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15章第4节《电流的测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15章第4节《电流的测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9 08: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流的强弱
—新授课
★整体设计说明★
本课由两个实际工作的用电器引入课题,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用电器在工作时,流经它们的电流的强弱是不同的,并让学生了解电流强弱的表示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在《电流和电路》中第4节内容。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这些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学生学会了正确使用电流表,将为后面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打下坚实基础。
★教法建议★
本课有四部分内容:电流强弱的表示方法,在电路中连接电流表,电流表的读数,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的使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鉴于电流表的特殊性,为安全起见,在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切不可将电流表随意拿给学生,让其连接。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观察电流表,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并解决电流表使用时的一些关键问题,并通过课件将其一一展示。在学生清楚地了解了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后,再放手让他大胆实践——利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动手欲望都很强烈,有时却会显得盲目,特别是在电流表的使用上,稍有不当,可能就会造成损坏电流表或电源等后果。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动手操作上吸引到理性分析和认知上面,在学生学习并了解相关内容后,再放手让其实践。本节课能否顺利进行,并达成预定目标,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尤为重要。
★学法引导★
让学生阅读电流表的说明书,从中获取重要信息,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然后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这样来学习,符合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既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流的强弱是用电器工作时的一项重要指标。
(2)了解电流的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对比等方法,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能根据要求,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设备使用时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难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教师课前先连接好两个电路(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如图1所示。上课时,教师闭合开关,两盏灯都亮,但亮暗程度不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闭合开关)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灯亮了,但是两盏灯的亮度不同。
教师:灯亮说明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流过,但为什么两盏灯的亮度会不同呢?
学生:因为流过的电流强弱不同。
教师:对。当电流强弱不同时,用电器所处的工作状态也不相同,所以电流的强弱是用电器工作时的一项重要参数。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展现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解
1.电流强弱的表示方法(约5分钟)
教师: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你知道电流的单位有哪些吗?
学生: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教师:你了解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吗?
学生:1mA=10-3A
1μA=10-6A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表格,了解一些用电器工作时流过它们的电流。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约15分钟)
教师:电路中的电流可用电流表来测量。如图2所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呢?
学生: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
教师:对,以前我们所用的电器元件,如开关、灯泡等都只有两个接线柱。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完全相同吗?
学生:不同,两个接线柱是红色的,还有一个接线柱是黑色的。
学生:黑色的接线柱上标了“-”,红色的接线柱旁边分别标有“0.6”和“3”。
教师:很好,同学们知道这些标识代表什么含义吗?请同学们再观察电流表的表盘刻度,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电流表的刻度盘上标有两组数值,一组是“0~1~2~3”,另一组是“0~0.2~0.4~0.6”。
教师:对,说明电流表有大小不同的两个量程,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大量程:0~3A,小量程:0~0.6A。
教师:你们怎么知道单位是“A”呢?
学生:在表盘上有大写字母“A”。
教师:对。现在你知道这两个黑色的接线柱的含义了吧?
学生:是的,它们分别代表这两个不同的量程。
教师:这两个量程所对应的分度值是多少呢?
学生:0~3A的量程所对的分度值是0.1A,0~0.6A的量程所对的分度值是0.02A。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是我们生活中认识未知事物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方法,这部分的设计就是通过直接观察来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教师: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阅读电流表的说明书,了解它的使用方法。
教师:通过阅读说明书,你获取了哪些关键信息呢?
学生: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连接。
教师:对。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则电流将不会再流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流表流过。此时,可能会烧坏电流表或电源,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同学们在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注意电流表的连接方法。
教师:关于电流表的使用,还有哪些关键信息呢?
学生:电流要从“+”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教师:如果接反了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教师:对,这时不仅不能读数,还可能会损坏电流表。所以同学们在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注意检查电流表,不能将“+”、“-”接线柱接反了。
教师: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在连接电路时,应如何选择呢?
学生:如果被测电流没有超过0.6A,就选择“0~0.6A”的量程,如果被测电流超过0.6A,就选择“0~3A”的量程。
教师: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通常并不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多大啊,那应该怎么做呢?
介绍“试触法”的使用。
教师:如果被测电流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那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指针会向右偏转到没有刻度的地方。
教师:是的。这时不仅无法读数,而且可能烧坏电流表。所以同学们在使用电流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
当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时,可能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那为什么不干脆都选大量程呢?这样不是更保险吗?
学生:小量程读数更加精确。
教师:对。在被测电流没有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时,应选择小量程。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使用一个新的设备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阅读说明书,这部分设计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及从说明书中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3.电流表的读数(约5分钟)
教师:使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还需要将所测电流值记录下来。电流表要如何读数呢?
学生:先要确认所选量程及分度值,再进行读数。
教师:非常好。
4.探究活动:用电流表测量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约10分钟)
如图3所示,让学生用电流表任意测量电路中某处的电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并熟悉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达标测试(约5分钟)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学案相关练习,并进行讲解。
五、布置作业(约1分钟)
★板书设计★
一、电流(I):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二、单位:A、mA、μA
1mA=10-3A
1μA=10-6A
三、测量:电流表
1.符号:A
2.量程和分度值:0~0.6A(0.02A)和0~3A(0.1A)
3.使用:
(1)串联;
(2)“+”进“-”出;
(3)选择合适的量程(试触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引入课题。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和阅读说明书的方法,逐步介绍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顺利结束本节内容。
图1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