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观察生物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设计意图】: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知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方法与过程】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实验的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实验,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两点要强调。
【课前准备】:1)蜗牛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2)学生每人一组,每组仪器:蜗牛,放大镜,酒精,蔗糖,玻璃板,棉花,手电筒
【教学思路】
本节课首先通过学生对蜗牛的探究实验,获得蜗牛的各种感觉,引发学生观察生物的兴趣,并学会观察的一些基本技能。然后通过学生举例、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及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猜谜语:“说它是条牛,不能拉梨头,说它力气小,能背屋子走。”你来说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学生猜测:蜗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教师归纳: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潮湿的地方,草丛里(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由于课前布置学生去捉蜗牛,通过学生动手,联系实际,获得对蜗牛的初步认识。
大家桌上都将有蜗牛,而且除此之外,我们还得使用一件工具,放大镜。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放大镜观察科学课本封面。教师引导学生来归纳:如何使用放大镜?
学生饶有兴趣的使用放大镜观察科学书的封面使用的方法:移动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从而看到一个放大的像。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索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结构,讲述:在课本书上写出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名称(在观察的过程中强调观察的顺序)
学生观察并在书上填写部分结构名称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对问题的归纳总结能力,从形象中抽象规律和答案,同时在实践中突出科学观察的方法。
讲述:我们来猜想一下,蜗牛的这些结构有什么功能呢?刚才我们在观察蜗牛中,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蜗牛是否有各种感觉功能?
学生讲述结构可能的一些功能
学生猜测
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师:对于这些猜想可以通过实验来加以证明。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验证蜗牛是否有视觉、触觉、听觉、味觉。提问:现在以视觉为例,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的步骤呢?教师归纳:现在我们结合桌上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实验步骤。分组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各种实验设计方案。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设计并操作。同学交流实验结果
(附科学探究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个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学会对探究的过程进行分析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蜗牛有几种感觉吗?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实验,我们学会了一种观察生物的方法。(板书)观察结构→猜想相应的功能→通过实验来验证
生答:四种,包括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但是没有听觉。
加深对观察蜗牛过程的理解与掌握。
讨论讲述:今天的实验,我们还了解了一旦受外界的刺激(如铅笔头触碰)被蜗牛所感觉,蜗牛就会很快作出反映。如果我们同样用铅笔碰桌子,请问,会有什么反应?教师小结:
这是由于蜗牛是生物,而课桌是非生物,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这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之一。
学生讨论,分析,小组汇报结果生答:没有反应
综合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蜗牛各种特征的掌握和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并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设下疑问:生物与非生物除这些区别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区别呢?这个问题,下节课讨论。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思考问题,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1、思考:生物与非生物有哪些区别?
2、设计小实验:蜗牛的力气有多大?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1、
观察蜗牛
观察结构→猜想相应的功能→通过实验来验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观察蜗牛之后,大家了解了它有几种感觉?用铅笔碰蜗牛(外界刺激)蜗牛会作出相应的反应,用铅笔来触碰课桌,课桌有没有反应?蜗牛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四处行走是为了什么呢?教师小结:经过学习我们都很清楚,蜗牛是生物,而课桌是非生物,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生答;触觉、嗅觉、味觉、视觉等。生答:没有学生讨论,回答:寻找事物,避免危险,寻找光亮处等。
通过具体的蜗牛入手,开始生物与非生物的知识学习,这样过渡比较自然,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讲述:对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到处都是物体,这样的物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生物,另一种则是非生物。现在我们先来列举你最喜欢的生物或者非生物,并且来谈谈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汇报然后前后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集体合作精神。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举出的这么多的生物与非生物的例子,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是生物,而有些不是呢?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来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婴儿、猫是生物,能生长、需营养:汽车、鹅卵石是非生物,不能生长、不需营养。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生物与非生物除以上区别外,还有哪些区别吗?教师巡视,适当指导。小结通过讨论,比较,我们也知道生物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
小组讨论,并把结论填写在表中。
逐步培养学生对现实观察到的物体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从而使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判断:下列是分别属于生物还是非生物?向日葵、冰、气球、豆芽、鸵鸟、、书、木材、熊猫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各种各样的生物,请你来谈谈你经常接触到的动物。
引导指出:向日葵,豆芽,树是生物,并且是植物;鸵鸟、熊猫是生物,并且是动物学生举例,填表
简单巩固,并从熟悉的动植物引入
区分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理由:你区分动物和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小结:植物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而动物由于自身不能制造养料,需要通过摄取事物以获得养料。提出问题:植物自己制造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哪里呢?从泥土里来呢?还是其他的途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这个主题的探究,比如说假设营养物质来自于土壤中,下面我们需要来设计一个实验步骤来验证这个假设。
1、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总结分类的理由,说说有哪些理由是相同的。2、你还认为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小组集体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有些来源于生活,另外要对观察的物体进行分类。
播放FLASH内容: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小结: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叶片利用一些物质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作业:课后练习1、2科学作业本第一节
使知识系统化,及时巩固。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1、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能生长,需要营养,能新陈代谢,能遗传等
非生物不具有以上特征。
三、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身制造养料,不能快速自由运动
动物:靠摄取食物以获得养料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