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识别物体(物体的形状) 沪教版(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识别物体(物体的形状) 沪教版(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09 11:49:13

文档简介

《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知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名称和特征。
2、能识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学难点:
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几何体教具。
学生:牙膏盒、乒乓球、纸杯、易拉罐、骰子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欣赏图片。
师:小胖、小巧、小亚和小丁丁他们四个人约好周末一起去逛超市,在去超市的路上和在超市里面,他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将看到的各种物体都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吧?(出示ppt)
2、分物体,引出课题。
(1)师:在你们的课桌上,也有许多物体,这么多物体放在一起很乱,我们来理一理,给它们按一个标准分分类吧。比一比哪组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2)交流反馈。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是按什么分的呢?
(生:按大小,用途,高矮,形状------)
3、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形状(板书:物体的形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
师:请按形状分的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呢?
教师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板书并齐读)
2、看一看,记一记。学生自己对照,认识物体的形状的名称。
3、拿物体,说名称,进一步加深印象。
师:小朋友们,你们记住这些名称了吗?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考考你们,老师随意拿起桌上一个物体,大家马上说出这个物体的形状,我们来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正确。
(教师拿起一个物体,学生迅速说出名称)
4、摸一摸,猜一猜,具体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那么能不能不用眼睛看,把眼睛闭起来,光用手摸就能找到呢?(请2位学生演示)
接下来就请每组的组长说形状,一个小朋友摸,其他小朋友做裁判。每人摸一次。
5、按形状分类练习。
师:我们来看一下,小胖他们在超市买好了东西,哇,买得真多呀,请小朋友们帮他们按照形状分分类,好吗?
三、探究四种几何体的特征(能否滚动以及滚动方向)。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本领真大,闭着眼睛也能找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那么你们知道它们哪些在桌上能滚动,哪些不能滚动吗?(依次拿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分别滚一滚。)滚动方向又是怎么样的呢?
(小组活动)
(生反馈,师小结)
四、练习应用。
1、猜谜语。
师:小胖出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吧。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
2、再看图片,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师:猜完谜语,小胖他们又把照片拿出来看了一遍,我们也再来看看吧。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习得怎么样?物体的形状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分析】
《物体的形状》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沪教版)第一册第四章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数学中的另一分支——几何。学生对几何的学习应该遵循“立体”——“平面”——“立体”的过程。本课时主要是初步认识、识别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立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区分能滚与不能滚,感知平面和曲面,并了解怎样滚动。
【学情分析】
通过三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思考,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喜欢动手操作。学生对于正方形、长方形、圆这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立体图形几乎没有相关认知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触摸、滚动等操作行为识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能通过等操作区分平面与曲面。
3.培养观察能力,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圆柱体、球与圆的区分。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各种纸盒、饮料罐、球等。
2.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4种几何体的演示模型及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图片引入
1.介绍自己认识的形状
小胖他们在搭积木呢,他们用积木搭成这两种建筑,你都认识哪些物体的形状呢?
你对它们都有哪些了解呢?
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物体的形状。
探究新知
根据学具认识4种几何体特征
认识几何体
同桌合作,从工具篮里面找出4种几何体,按顺序放好,说一说,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探究面的特征
同桌合作,摸一摸,看一看,这4种几何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交流反馈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平面,是6个正方形。
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平面,是6个长方形。
圆柱体由2个平面和1个弯曲的面组成。
球只有1个弯曲的面。
分类
(1)小组合作:用自己带来的物品,按形状分类。(通过无线传屏功能进行反馈。)
(2)交流反馈
感知滚动
(1)利用摸、滚、推等动手操作感知滚动
小组合作:把这些几何体,在桌面或者垫板上滚一滚,推一推。找出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滚动。为什么?
(2)交流归纳
长方体和正方体因为只有平面,所以只能滑动或者推动,不能滚动。而圆柱体和球有曲面所以可以滚动。
了解滚动方向
(1)动手操作并完成学习单
同桌合作:再把圆柱体和球分别滚一滚,观察它们滚动的方向一样吗?完成学习单,在正确的格子里画√
(2)交流反馈
圆柱体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球能朝任何方向滚动。(教师在白板上书写反馈情况)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从面的特征,能否滚动和滚动方向知道了这4种几何体的特征。你们真了不起!
巩固练习
小游戏
1.摸物品,说特征,猜形状,得礼物。
2.按要求,摸物体(机动)
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物体的形状
面的特征
能否滚动
滚动方向
正方体(图)
6个
平面
不能
长方体(图)
6个
平面
不能
圆柱体(图)
平面、弯曲的面

