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周周清检测内容:第七单元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周周清检测内容:第七单元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10 16:5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检测内容:第七单元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自贡中考)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
2.2019年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与主题相符合的是(
)
A.野外焚烧垃圾
B.提倡植树造林
C.随意丢弃电池
D.多开私家车出行
3.(宜昌中考)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4.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既供热又使白磷与氧气隔绝
5.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在锅里着了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
B.森林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6.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天津中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8.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木里县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
B.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9.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0.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酒精燃烧时生成的水将火浇灭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其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二、填空题(共17分)
11.(3分)(益阳中考)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
)。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12.(7分)下表是几种可燃物在压强为101
kPa时的沸点。请你回答:
可燃物
CH4
X
C3H8
C4H10
C5H12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祥云”火炬中的燃料含有C3H8,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城市的部分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CNG),表格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照表中排布的规律,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体又容易汽化,遇明火即燃烧。上表中可作打火机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表中找出一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
13.(3分)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_________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_________。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不足。
14.(4分)(垫江月考)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_________等。(请举一例)
(3)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请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8分)
15.(8分)(黄冈期末)某学习小组同学仿照课本实验原理在家里也进行“燃烧的条件”探究。请你和该小组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方案】
(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通过此实验,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2)为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中部。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先燃烧。
(3)该小组想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_________。
你的设计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4)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较长时间,蘸有水的棉花也能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燃烧条件角度答题)。
四、计算题(共5分)
16.(5分)(贵阳中考)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工业上可用甲烷(CH4)裂解制取高质量炭黑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2H2,现将32吨甲烷裂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检测内容:第七单元(答案版)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自贡中考)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B)
2.2019年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与主题相符合的是(B)
A.野外焚烧垃圾
B.提倡植树造林
C.随意丢弃电池
D.多开私家车出行
3.(宜昌中考)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B)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4.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C
)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既供热又使白磷与氧气隔绝
5.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油在锅里着了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
B.森林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6.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D)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天津中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8.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木里县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森林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
B.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9.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0.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C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酒精燃烧时生成的水将火浇灭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其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二、填空题(共17分)
11.(3分)(益阳中考)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AC。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12.(7分)下表是几种可燃物在压强为101
kPa时的沸点。请你回答:
可燃物
CH4
X
C3H8
C4H10
C5H12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祥云”火炬中的燃料含有C3H8,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C3H8+5O23CO2+4H2O__。
(2)有些城市的部分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CNG),表格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CH4+2O2CO2+2H2O__。
(3)
按照表中排布的规律,X的化学式是__C2H6___。
(4)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体又容易汽化,遇明火即燃烧。上表中可作打火机燃料的是__C4H10___。
(5)请你从表中找出一条规律:__分子中所含碳原子越多,沸点越高__。
13.(3分)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不足。
14.(4分)(垫江月考)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发电等。(请举一例)
(3)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请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
(4)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4NaOH2Na2CO3+5H2O。
三、实验题(共8分)
15.(8分)(黄冈期末)某学习小组同学仿照课本实验原理在家里也进行“燃烧的条件”探究。请你和该小组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方案】
(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通过此实验,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__燃烧需要可燃物__。
(2)为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中部。可观察到__乒乓球碎片__先燃烧。
(3)该小组想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你的设计方案是__选取两支蜡烛,点燃,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将其中一支罩住__。
【实验反思】
(4)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较长时间,蘸有水的棉花也能燃烧,原因是__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__(从燃烧条件角度答题)。
四、计算题(共5分)
16.(5分)(贵阳中考)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工业上可用甲烷(CH4)裂解制取高质量炭黑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2H2,现将32吨甲烷裂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
CH4
C+2H2
16
4
32
t
x

x=8
t
答:将32吨甲烷裂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8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