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沪科版 必修2 1.2、平抛运动的规律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 沪科版 必修2 1.2、平抛运动的规律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9 09: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讲 抛体运动
第1课时 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性质和基本规律. 2、掌握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并能应用解题.
3、掌握各种情况下平抛运动的时间求解,
学习目标
一、判断题
(1)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运动是平抛运动。?( )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加速度方向也时刻在变化。?( )
(3)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水平位移越大。?( )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在空中飞行时间越长。( )
(5)无论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

(7)平抛物体在t时刻速度的方向与t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 )
(8)若平抛物体运动的时间足够长,则速度方向将会竖直向下。( )?
?
?
?
?


二、预习检测
?
?
(6)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相同的。( )
(二)计算题 9、从20m高处水平抛出的物体,落地时速度为25m/s,求这个物体的初速度.(g取10m/s2)
小题热身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两个直线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分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若平抛运动的时间大于2t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线2表示水平分运动的v-t图线
B.t1时刻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0°
C.t1时间内的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为1∶2
D.2t1时刻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为60°
C
三、课堂探究
知识探究1、平抛运动的时间求解
求以下四种情况下平抛运动的时间(如图所示)
(d)
t=
t=
t=
X
t=
例题探究1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有一个斜面,从斜面顶端向右平抛一只小球,当初速度为v0时,小球恰好落到斜面底端,平抛的飞行时间为t0。现用不同的初速度v从该斜面顶端向右平抛这只小球,以下哪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平抛的飞行时间t随v变化的函数关系(  )
C
t=
t=
追踪训练1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其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与v0大小相等,那么t为(  )
A
知识探究2、关于平抛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处,设其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 tan θ。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中B点所示,即xB=?。
例题探究2
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
y
x
Vx
Vy
V
D
追踪训练2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同一点,以大小不等的初速度v1和v2(v1>v2)沿水平方向抛出两个小球,两个小球落到斜面上的瞬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分别为β1和β2,则(  )
A.β1>β2 B.β1<β2 C.β1=β2 D.无法确定
C
v2
v1
四、链接高考
1、(2014江苏单科,6,4分)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两球的质量应相等 B.两球应同时落地 C.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 D.实验也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C
变式1.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A、B两个小球在水平面上相遇,改变释放点的高度和上面滑道对地的高度,重复实验,A、B两球仍会在水平面上相遇,这说明(  )
A.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A球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A、B球的速度任意时刻都相同
A
2、(2017江苏单科,2,3分)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
C
变式2(2012江苏单科,6,4分) 如图所示,相距l 的两小球A、B 位于同一高度h(l,h 均为定值). 将A 向B 水平抛出的同时, B 自由下落. A、B 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
A.A、B 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A 的初速度 B.A、B 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碰,此后就不会相碰 C.A、B 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 D.A、B 一定能相碰
AD
3、(2010·北京卷,22)如图所示,一名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3 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运动员的质量m=50 kg.不计空气阻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A点与O点的距离L; (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从O点飞出开始到离斜坡距离最远所用的时间.
V
方法总结:分解思想在平抛运动中的应用
(1)解答平抛运动问题时,一般的方法是将平抛运动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这样分解的优点是不用分解初速度也不用分解加速度。
(2)画出速度(或位移)分解图,通过几何知识建立合速度(或合位移)、分速度(或分位移)及其方向间的关系,通过速度(或位移)的矢量三角形求解未知量。
方法总结:
某同学玩飞镖游戏,先后将两只飞镖a、b由同一位置水平投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两只飞镖插在竖直靶上的状态(侧视图)
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