一个方向
球(图)
弯曲的面

任何方向
教学说明: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且给予学生适当到位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而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技术为载体”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利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形式更为丰富,教学手段更为多样,使枯燥的学习转变成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学习。
因此,本节课我进行了一下设计: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搭积木这一情境,激活他们已有的对于形状的知识,从而引出课题《物体的形状》。
在探究新知部分,通过摸一摸、分一分、小实验这三个环节,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概括出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对已收集的的大量实物素材的分类,例如:乒乓球球、魔方、笔筒、积木块等实物,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分一分”这一环节中,借助希沃授课助手的无线传屏功能,将学生的分类情况直接用手机拍照传输到电子白板上,向全体进行展示再来请学生反馈,更直接地将学生的操作情况反映在课堂中,解决了实物分类难以在课堂中展示这一困难,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探究“球和圆柱体的滚动方向”这一内容时,我运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在白板上直接将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反馈,增强了互动性。
最后的小游戏环节,结合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获得圣诞礼物,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物体的形状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通过触摸、滚动等操作行为识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初步感知它们的特点
能通过滚动等操作行为区分平面与曲面。
提升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能按物体的形状分类,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区分平面与曲面,积累对几何体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介绍物体。
(1)逛超市
今天啊瞿老师要和大家一起逛超市,我们一起去看看,在超市里瞿老师买了什么呢?
你能不能介绍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
(哪位小朋友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
分一分
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根据形状,请同桌之间合作,把瞿老师买的的物品分分类。
(或:那么多的物体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块吗?)
(3)反馈
说一说你们组分了几类?把哪些物体放在一起了?
(4)小结概念
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把像这样的牙膏盒、药盒(贴在黑板上)(课件出示)这样的物体放在一起了,为什么?(形状相同)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相同,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的物体都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贴图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方体。(板书)
像魔方还有这种积木块这种形状的物体可以用这种图形来表示(贴图形),它们都叫——正方体。
像薯片罐、固体胶等这种形状的物体用这样的图形表示,它们都叫——圆柱体。还有乒乓球、弹珠等都用这样的图形表示,它们都叫——球。
(最终板书:球
圆柱体
正方体
长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这些都是物体的形状。
板书:物体的形状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物体的形状”(齐读课题)
二、认识物体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四种物体的名称,下面小朋友们都看一看、摸一摸这四种物体,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形状长的是什么样的?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并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其实这些形状各有它们的特点,现在我们逐个研究一下。
先拿出长方体。
(一)、长方体:
1、取一个长方体
2、看一看,摸一摸。它有什么特点?
长方体:(1)长长方方
(2)有6个平的面(老师带领有序得数一数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叫他们平面
(3)有的面一样、有的面不一样
(4)8个尖角
学生反馈,其他学生摸一摸体验长方体的特点。
(二)正方体:
1、取一个正方体的物体。
2、看一看,摸一摸。它有什么特点?
正方体:(1)方方正正
(2)有6个平的面,也叫做平面,每个面都一样,都是正方形的面
(3)8个尖角
学生反馈,其他学生摸一摸体验正方体的特点。
(三)圆柱体:
1、取一个圆柱体的物体。
2、看一看,摸一摸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交流)
(1)圆圆的,直直的,粗细一样
(2)有2个平平的面,都是圆的,(平面)且大小相等
(3)中间有弯曲的面。
师小结:我们把弯曲的面称为曲的面。(板书:,曲面)
像这样弯曲的面我们用手摸它的时候必须把手弯一下才能摸到,试试看!
(四)球:
师:我们还剩下哪个形状的物体没有介绍?(球)
球是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面,
用手摸时,手指要弯曲起来,所以面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可以滚动。(可能孩子能答出来,不答出来就后面介绍)
(五)练一练
1、刚才小朋友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四种形状的特点,你们的发现真是了不起。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新本领来帮小丁丁连一连。
师:把物体与相对应的形状连一连。
2、游戏:
摸物品比赛:
要求:1、学生闭着眼
2、老师说一个形状,学生在10秒内摸出该形状的物品,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三、认识物体的运动方式
1、接下来玩个小游戏,先请小朋友来想一想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像这样把铅笔盒放在本子一端,数学书稍微倾斜着放,然后把四种形状的物体放在上面试一试,仔细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
哪些是能滚动的,哪些是不能滚动的?请同桌一起动手操作,等会我们来汇报。
(反馈)
谁愿意大声地告诉大家你们的发现?汇报交流(圆柱体可能有不同意见,分别请小朋友说一说理由)
师小结:
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慢慢的滑下去,因为它们的面都是平平的。(可能会滑动也可能不会)我们可以说他们都能滑动。(板书:滑动)球和圆柱体都可以滚动,因为它们都有弯曲的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平平的面可以滑动,那圆柱体不是也有平平的面吗?(竖着放也可以滑动。)
师小结:原来有平平的面就可以滑动,有曲面可以滚动。
预设:生1:我发现圆柱、球能滚,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板书)“这是为什么?”
生2:因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而且有尖尖角,所以不能滚,只能推着移动,圆柱、球的面是弯弯的(曲的),所以能滚。
生3:我发现圆柱和球滚得不一样,圆柱不能转弯,只能朝一个方向滚;球能四面八方滚。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生4:因为圆柱另外两个面是平的,不能滚,只有一个面是弯的,所以只能
朝一个方向滚;而球一整个面都是圆的,弯的,所以能朝四面八方,任何方向滚动。……
小结:正方体、长方体的面都是平面(板书)正方体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滑动。
2、了解怎样滚动
把可以滚动的学具再次滚动一下,并注意观察同样在滚动,它们滚动的方向有什么不一样?(球和圆柱体滚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呢?)
请把这两种形状的物体放在桌子上滚一滚,你又有什么发现?
(球可以朝任何方向滚动,而圆柱体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板书)
小结:球的面是曲面(板书),整个面都是曲的,所以它可以沿任何方向滚动。
圆柱体有平面和曲面(板书),圆柱体只有上下两个表面是平的,另一部分是曲的,所以只能沿一个方向滚动。
师:真会动脑筋。根据这样的分类来填一填这张表格。
不能滚动
能滚动
朝一个方向
朝任一方向




