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第四单元提高卷
01
选择题
PART ONE
02
非选择题
PART TWO
1.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C
2.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成就
A
3.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B
4.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A
5.“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信息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毛泽东思想诞生
D.中国共产党诞生
B
6.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
7.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分别指的是( )
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B.6月初后,运动中心在北京
C.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南湖红船,13位中华优秀儿女,做出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据此回答9—10题。
9.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B
10.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B
11.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C
12.“我们党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党建立这一功勋的起始时间是
( )
A.1840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49年
C
13.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A
1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
15.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 )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与科学
D.共产主义
D
16.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A
17.1921年7月,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通过了党的纲领。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
A
18.20世纪初,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青年杂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该历史人物(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代表
B.发表过《庶民的胜利》
C.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D.发表过《文学改良刍议》
C
19.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黄埔军校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
20.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
21.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使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D
22.下列一组词反映了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进步主题:①国民革命;②民主、科学;③维新变法;④三民主义。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D
23.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
B.运动中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2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B
25.“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C
26.《都嘟》中写道:“1918 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1920年降到 24%,近乎腰斩了。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C
27.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工人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D
28.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作品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狂人日记》
D
29.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B
3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 )
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
②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③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31.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能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班了一些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损失1 300万辆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问题一:依据材料,简要评述洋务运动。(3分)
答: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分)
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二: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2分)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1分)
答:组织学会;创办报刊;(2分)思想文化领域。(1分)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问题三: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答: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4分)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问题四:材料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
答:民主、科学。(2分)
材料五 :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学生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断送”,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五: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3分)
答: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符合正确态度价值观即可。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担当时代责任;追求进步,敢于创新,等等。(3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假使不要反对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就是错的。”
材料三:胡适在1922年回忆说:“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10种,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各种思潮和主张背后的支点,都是救国强国的信念……那些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青年人,无不是在对各种各样的强国思路和手段的比较选择中确立起自己的信念的。”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发生的原因。(1分)并用两个史实佐证“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的说法。(2分)
答: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2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卖国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1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1分)
答:北洋军阀政府;(1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分)
问题三: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说说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1分)
答: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2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
问题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发扬五四运动的哪些精神?(2分)
答:爱国的精神,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不畏强暴、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抗争的精神。(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思想观念的变化】
材料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问题一:材料一是哪一条约的内容?(1分)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影响?(1 分)
答:《辛丑条约》;(1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问题二: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哪一事件?(1 分)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2分)
答:辛亥革命;(1分)赞同“中国革命成功了”的理由: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分)赞同“中国革命失败了”的理由: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虽然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北洋军阀实行的是封建独裁统治,中华民国名不副实。(2分)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1分)请写出这一事件的一位代表人物?(1分)
答:新文化运动;(1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任选一个即可,1分)
问题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
答:示例:
观点:近代中国人民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社会习俗变化到思想观念的变化的过程。(2分)
论证:1911年辛亥革命后,人们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社会习俗正逐渐发生变化也推动了人们思想的逐步解放。(2分)
1919年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2分)
结论:近代中国人民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社会习俗变化到思想观念的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变化的深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创立了中国共产党。(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