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小升初阅读:叙事类文章阅读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小升初阅读:叙事类文章阅读 (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0 12:4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六年级
第一讲
课题:叙事类文章阅读
国学经典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道边李苦
国学经典
1.尝:曾经。
2.诸:许多。
3.子:果实
4.折枝:使枝折,把树枝(都)压弯了。
5.竞走:争着跑过去。
6.信然:相信(他说的话)是正确的。
王戎七岁时,曾经与几个小孩在玩。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结满了果子,把树枝压弯了,几个小孩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旁边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答道:“李子树长在路旁结满了李子,这必定是苦的李子。”问他的人去摘了一个李子尝了尝,真是这样的。
国学经典
叙事类文章阅读
技巧点拨
技巧点拨
叙事类文章阅读要注意:
1.理清文章的六要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读懂题目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中心。
技巧点拨
慈善的不是钱,是

快速阅读文章,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技巧点拨
2007年2月16日
时间
地点
慈善晚宴庄园入口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奶奶、露西、保安、巴菲特先生
露西想参加慈善晚宴进行捐款
被保安拦住,巴菲特先生被小女孩儿的慈善之心感动帮助了她
露西进入晚宴,并成为主角
小女孩露西想为非洲贫困儿童捐款,因无慈善晚宴的请柬被拒绝在入口处,在被露西捐出自己所有钱的精神所感动的沃伦·巴菲特先生的帮助下,不但进入了慈善晚宴的现场,还成为慈善晚宴的主角。
技巧点拨
再读课文,你觉得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解析
这句话一共出现了
次。
第一次:


第二次:
文章的第7
自然段小女孩说的话
第四次:
结尾点题

技巧点拨
第三次:
第九段巴菲特重复露西的话
前文中老妇人说:“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的孩子们举行慈善活动,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事,决定把自己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通过老妇人的话,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人?)
技巧点拨
“精致的瓷罐”其实是小女孩的储钱罐,通过老妇人的语言描写可知小女孩为了帮助非洲贫困儿童而倾其所有,说明小女孩是个善良、有怜悯之心的人。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技巧点拨
保安再三阻止二人进入,且立场坚定。从保安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对身份的歧视,在保安看来慈善是大人物的慷慨解囊,而忽略了普通群众也有奉献爱心的权利。
技巧点拨
下文小女孩说:“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
(即使无法参加,小女孩也希望安东尼代为捐赠,通过人物语言再次表明了小女孩想帮助非洲儿童的强烈愿望,突出了小女孩的真诚、善良、坚持。)
技巧点拨
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为什么要重复这句话呢?)
“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是上文小女孩提出的问题的回答→上下文一问一答→前后照应。
技巧点拨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
突出小女孩善良、慷慨的形象。“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也表明了人们对小女孩的肯定、赞扬。具体的数字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慈善的真正意义——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技巧点拨
分析文章中心的方法:
1.注意文章中反复强调的句子,包括文章的题目。
2.通过故事情节(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找到事件叙述的重心,从而分析出中心。
技巧点拨
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的中心
技巧点拨
题目的作用:

揭示文章的线索(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的主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概括内容(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点明文章主题即中心;
实战练习一
练习:快速阅读第三篇文章《试》,谁能说一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呢?
——概括文章内容
解析:主要内容就是女主人对小保姆的测试以及小保姆对女主人的反向测试。所以题目就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
第1题:第①自然段“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一句中,“捧”可不可以换成“拿”?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不能。
因为“捧”的意思是两手托着,“拿”是指用手取,握在手里;“捧”字表现了小露西对瓷罐的小心翼翼,以及对慈善活动的虔诚、庄重的态度。
实战练习一
词语替换类型题
答题步骤:
1.观点——能否替换;
2.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先分别解释一下两个词语的意思,再说一说用原词的好处。
实战练习一
第2题:第⑨自然段画线句“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请你根据当时的语境,写出巴菲特先生说话的内容。
答案
①小女孩,你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这么有爱心。我代表非洲贫困儿童感谢你!(赞扬角度)②小女孩,别着急,我一定想办法带你进入晚宴会场,满足你的心愿。(安慰角度)
实战练习一
补充对话
答题方法:
1.弄清楚人物关系,即“谁对谁说……”;
2.找到句子所在段落,结合上下文,根据语境作答;
3.内容必须符合人物形象及人物心理(心情),围绕事件或中心来作答;
4.表达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实战练习一
第3题:不邀而至的小露西为什么会以30美元零25美分成为本次慈善晚宴的主角?
答案
因为小露西的善举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虽然富商和名流都慷慨解囊,但只是自己积蓄中的一部分,而小露西却是倾其所有。她的行为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慈善的真正意义:慈善并非以钱来衡量,而是一个人的心意。同时她的爱心能影响更多的人来参加慈善活动。
实战练习一
解析:
分析题干:强调小女孩以30美元25美分成为主角
联系上下文:富商名流虽慷慨解囊但捐赠的都只是他们财富的一部分→对比小女孩——倾其所有
成为主角原因:小女孩的行为感动了在场的人;也影响更多的民众
文章主旨:小女孩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慈善的真正意义:慈善并非以钱来衡量,而是一个人的心意
总结:所以,小露西会成为主角
实战练习一
内容理解
答题步骤:
1.先分析题干,找出题干的重心;
2.联系上下文分析原因;
3.结合主旨;
4.总结。
实战练习一
第4题:谈谈你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文章通过讲述小女孩的事例点明中心。那么理解中心句就要回到主要事件上,从人物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来提炼有用的信息,进行概括,也就说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理解。
实战练习一
根据对上下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代表普通人,相对应的则是巴菲特这一类的名人、有钱人,30美元和300万美元虽然有巨大差别,但本身两者所拥有的就不相等,小女孩更是倾其所有,所以她得到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慈善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衡量慈善的是人们的心意和爱心,普通人同样可以做慈善,只要为别人献出了爱心,即使是一分一毫,同样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实战练习一
答案:
“判断一个人是否慈善,并不仅通过给予别人钱财多少去体现,只要对他人心怀善意,即使捐出一分钱一角钱的普通人一样值得尊敬。
实战练习一
实战练习二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第二篇文章答案及解析
母亲桥