四、巩固练习
1、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了它们的滚动情况,我们的汽车设计师利用了它们的特点设计了轮胎,我们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举例现在生活中的例子,说说它是什么形状?
机动:
小小汽车设计师:手势准备
你会给汽车设计什么样的轮子
A正方体
B圆柱体
C球
2、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谜语“猜一猜”。
五、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形状?在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也很大。今天回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不好?
板书设计:
物体的形状
长方体
平面
不能滚动
正方体
平面
往一个方向滚动

曲面
往任一方向滚动
圆柱体
平面、曲面物体的形状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滚一滚、分一分等行为识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
2、能区分平面与曲面。
3、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识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学难点:能够辨析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几何体。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激发兴趣
师:看!今天我们课堂里来了一个新朋友。听听他想对小朋友们说些什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机器人Pippy,今天我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和大家一起学习数学!你们愿意吗?]
今天的闯关游戏需要用到桌子上的物品。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探究这些形状的特征。(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认识图形
分一分
师:我们要用这些物体做什么呢?来听听Pippy想和大家说些什么![第一关,请小朋友们来分一分!]
请小朋友以4人为1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这小组的物品能分成几类?为什么这么分类?每一类物品的共同点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累积对几何体的经验,从外形上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进行初步识别。)
小朋友们描述完,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圆柱体和球进行比较。
小结:
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的地方摸起来平平的,有尖尖的角。
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的地方摸起来平平的,有尖尖的角。
圆柱体: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面是平平的。
球: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
2、滚一滚
师:
刚才小朋友是通过物品的形状进行了分类,我们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分类?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物品的状态进行分类,将物品分成“能滚动”和“不能滚动”的两类,请小朋友们以小组的形式来试一试。(首先分成两类)
师:小朋友们真棒!知道当我们推动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时,它可以滑动,但是不能滚动;当我们把圆柱体竖起来的时候它也是只能滑动,不能滚动,但是把它放倒了它就可以滚动;球是可以滚动的。请小朋友们再来思考:圆柱体和球在滚动的时候又有什么区别?打开书本,翻到49页,完成表格。(进一步对可以滚动的物品进行分类)
小结:不能滚动的面,是平平的,我们称做平面。能滚动的面,我们称做曲面。
3、连一连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立体图形,这些图形现在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你能记住好朋友的名字了吗?(设计意图:巩固4种立体图形的名称)
内化练习
拓展思维
1、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通过了第一关。皮皮又来了,听听它这次想说什么。[小朋友们真厉害!恭喜大家顺利通过了第一关!第二关难度变大了,准备好了吗?]老师带了一个黑袋子,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并描述一下这个物体的形状,请大家猜一猜,她摸到的是什么?(设计意图:为突破重难点,反复巩固新知)
2、找一找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这4个新朋友,它们的家族是庞大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谁来说一说生活中谁是长方体家族的?谁是正方体家族的?谁是圆柱体家族的?谁是球家族的?(设计意图:将新本领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运用与实践。)
师:小朋友们真棒!陈老师也准备了几张图片,请大家找一找,图片中有哪个好朋友?
图1:思考为什么轮胎是圆柱体?可以是其他形状的么?
图2:思考为什么足球是球?可以是其他形状么?
图3:思考为什么快递盒子一般是长方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发现,每种物品设计成什么形状,都有它的道理。
数一数
师:接下来,我们机器人Pippy又来了,听听他想说些什么?[小朋友们真厉害,可是我碰到难题了。我身上有哪些形状?每种形状有几个呢?]
课堂总结
巩固强化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希望小朋友们回家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立体图形。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要善于发现,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板书设计
物体的形状
长方体:长长方方,6个面
正方体:方方正正,6个面
圆柱体:上上下下,一样粗
球:圆圆溜溜,爱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