害,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
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
移动。
17.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方 法:
(1)确定制取气体的____________。
(2)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包括气体的______装置和______装置。
(3)确定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
18.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制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
.
(3)试写一条二氧化碳的用途
.
19.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采取以下操作步骤:①装入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倒入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填序号)
20.(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微观上解释是因为___。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
①硫燃烧;②甲烷燃烧;③石蜡燃烧;④铁燃烧;⑤磷燃烧
(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
三、简答题
21.用实验的方法区分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写出方法、现象和结论)
2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23.建筑材料中常用到下列反应。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石灰石煅烧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石灰浆(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石灰浆刷墙壁,墙上附着一层白色坚硬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想在一块平整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刻蚀的化学原理(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并简要说明这一方法的操作步骤.
四、综合应用题
25.某同学对“影响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选取的药品:成分相同的粉末状大理石、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浓度为16%、9%的稀盐酸.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以5分钟内收集到CO2的质量作为判断依据.已知稀盐酸足量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读取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CO2的质量,记录的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大理石
(各6g)
稀盐酸的浓度
反应开始到5分钟产生CO2的质量
反应结束产生的CO2的质量
①
块状
16%
2.16g
2.2g
②
块状
9%
1.42g
2.2g
③
粉末
16%
2.33g
2.2g
④
粉末
9%
1.93g
m2
(1)稀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快慢的影响:_____.
(2)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图装置中的哪一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_____.
(3)结合表格分析,实验④反应结束后m2的值_____.
(4)探究大理石的颗粒大小对该反应快慢的影响,其实验序号分别是_____.
(5)计算该大理石(6g)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C
6.C
7.C
8.D
9.B
10.D
11.B
12.D
13.B
14.D
15.A
B
B
A
16.二氧化碳
右
17.化学反应原理
发生
收集
18.(1)吸收;
(2)气体肥料;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又比空气大,故可以用来灭火.
19.③①④②
20.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③
Ca(OH)2+CO2=CaCO3↓+H2O
21.将燃着的木条放入两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刻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无变化的是空气,复燃的是氧气
22.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23.CaCO3高温CaO+CO2↑
CaO
+
H2O
=
Ca(OH)2
CO2
+Ca(OH)2
=
CaCO3↓+
H2O
24.先在大理石上用石蜡写上“热爱祖国”四个字,接着在大理石板上均匀地倒上稀盐酸,待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水冲洗石板,再将石蜡刮去.
25.稀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无气泡产生
2.2g
①③(或②④)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