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的冬天》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济南的冬天》课件(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9 15:3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的冬天
部编版 七上
1.熟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3.在阅读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句,学习本文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新知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领略冬日的景色。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
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走近作者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
背景资料
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作者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季节。
背景资料
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2-1 同桌交流,互相帮助解决生字词。
2-2 投影明确:(还有不懂的字词课后查找工具书)
济南( ) 伦敦( )
镶上( ) 奇迹( )
宽敞( ) 看护( )
贮蓄( ) 水藻( )
澄清( ) 髻儿( )

dūn
xiāng

chǎng
kān
zhù
zǎo
chéng

字词积累
⑴响亮: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与上文“响晴”意义相近。
⑵温晴:天气温暖、晴朗。
⑶出奇:特别、不寻常。
⑷安适:安静而舒适。
⑸慈善:原指仁慈、善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本课指温和,合人心意。
⑹贮蓄:储存积蓄。
⑺空灵:本课指清亮,透明。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1.默读课文,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赞美济南的冬天。
2.通过济南的山与水呈现这一特点。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温 晴
整体感知
3.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2—5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1)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2)写雪后的山景。
3)城外远山。
第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4.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也就是说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你能用五字短语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
(1)----------
(2)----------
(3)----------
(4)----------
(1)小山摇篮图
(2)薄雪覆盖图
(3)城外远山图
(4)空灵水晶图
明确:
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异地之冬: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济南冬天:
↓↓
↓↓
对 比
北平 伦敦 热带
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宝地
温晴
特点
重点研读
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 “怪事” “害怕”引出“宝地”,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这些对比来自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来自作者对济南的爱。
第二自然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第三自然段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从人们的感受写,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第五自然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的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思考:(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小山:围 保暖 小摇篮
—可爱 、充满温情
卧着的村庄: 小水墨画
素淡雅致
阳光朗照下的山
城外远山
第四自然段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1)妙在雪光、雪色: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
用“花衣”比喻雪色。
(2)妙在雪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写出动人的雪态。
“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妙”在何处?
薄雪覆盖下的山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顶白花(像看护妇)
—全白(镶银)
—白雪黄草(穿花衣)
—薄雪露粉色(害羞)
城外远山
素淡雅致
城内——城外(卧 村庄、雪 小水墨画)
狭窄
宽敞
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特点:(1)水的绿;(2)水的清、亮。
修辞手法:
(1)拟人,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2)比喻,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绿萍、绿水藻、绿柳
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清”——冬水清澈透明
“绿”——冬水温暖多情,
富于生机。
(衬托水的绿)
冬水
济南冬天的水
1.水的绿:
2.水的清、亮:
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用拟人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强调冬天,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课堂思考
写景抒情的特点
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巩固复习:
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2.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
比得出这个结论。
3.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 四 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
_____、 _______和________。
明确:
1.老舍 舒庆春 舍予
2.温晴 北平 伦敦 热带
3. 阳光朗照的小山 薄
雪覆盖的小山 城外远山 澄清碧绿的水
课堂练习
(二)课堂过关训练
1.开头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2.抒了什么情?抒情方式是怎样的?
3.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4.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明确:
1.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法。
2.赞美济南是个宝地。直抒胸臆。
3.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以“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4.标题不可以换。
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
“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绘山景描水色,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温晴”,更觉神韵。
济南的冬天
总写
分述


冬天的济南
温晴(宝地)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祖国的宽阔辽远,形成了不同地区人们眼里不同的冬天。我们的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昵?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