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狗包弟
教学目标 :
1.了解文革年代的动乱的社会现实。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 :
1. 学习作家敢于讲真话的精神。
2.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 发掘文章的反思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在“ 三一八惨案”的掀起的时代浪潮中,聆听一个知识分子怀着热血良知向沉睡的中国发出的 呼号。“长歌当哭”,逝去的时代为我们留下的,是“真的猛士”的不朽丰碑,而我们从中获得的,是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和正视淋漓鲜血的斗志。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来自和平年代,却写满动荡的人才之殇;它饱含深情 ,怀念的笔触里却承载了满纸心酸,是怀念老友,却更像一篇呼号的写人记事散文——《小狗包弟》,我们一起来看巴金老先生提起十三年前的“挚友”包弟又是怎样一番滋味在心头呢?
【板书】小狗包弟 巴金
二、背景知识
1.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幻灯片】
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巴金,影像链接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幻灯片】
2. 写作背景
从1966年5月至197 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这场“文化大革命 ”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灾难中,一大批老干部受到打击和迫害,巴金是其中一个。
面对这场灾难,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但巴金说了。他是用文章的形式说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小狗包弟》就是他说真话的具体体现。
(通过搜集关于巴金的资料并简单了解写作背景──文化大革命,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包弟”的经历和作者的感情,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提问】浏览全文,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作者曾经养过一只狗,名叫包弟,在文革期间怕惹祸上身将小狗送去解剖的故事。
2.梳理文章结构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 (1自然段) ——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 (2自然段) —— 包弟来历
发展 (3—6自然段) —— 七年相处
结局 (7-9自然段) —— 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幻灯片】
3.【提问】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悲伤
与包弟亲密接触──欢喜
包弟成为包袱之后──忧虑
刚送走包弟的时候── 轻松
送走包弟不久──沉重
现在──愧疚【幻灯片】
四、课文分析
1.阅读“楔子”部分
【提问】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明确】⑴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⑵ 这样写是为了引出小狗包弟的故事。并且上下对比,一个是受到了肉体上的折磨,一个则受到了精神上的折磨,这就是文革给人民所带来的痛苦。【幻灯片】
2.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①【提问】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幻灯片】
②【提问】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正面描写 :“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幻灯片】
③【提问】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幻灯片】
3.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①【提问】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教师补充: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②【提问】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明确】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4.【提问】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 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明确】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5.【提问】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
【明确】轻松 沉重 自责
①【提问】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提问】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提问】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幻灯片】
6、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提问】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五、合作探究
1.【提问】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明确】一般会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幻灯片】
2. 【提问】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明确】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幻灯片】
3. 【提问】从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后来作者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可仍摆脱不了“煎熬”,这又说明了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⑴ 善良、正直的品性,和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
⑵ 反省、自律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在“文革”时代所缺少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随着巴金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 当中,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 。【幻灯片】
4. 【提问】对于巴金的《小狗包弟》这篇文章,你觉得它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⑴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从细小事物中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窥一斑而知全豹)
⑵ 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切忌平淡。
⑶ 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并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安排材料的详略和次序。【幻灯片】
六、延伸拓展
关注社会人生——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
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或材料:
①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②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亿美元…(新华网2005-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05年4月22日电)
③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2.面对这些,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
⑴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⑵ 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
⑶ 反省忏悔,重塑形象 【幻灯片】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
七、布置作业
“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文中作者在自己做错事之后写了很多表示忏悔的话。那么,当你做错事的时候,你的心是怎么想的?请把你做错事时的心情写下来(最好能写出情感的起伏变化)。【幻灯片】
八、板书设计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悲伤
↓
开端(包弟来历)——欢快→忧虑
↓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
结局(痛别包弟)——轻松→沉重→歉意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