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试身手——视频剪辑的简单编辑》
一、概述
这节课是信息技术大连理工大学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小试身手——视频剪辑的简单编辑》,本课学习需要一课时。是在学生对视频制作流程、软件基本操作、导入文件均具备了一定的处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合理有效的使用软件编辑视频,为以后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成为这节课的设计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以魔术导入,教师变身魔术师,上演无中生有魔术,引发他们的阵阵惊叹,激发他们去掌握的愿望,不仅止于欣赏,之后我采取任务驱动法,除了教材中“公益广告——妈妈的手”,我还让学生自选题材拍摄了生活中的视频片段,并让学生搜索下载当前热点话题“一带一路”等五个主题,引导学生仿照操作,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小试一把,更加激发掌握知识的愿望和信心。
2.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例子”。在视频编辑主题上我让学生自主拍摄,还选择了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又容易操作,更加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与信心。随着数码摄像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家外出活动或有纪念意义的摄影到处可见,所以同学们对如何将自己录制的视频处理的更好非常感兴趣,将这些内容引入到课堂中,同学们觉得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3、运用windows?movie?maker进行视频的编辑的创作活动。为以后自主创作影片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发挥潜在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树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掌握拆分、重组视频的方法。
掌握将剪辑添加到情节提要/时间线的方法。
掌握创建电影文件、保存项目的方法。
掌握用监视器拍照图片的方法。
掌握用剪裁手柄调整图片持续时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2、树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化环境进行学习和创新的习惯。
教学重点:对视频片段的拆分和重组。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有效的编辑视频。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敏感度高,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与发言都很积极,互助精神和竞争意识强烈,学习兴趣易被调动。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Windows movie maker操作界面、捕获视频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视频剪辑进行拆分和重组等编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鉴于上述学情,我采取利用微课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和聘请小老师等策略。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是师生活动的核心,是教学各环节的连接。通过竞赛和协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团结。
课上积极参与思考、合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所学信息知识回忆整理信息,变成自己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加工策略)
利用整理后的知识解决任务驱动中的任务。(问题解决策略)
在小组活动中互帮互助,更快解决问题。(参与策略、协作策略)
5、 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不断吸收别人的好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竞争策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运用《无中生有》魔术视频来进行教学导入,经过课前调查,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看魔术表演,所以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用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编辑的魔术视频,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导入环节有效与信息技术融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将魔术的揭秘过程制作成微课,通过与原录像视频的对比,直观展示要点,学生很快发现魔术的秘密,课堂效率提高。
3、将本课的重点与学生易错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对重点知识可以反复观看,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新授环节使用微课,与信息技术融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点。
4、学生用DV投屏、手机QQ上传到设备和平板助手等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拍摄视频片段,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展示效果,巧妙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
5、学生完成本课的自我评价表并上传到班级QQ群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环节有效融合,及时具体的对学生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价反馈。
6、课后学生编辑视频遇到问题时,在学习网站上找到方法并及时解决问题,课堂上的讲解只是抛砖引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精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讲解,细致入微的课堂指导,是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监督与激励,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展示作品环节,通过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视频编辑的精髓。我对本节课的基础任务和分层任务分别按小组进行评价,进行反馈,直观的评价反馈能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七、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融合点
一、导入: 大家喜欢看魔术么?神秘的魔术老师也非常喜欢,告诉你个秘密吧,其实老师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魔术师,不信你来看看。(播放视频《魔术》)
其实,魔术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表演,它是依据科学的原理,运用独特的道具,巧妙综合视觉传达等效果,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老师的魔术也借助了一个神奇的道具——Windows movie maker。
(揭秘魔术)
(板书题目)
新授课程
1.整体构思、撰写脚本
分小组自选主题展示拍摄视频片段,并说明整体构思和脚本。(用DV投屏、qq传输或平板连接电脑)
教师和其他小组可以给出建议,帮助本小组完善整体构思。
2.小试身手、编辑视频
(1)导入视频,添加到时间线
(2)拆分重组视频
(3)拍照图片,改变图片的持续时间
(4)保存视频
(板书合理有效编辑及学生遇到共性问题)
分层任务:
A对视频剪辑进行简单编辑,形成完整影片;
B对视频剪辑进行拆分、重组,进行合理有效的编辑,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突出问题,教师统一展示并讲解。
4.展示作品
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三、本课小结
梳理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课后完成自我评价表。
四、课后拓展
播放精心编辑的创意视频。
参考学习网站上的内容,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旅游见闻制作成一部影片。 在观看《魔术》视频的同时,学生惊叹并好奇,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魔术当中,趁热打铁,在揭秘魔术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软件的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并完整脚本撰写。
学生展示素材,说明整体构思。
学生利用微课程,合作探究完成自选主题的视频编辑。
任务分层,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编辑,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学到教师机给大家演示,展示学生作品。
总结梳理
课后完成自我评价表,并上传班级Q群。
观看创意视频,激发灵感,课后利用学习网站制作自己喜欢的视频影片。 经过课前调查,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看魔术表演,所以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用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编辑的魔术视频,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学生从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主线,通过撰写脚本先排序好视频片段的顺序,为进一步详细编辑打好基础。方便教师及时点拨。
利用微课自主学习与“聘请小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来突破重点。自己设计脚本,自己拍摄,自己动手编辑属于自己的电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完全被调动起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
任务分层,因材施教。
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如何合理有效的编辑视频。
总结梳理知识,建立思维框架,加深记忆。
及时具体的对学生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价反馈。
欣赏有效编辑的创意视频,激发学生的创意,课堂上的讲解只是抛砖引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运用视频导入,导入环节有效与信息技术融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我将魔术的揭秘过程制作成微课,有效与信息技术融合,直观的向学生展示要点,课堂效率提高。
学生用DV投屏、qq手机上传到设备和平板助手等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拍摄视频片段,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展示效果,巧妙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
我将本课的重点与学生易错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对重点知识可以反复观看,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新授环节使用微课,与信息技术融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点。
学生完成本课的自我评价表并上传到班级QQ群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环节有效融合,及时具体的对学生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价反馈。
课后学生编辑视频遇到问题时,在学习网站上找到方法并及时解决,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时时融合,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八、帮助和总结
视频编辑是一门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效果多彩,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好上”,但“上好”却不容易。面对初一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乐学、好学的完成学习任务,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除了教材中“公益广告——妈妈的手”,我还让学生自选题材拍摄了生活中的视频片段,并让学生搜索下载当前热点话题“一带一路”等五个主题,引导学生仿照操作,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小试一把,更加激发掌握知识的愿望和信心。
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例子”。
在视频编辑主题上我让自主拍摄,还选择了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又容易操作,更加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与信心。随着数码摄像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家外出活动或有纪念意义的摄影到处可见,所以同学们对如何将自己录制的视频处理的更好非常感兴趣,将这些内容引入到课堂中,同学们觉得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3.以学定教,授之以渔。
为以后自主创作短片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发挥潜在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但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时间,让部分对知识点掌握不熟练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教师的指导完成学习任务。又针对七年级学生基础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动手较强这样的特点,在授课中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启发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表达自己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规范学生的上机操作习惯。
课堂上,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有效的挖掘,学会了合理有效的编辑视频。但一节课的时间太短暂了,学生还有很多创意没来得及在作品中实现,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意和灵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