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智慧课堂集体备课单-新授课
时间:_______
备课组:___初一历史______
主备人: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
课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型
新授
版本
人教版
年级
初一
课
标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到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社会
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商鞅变法,都江堰的修建
难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重难点突破措施
自主合作探究
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示目标(时间:
)
师:展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地图进行对比,学生思考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趋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自主预习(时间:
)
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具体诸侯国及地理位置
师:展示地图,通过动图展示由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并通过顺口溜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2.主要战役
师:通过地图展示,动态图讲解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三大战役的成语典故向学生讲解。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背景解析图
师:采用流程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
铁器牛耕的使用使得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由此崛起,崛起后的新兴地主阶级渴望获得政治权利,于是要求变法;此外,各诸侯国君主渴求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同样要求变法,双方面的渴求促成变法。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商鞅变法的原因
商鞅变法的目的
变法的时间、人物
师:总结。讲解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师:解释封建及封建社会。
商鞅变法的内容
师:表格展示商鞅变法的内容,讲解变法的作用及影响,让学生明确,商鞅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影响重点标注。
角色扮演:农民、旧贵族、地主、士兵、地主分别展示自己对变法的看法,进而引出商鞅变法对各阶层的作用。
商鞅变法的评价
合作探究: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
师:总结:1.
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2.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尊崇。3.
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都江堰修建时间、修建者、地点、构造、作用
师:总结,着重强调都江堰修建者、构造及作用。
展示图片讲解都江堰的地理位置,强调是秦国的大后方,展示都江堰的构造。
环节三:重难点突破
1、战国七雄及地理位置?
2、商鞅变法的影响及评价?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环节四:有效训练,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2017·岳阳)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2.(2016?内江)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中原
D.合纵与连横
3.
(2017·宿迁)改变常常便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环节五:归纳反馈,总结提升
个人复备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