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古诗二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名楼是哪四个吗?
鹳雀楼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他善写边塞风光,其诗意境雄浑,多为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作者简介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登 鹳 雀 楼
lóu
yī
jìn
yù
qiónɡ
cénɡ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登 鹳 雀 楼
/
/
/
/
/
/
/
诗歌朗诵
/
/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
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
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
一。鹳雀楼在南北朝时,北
周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品读诗词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白 日
傍晚的太阳
依
靠着
尽
落下去了
黄 河
滔滔黄河水
入 海 流
滚滚流入大海
品读诗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想要
穷尽,全部
看到
千里之外的景色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目千里
品读诗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品读诗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看到
远景。
近景。
两行诗对仗工整,厚重有力,既构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到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可理解为更远、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中的画面画下来:
品读诗词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
再读诗歌,感悟情理:
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品读诗词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lóu
楼
木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
yī
依
亻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下结构
尸
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jìn
尽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中下结构
黄
上部扁、宽,中下部长、窄;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由”竖在竖中线;下部的撇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
huánɡ
黄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半包围结构
尸
“尸”从上、左包围“云”,全字上窄下宽,“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cénɡ
层
书写指导
登鹳雀楼
所见
白日、山
黄河、海
壮阔、雄浑
所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积极进取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结构梳理
这首诗不仅描绘出万里山河雄浑壮丽的景象,还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堂小结
庐山瀑布
第2课时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主要作品:《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作者简介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望 庐 山 瀑 布
/
瀑
pù
炉
lú
/
/
/
/
/
/
/
布
烟
遥
川
yān
bù
yáo
chuān
品读诗词
甲骨文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
香 炉
瀑布附近的水汽,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紫色。
紫 烟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太阳
照耀
飘浮
日
照
生
品读诗词
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炉峰。
日照香炉生紫烟
品读诗词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遥 看
从远处看
挂
悬挂
河流,这里指瀑布。
川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川之间。
品读诗词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指很高很高
三 千 尺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九 天
银 河
直
笔直
怀疑
疑
古人指的是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品读诗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读古诗,体会诗中字的作用。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些词用得好?
再读诗歌,感受用词之妙:
生
挂
飞
落
品读诗词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
“生”写出了瀑布云雾缭绕的美。
挂
“挂”写出了瀑布的高、直、陡。
品读诗词
飞流直下三千尺
写山高水急。
描绘瀑流直泻。
诗人采用夸张手法,强调山之高耸,瀑布飞速直下产生极大落差,水势湍急,气势宏大。
品读诗词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字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诗人明知是瀑布,却又似乎觉得像天上的银河,惊人的相似引发了诗人的疑心。
指天之极高处,体现了瀑布之高。
品读诗词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品读诗词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
品读诗词
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如此壮观?
品读诗词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下结构
“昭”窄、大,“灬”宽、扁,“昭”,
“日”窄“召”宽,“刀”在右上格, “口”上宽下窄,竖笔在竖中线右侧,顶部在横中线,“灬”上合下开。
zhào
照
灬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末笔捺改点;“户”第三笔横起笔在横中线,末笔撇沿竖中线撇向“火”最后一点的下方。
lú
炉
火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火
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因”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大”的横笔在横中线上方,末笔捺改点。
yān
烟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扌
左窄右宽,提手旁横笔在横中线上方, “圭”,两“土”分写横中线上下,竖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
ɡuà
挂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独体字
丿
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
chuān
川
书写指导
远看
联想
瀑布挂前川
雄伟壮丽
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结构梳理
这首诗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课堂小结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拓展延伸
关于瀑布的诗词
拓展延伸
黄果树瀑布
壶口瀑布
吊水楼瀑布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穷尽 山穷水尽
1.山川 __________
2.遥远 __________
名山大川
山遥路远
随堂练习
二、把古诗补充完整。
___________,黄河入海流。
___________,更上一层楼。
______________,遥看瀑布挂前川。
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目
日照香炉生紫烟
飞流直下三千尺
随堂练习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三、拓展阅读。
随堂练习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读的时候,要边读边回想书中插图的画面,同时注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登鹳雀楼》节奏分明,朗读时注意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望庐山瀑布》的朗读基调舒展奔放,朗读时,语气舒畅豪放,语调激昂。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背诵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边想象边背诵。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参考答案: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层叠 层林叠翠
读一读,记一记。
穷尽 山穷水尽
烟云 烟消云散
山川 名山大川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老师指导:这四组词语的构词方式非常有趣。“穷尽、层叠、烟云、山川”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或相对的字组成的。由它们构成的四字词语的格式也很相似,如“山穷水尽、烟消云散”,都是第1个字与第3个字相对,第2个字与第4个字意思相近。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