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实验基础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历史:
古代:火,青铜,造
纸
,制
火药
(四大发明)
近代:道尔顿
阿伏伽德罗
门捷列夫
诺贝尔
原子
分子
元素周期表
烈性炸药
现代:纳米技术,绿色化学
(2)化学: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
物质
的
组成
、结构、
性质
以及
变化
规律的科学。
结构
性质
应用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
新物质
的变化
物质
三态
变化,
电
学
化学变化:生成
新物质
的变化
(燃烧)
(
生锈
)
(
生物变化
)(
酸碱变化
)
特征是有
新物质
生成
主要依据
伴随发
光
、放
热
、变色、生成
沉淀
或者
气体
等现象
爆炸:气球轮胎(物理
物质状态
)
火药煤气罐(化学
燃烧引起
)
化学变化中
一定
伴随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
不一定
有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的性质
色、
味、态、熔(溶)沸点、
硬
度、密
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
氧化性、
还原
性、酸碱性、活泼性、稳定性
(5)性质与变化:
性质:物质的属性
能
会
可以
易(难)
挥发
燃烧
变化:发生过程
变成
生成
(六))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闻气味
两种气体均没有气味
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没有气味(物理性质)
步骤2.取一瓶空气与一瓶刚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步骤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
呼出的气体中小木条火焰先熄灭
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较少发生了化学变化
步骤4.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形成水雾
呼出的气体中含水蒸气较多发生了物理变化
步骤1、2、3、4具体操作见下图
1.人体吸入的空气(含氧气)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被吸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2.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较,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多。
3.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木条燃烧得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大。
4.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
5、排水集气法
A、原理(条件):
用于收集难溶于水(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B、实验仪器:
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也可以是其他器材)
C、实验过程:
装→盖→推→倒→插→吹→盖→正放
广州真题
1.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
)
A.炭黑制墨
B.粮食酿酒
C.胆矾炼铜
D.
燃放烟火
2.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B
)
A.干冰变成CO2气体
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C.海水晒盐
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铁锅生锈
B.蜡烛燃烧
C.粮食酿酒
D.水结成冰
4.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5.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
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
A.
把湿的衣服晒干
B.
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
C.
把石蜡加热熔化
D.
把棉线织成布
7.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C
)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
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
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8.为了确定某化肥的种类,下列探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D
)
A.观察其外观,为白色晶体
B.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
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
D.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