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化学同步课时训练
2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01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实验步骤】
1.制取氧气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操作步骤: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是__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__,若__导管口有气泡冒出__,则装置不漏气。
②装: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增加反应物的受热面积。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__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__。
③定: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用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且试管口要__略向下倾斜__,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将集气瓶中盛满水,连同玻璃片一起__倒立__在水槽内,点燃酒精灯加热。先对试管__均匀__加热,然后__对准药品部位__固定加热。
⑤收:当__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冒出__时开始收集,当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瓶子移出水槽,__正__放在桌子上。
⑥离:把导气管撤离水槽。
⑦熄:熄灭酒精灯。
(注意:步骤⑥⑦不能颠倒的原因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2.氧气的性质
将收集好的两瓶氧气用来完成下面两个实验。
(1)实验一:木炭燃烧。
①现象:__发出白光,放出热量__,反应结束后,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②文字表达式:__木炭+氧气二氧化碳__。
(2)实验二
:铁丝燃烧。
①现象:__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__,放出大量的热。
②文字表达式:__铁+氧气四氧化三铁__。
【问题与交流】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解:还可以用热毛巾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等方法。
2.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解:可能的原因有:①导管口才开始冒气泡便立即收集氧气;②排水集气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空气等。
3.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解:如果开始便将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损失,会迅速使瓶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02 实验习题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熄灭酒精灯;⑦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
A.④②①③⑤⑦⑥
B.②③①⑥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⑥④①②⑦⑤③
2.(安徽中考)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移出导管
3.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B)
,A.制备)
,B.收集)
,C.验满)
,D.验证性质)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正确的是(D)
A.装药品的试管口应向上倾斜
B.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应伸到瓶口处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D.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平放于瓶口处
5.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该同学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__高锰酸钾__(限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__。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__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__,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添加药品,固定装置,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__B__(填字母)。
A.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4)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这是由于__试管口没放棉花团__造成的。
(5)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__。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__燃烧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__。
6.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__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__。
②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__防止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__。
③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__待火柴即将燃尽时,从瓶口往下缓缓伸入瓶中__。
(2)该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铁丝没有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
①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因此,你认为该同学进行实验前应做的实验操作是__用砂纸打磨铁丝除锈__。
②导致该实验失败的原因还可能是__ABC__(填序号)。
A.点燃火柴后立即伸入瓶内
B.瓶内氧气的含量不高
C.铁丝过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2020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课时训练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化
学
01
实验报告
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
双手紧握试管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略向下倾斜
倒立
均匀
对准药品部位
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冒出
正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解:还可以用热毛巾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等方法。
02
实验习题
A
A
B
D
高锰酸钾
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
B
试管口没
放棉花团
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燃烧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防止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待火柴即将燃尽时,从瓶口往下缓缓伸入瓶中
用砂纸打磨铁丝除锈
AB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