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9 17:2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D.蜡烛逐渐变短
2.小强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
A.氧气(O2)
B.二氧化碳(CO2)
C.水蒸气(H2O)
D.氮气(N2)
3.对探究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是提高我们的探究能力和促进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结论就不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
B.需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C.不需要反思实验过程是否安全、环保
D.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
4.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集气瓶中,观察到燃烧的木条在(  )
A.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熄灭
B.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熄灭
C.两集气瓶中都熄灭
D.两集气瓶中都不熄灭
5.小战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他发现蜡烛能重新燃烧。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
B.棉线
C.二氧化碳
D.石蜡固体小颗粒
6.人体呼出气体检测具有非侵入性、无损伤、取样方便、可连续采样等优势。某同学用如图方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收集方法为排水法
B.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和玻璃导管
C.当瓶口冒出气泡时,瓶中收集满呼出的气体
D.将集气瓶从水中直接提出,倒立放在桌面上
7.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水
8.在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且不被人体吸收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少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A.均匀地被烧黑
B.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
C.放置在内焰部分被烧黑最重
D.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
10.比较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方案中能成功的是(

A.向其中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分别闻两瓶气体的气味
C.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D.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
11.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和HO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二、选择填充题
12.将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增加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
13.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动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A可以燃烧
B难溶于水
C受热易熔化
D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_________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再把一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蜡烛吹灭后,立即用火柴点燃从烛芯飘出的白烟,白烟被点燃,说明白烟是_________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取A、B两个空集气瓶,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瓶口均用玻璃片盖好。(已知: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①点燃集气瓶A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点燃集气瓶B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请回答: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外而内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温度最高。
16.生活中用蜡烛应急照明,或者营造气氛。
(1)蜡烛点燃后长度变短,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2)香熏蜡烛一般用玻璃容器盛装,含有香料,燃烧时可闻到香味。香薰蜡烛可燃烧长达10小时,比普通蜡烛长得多。下列关于香薰蜡烛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点燃蜡烛后香料逐渐挥发,其分子间隔变大且不断运动
B玻璃容器可以留住熔化的蜡液,延长燃烧时间,避免浪费
C蜡烛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只有石蜡一种物质
17.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同的,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_____________(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
(2)然后,由___________(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某研究小组围绕着蜡烛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一):(1)小亮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_____。点燃蜡烛,蜡烛能够燃烧,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现象。验证水:_____。验证二氧化碳:_____。
(实验二):同学们发现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3)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用一根尖嘴玻璃管插入火焰中,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为了确保有火焰产生,你认为需要做的是_____。
(4)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0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查阅资料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
(5)李梅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
1.C
2.B
3.B
4.B
5.D
6.D
7.D
8.B
9.B
10.C
11.B
12.D
水蒸气
13.B
硬度小;密度比水小
14.小
a(或外焰)
外焰
烧杯内壁有水珠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石蜡固体小颗粒
15.C

二氧化碳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16.不能
AB
17.A
无明显变化
B
变浑浊

18.密度比水小
可燃性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气态
短的玻璃管
沸点

C试卷第6页,总6页
试卷第1页,总6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