母爱
解析:给文章加标题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题型,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善于结合文章的中心及关键词。例如本文的关键词就是“母亲桥”,中心是送样母爱的伟大,所以标题就要围绕二者选择。
实战练习二
答题技巧: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或者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主要对象、时间地点等来定题目。
题目类型:给文章加标题
2、除了“迫在眉睫”外,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也是形容情况很紧急的呢?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2分)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十万火急
四面楚歌
岌岌可危
火烧眉毛
十万火急等
实战练习二
3、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初春,我抄近路经由冰面赶往学校,掉入河中,在教室冻了一上午,母亲很心疼。当我再次从河面经过时,发现母亲已亲手为我搭起了一座“石桥”。
解析:利用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每个要素用简单的句子总结,再串联成一段话。
实战练习二
4、文中两次写“我”抄近路上学,但两次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第二次是因为
……(2分)
起床晚了,为了赶时间;
赌气。
(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实战练习二
5、短文第三自然段写道“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请你发挥想象把母亲此时的感受写下来。(2分)
“这孩子,这么冷的天,就这么穿着湿裤子冻了一上午,这要是河上有座桥也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情呀!”
解析: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母亲,当时会想什么呢?结合文章内容,可以清晰地知道母亲肯定是刚刚哭过,为女儿的遭遇感到难过,忍不住落泪。这也是母爱的体现。“感受”要以母亲的口吻写出以上的内容。
实战练习二
6、你怎样理解“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这句话的含义?(3分)
指母亲为儿子辛勤操劳,竟默不作声地砌出一架桥梁,在儿子心中树立起一座母爱的亲情之桥。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是我的同行者和领路人。母亲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她并不是想得到什么,只希望我们能快乐与幸福。
解析:“搭起生命之桥”可以理解为是“同行者”和“领路人”,“奉献”体现出母亲的无私付出,她所做的一切不求回报,只求儿女幸福快乐
实战练习二
7、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或者我)说些什么?(4分)
感受: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我想对文中的“母亲”说:您对孩子的爱太令人感动了,在您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她也像您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我,我以后再也不调皮让她担心了。(我想对文中的“我”说:你有一位这么爱你的妈妈,是多么幸福啊!你可千万要知道感恩呀!)
(解析: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文章的作者,会说什么样的话来感谢母亲?答题的时候要写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实战练习二
实战练习三

实战练习三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答案:(虽然
)(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丢三落(
)四
语塞(

揣进(

答案:là

chuāi
实战练习
3.给⑤段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3分)
答案:当晚,女主人找小保姆谈话,像当年找科员个别谈话一样,严肃、婉转,采用启发式:你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是不错的,这应该充分肯定。可是......
4.联系短文内容回答问题。(4分)
①小保姆的日常表现(限于十个字以内)是
勤快、干活儿利索、实在
②这钱藏着一种心计,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心计”指的是
女主人对她的测试
解析:找到原文所在的句子或段落,联系上下文,结合原文内容来作答。
实战练习
5.女主人对小保姆接连三次“测试”,小保姆的表现是:(6分)
第一次:根本没有意识到是测试,把钱放到茶桌上。
第二次:怀疑是主人在测试自己,通过把钱拨到茶几脚下验证了猜测,非常生气。
第三次:把钱捡起,提前放在公共楼梯上,等女主人捡后,反驳女主人不尊重他人。
解析:联系上下文,写出三次测试中小保姆相应的反应+做法
实战练习
6.女主人“脸红语塞,十分狼狈,心中暗暗叫苦”的直接原因是
她捡钱被保姆看到,中了保姆的计。
根本原因是
要求别人诚实而自己却没做到,同时也为不尊重、不信任别人而羞愧。
实战练习
题目类型:原因分析题
解析:直接原因是可以从原文直接找出答案的;根本原因则需要结合内容进行理解;女主人觉得羞愧,从内容上看,很明显是因为捡钱的行为被发现;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女主人不信任小保姆却反被小保姆测试,当女主人发现自己的心计败露,自然是感到羞愧。
实战练习
7.题目“试”蕴含两层含义,仔细读文章,说说这两层含义分是什么?(4分)
答:一是金钱测试;二是信任、品德、尊重的测试
题目类型:双层含义题
分析:双层含义一般从表面和内在两个角度来理解。表面含义通过故事内容可直接得出;内在含义则需要通过内容情节作进一步的理解,一般是精神方面的。文中的“测试”表面上指的就是:女主人以金钱的方式测试小保姆;那么以金钱作为测试,实质上是考验一个人的品德、诚信,这是属于精神方面的。
课后工作
课堂收获:
分析文章写法
阅读答题技巧
家庭作业:
1.复习阅读答题技巧。
2.完成本讲未完成的阅读篇目。
课后工作
课堂收获:
分析文章写法
阅读答题技巧
家庭作业:
1.复习阅读答题技巧。
2.完成本讲未完成的阅读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