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基础卷
01
选择题
PART ONE
02
非选择题
PART TWO
1.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C
2.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庶民的胜利》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孔子与宪法》
A
3.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A
4.思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D
5.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指的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C
6.1919年元旦他发表《新纪元》一文,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是( )
A.梁启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胡适
C
7.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B
8.“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出自( )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百日维新
B
9.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红岩精神
D.井冈山精神
A
10.1919年,北京学生走出校门游行抗议,引发全国性的罢课、罢工、罢市风潮,并促进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一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重庆谈判
B
11.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B
12.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13.北京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1919年在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D
14.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它是中国( )
A.近代史的开端
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C
15.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
16.右图是今上海市业兴路76号的建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
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B.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17.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
①组织工会
②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③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领导工人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B
18.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 良好开端
D.科学发展 高举旗帜
A
19.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人们的“心思”都去关注下列哪一事件?( )
A.北洋水师黄海激战
B.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D.中共一大上海召开
C
20.“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与这副写于1919年的对联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大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C
2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D
22.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她”是指( )
A.中华民国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北洋军阀
C
2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运动最先爆发于( )
A.天津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C
24.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C
2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C
26.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是( )
A.毛泽东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董必武
C
27.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B
28.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
A.1921年
B.1922年
C.1923年
D.1927年
B
29.在中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敬告青年》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庶民的胜利》
D.《文学革命论》
B
30.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
A.建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创办黄埔军校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B
31.仔细观看下面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问题一: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后来成为运动主力的是________。(2分)
五四运动
工人
问题二: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分)
答: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4分)
问题三:图四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________(城市),中国共产党诞生于________年。(2分)
问题四: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1分)
答: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迅速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分)
上海
1921
问题五:图四会议上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谁?(1分)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1分)
答:陈独秀;(1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1分)
问题六:与图四相关的是近代中国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件大事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2分)
答: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事件?(2分)对当时社会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答: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分)改良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革命的影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1分)
答:民主与科学;(2分)新文化运动;(1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1分)
问题三:请写出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两个中心城市。(2分)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分)
答:北京、上海;(2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问题一: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2分)
答:中国在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问题二:“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1分)为什么说“黑暗依旧”?(1分)
答:辛亥革命;(1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
问题三: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分)
答: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分)
问题四:结合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
答: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2分)
论证: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历史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
产物。她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4分)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