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金典】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创新习案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金典】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创新习案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9 14:2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01
考点描述
PART ONE
02
读图学史
PART TWO
03
自主学习
PART THREE
04
名师点拨
PART FOUR
05
随堂训练
PART FIVE
06
链接中考
PART SIX
07
天盘归纳
PART SEVEN
08
思维导图
PART EIGHT
课标要求
内容要点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西安事变发生在民国________年。
2.张学良率部叛变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安事变反映这一时期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十五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中日民族矛盾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
2.爆发:日本以______________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
3.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__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开始了。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柳条湖事件
沈阳城
起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局部抗战
4.各界的反应
(1)国民政府:__________下令不抵抗。结果:只有四个多月,___________沦陷。
(2)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___________,抵抗日军的侵略。
(3)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等在东北组织________,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蒋介石
东北三省
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
游击队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制造“_________________”,使华北危机空前严重。
2.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了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运动迅速扩大到全国,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这次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__________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华北自治运动
一二·九运动
抗日救亡
三、西安事变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3.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从_____________出发,主张___________。党中央派________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全民族利益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和平解决
周恩来
5.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______________。
6.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成为__________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________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_________。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
扭转时局
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基本停止
初步形成
1.易错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七七事变则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注意准确表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易错字:杨靖宇、杨虎城
一、选择题                                                                                                                       
1.“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D
2.“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必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有可能发生于( )
A.1915年 B.1920年
C.1930年 D.1933年
D
3.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的直接目的是( )
A.加紧准备全面侵华战争
B.驱逐英美等国在华北的势力
C.扶植国民党内的亲日派
D.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D
4.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
A.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保卫华北,保卫北平
B
5.1935年鲁迅撰文热情赞扬了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鲁迅撰文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D
6.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C
7.右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迁徙路线图(局部)。图中东北大学迁到北平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D
8.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这个“特大新闻”是指( )
A.华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C
9.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经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
A.攘外必先安内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团结一致,和平谈判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
二、材料题
10.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1931年9月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和历史事件。
答:八年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十四年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对待日军侵略的态度上,导致蒋介石从“力避冲突”转变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发动该历史事件的是哪两位将军?
答: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一、选择题
1.(2020·内蒙古包头)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B
2.(2020·重庆)因果关系是历史发展重要的内在联系之一。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割据的局面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
3.(2020·山东青岛)“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和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以及绥远抗战胜利的影响之下,张学良、杨虎城率领的东北军、西北军,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了对蒋介石的兵谏,并向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材料中事件的解决( )
A.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B
4.(2019·湖南益阳)学习历史,应该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解释。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B.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
5.(2019·四川广安)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C
6.(2019·重庆)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7.(2019·广东省)“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C
8.(2019·广东深圳)1936年,一批爱国将领提出了八项主张(见下表)。由此判断,当时中国发生了( )
A.卢沟桥事变 B.华北危机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D
序号
八项主张的内容

……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
……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二、材料题
9.(2018·山东东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屡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图画和诗词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答: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问题二: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
答:会议:遵义会议。事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
问题三: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因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