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第5课信息资源管家一资源管理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熟悉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结构和基本的操作,知道资源管理器是管理计算机资源强有力的工具,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查找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方法,培养基本的信息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维较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较少,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养成。
3、由于家庭、地区的环境,接触计算机的时候较少,所以操作方面不是很熟练;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各不相同,参差不齐,故此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在每组中选出一名电脑较好的学习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本组的纪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知识;
2、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3、掌握创建、移动、复制、重命名和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尝试操作,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对信息进行有条理的分类管理,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知识;
2、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难点:
使用掌握创建、移动、复制、重命名和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首先把准备好的班级文件“七年一班简介.doc”、“班级风采.ppt”、“班内学生一览表.xls”分别发送到学生机的C盘下的My Documents文件夹(C:\\ My Documents)、D盘下(D:\\)和E盘下的“学校”文件夹中(E:\\ 学校)。
(二)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作为七年一班的一员,都十分热爱我们的班集体,想为我们的班集体做一些事情吧!现在在我们的电脑中,就有几个班级小文件不慎走丢了,现在就让我们找寻到它们的影子,帮助它们重建一个“新家”吧。
2、大屏展示文件的名称和位置。
3、同学们找到文件后,教师继续引导:让我们来比较几个文件图标与文件夹图标的不同之处。
4、比较完成之后,向学生引出:要建立的“新家”即“文件夹”。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脑小管家就要随时对“新家”及“家庭成员”进行管理,管理时就要用到管理资源的工具——“资源管理器”。
(三)讲授新课
1、大屏展示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学生从中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2、播放课件使学生掌握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特征:分为左右两个窗格,左窗格显示文件夹树型结构,右窗格显示内容。
3、将学生分成5组完成“新家”的任务。(并指定出一个组长,由组长分配任务)
其中包括:
(1)在D盘中新建文件夹,重命名为“七年一班资料库”。
(2)把“七年一班简介.doc”复制到“七年一班资料库”文件夹中。
(3)把“班级风采.ppt”和“班内学生一览表.xls”移动到“七年一班资料库”文件夹中。
(4)将C:\\ My Documents中的“七年一班简介.doc”删除。
4、学生操作完毕后,派出两组较好的同学到前演示操作过程,边演示边总结。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关注那些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实践活动中;而对那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动手操作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1、学生们基本完成操作任务后,指导学生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将五小组分为:
A组:创建文件夹组、
B组:复制文件组、
C组:移动文件组、
D组:删除文件组
E组:更改文件夹名称组
各小组任务:分别来探寻本组所负责操作的多种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快捷菜单命令”、“菜单命令”、“工具按钮”等多种途径进行尝试。
最后由各小组组长总结本组的探寻结果,全班同学讨论,教师进行集中点拨
(四)巩固新知
(1)在E盘创建以下文件夹:ddd
(2)在ddd创建以下文件夹:学科、试卷
(3)将D盘书桌文件夹中的语文书和数学书两个文件复制到学科文件夹中。
(4)将D盘书桌文件夹中的所有试卷移动到试卷文件夹中。
(5)将ddd改名为你的名字。
(6)在D盘中书桌文件夹删除!
(五)小结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在本阶段围绕本课所学请同学们畅谈学习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
(1)利用资源管理器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2)比较“移动”和“复制”操作在方法和最后结果表现上的不同之处。
为了加深记忆,建议每组同学在课下编出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的顺口溜,下节课可以拿到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一些内容,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助性学习,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只有让学生真正做到是学习的主人,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只注重讲清重点、难点,其余内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类推完成,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