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智慧课堂集体备课单-新授课
时间:_______
备课组:___初一历史______
主备人: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
课
题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型
新授
版
本
人教版
年级
初一
课
标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并熟记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材料展示对比,说明迁都洛阳的原因。
学生通过材料展示对比,说出孝文在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并熟记。
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对比,归纳北方民族融合的表现并解释民族融合的意义。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融合的意义。
重难点突破措施
通过课上展示图片、史料分析等形式组织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讲解民族融合的意义。
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示目标(时间:
)
展示《赦勒歌》,师解释。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这是民族融合的典型表现。你们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们想了解鲜卑族为促进民族交融而进行的重大改革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去寻找答案。
环节二:自主预习(时间:
)
淝水之战
师过渡: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与北方十六国形成对峙之势。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政权。前秦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并统一了黄河流域。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苻坚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带兵南下,与东晋政权大战于淝水。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1、与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典故?
2、淝水之战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很相似?
思考: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师过渡: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内充满民族矛盾。与之相反的另外一个皇帝对于民族问题处理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背景: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入主中原的鲜卑族没有像其他少数民族那样以征服者的姿态因循守旧,而是积极地融入到民族大融合当中去,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北魏孝文帝。下面我们就来重点学习一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通过展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了解这一趋势。
(二)改革的措施: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思考: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
教师PPT展示讲解。
2、推行汉化措施
展示材料,学生通过材料归纳措施。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相关图片并分析讲解。
(1)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3)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
(4)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三)影响:
教师展示相关材料。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你如何评价孝文帝呢?说说你的理由。
师点拨、展示:
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应该加以肯定。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阅读课本“北方民族大交融”一目,思考:北方地区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师展示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和民族交融的相关图片。(PPT展示)
出示史料使学生得出结论。
师展示:北方民族的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的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环节三:重难点突破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融合的意义。
环节四:有效训练,当堂达标
选择题
自习课上,小王在整理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课堂笔记,你认为应该包括哪几项?(???
?)
①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
②提倡和汉人通婚
③在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④生产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A.
①②③④??????????????B.
①②
C.
①②③????????????????D.
③④
2、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A.符合鲜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得到各民族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
个人复备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