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规则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现象等;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小组实验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敢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使学生领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1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
现
象
的
观
察
和
描
述
点燃前
颜色白色、状态
固态、形状柱状
、硬度小
、气味无味
、不溶于水,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
点燃时
火焰分为三层,内焰层最明亮,焰心层最暗,一根火柴在火焰不同部位燃烧的情况:两头黑,中间不变黑
在火焰上方罩着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水雾产生,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后
熄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一股白烟产生
用火柴去点刚熄灭后的白烟,蜡烛是否重新燃烧?是
<归纳>本实验体现了学习化学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和化学性质(蜡烛是否燃烧、燃烧后的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蜡烛是否融化)和化学变化(燃烧时是否发光、发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生成)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既不是孤立的关注物质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时2(学生到实验室自行动手)
对人体呼入空气和呼出空气的探究
【提示】以下信息可供进行科学探究时参考。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下述试验中白色沉淀越多,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的木条熄灭。
对照教本实验步骤,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外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空气瓶和呼出气体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1、空气瓶基本无现象
2、呼出气体瓶出现浑浊
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2、将燃烧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瓶中
1、空气瓶中木条燃烧火焰不变
2、呼出气体木条很快熄灭
说明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含量高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1、空气中的玻璃片基本不变
2、呼吸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
说明空气中的水蒸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低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练习
1、在蜡烛熄灭时,总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
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为了验证假设
A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
刚吹灭的蜡烛芯周围还有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存在;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3)、吹灭蜡烛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C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A、B
,因为
二氧化碳和水均不能燃烧
。
2、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D
)
关注物质的性质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A、
B、
C、
D、
3、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
C
)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观察分析,你认为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部位是(
C
)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D、焰心和内焰
4、一个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证
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结合生物有关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过的泥土甲
乙
(1)、实验刚刚开始时,甲、乙两个广口瓶内的唯一区别是:
甲泥土经过加热,乙泥土未经过加热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经过实验能证明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
5、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图所示:(含量均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的含量(%)
氧气
21
15.7
二氧化碳
0.03
3.6
水
<
0.03
6.2
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验证剩余的一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呼出气体250mL两瓶)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其中一瓶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比空气瓶中的木条先熄灭
人体呼出的气体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取出呼出的气体一瓶和等体积的空气一瓶。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现象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一片呼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
呼出气体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现象
人体呼出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