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01
考点描述
PART ONE
02
读图学史
PART TWO
03
自主学习
PART THREE
04
名师点拨
PART FOUR
05
随堂训练
PART FIVE
06
链接中考
PART SIX
07
天盘归纳
PART SEVEN
08
思维导图
PART EIGHT
课标要求
内容要点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等史实,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大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_________,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是淮海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的是平津战役,几乎同时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是基本消灭了________________,大大加速了__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人民解放战争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________政策,将抗战时期的_________政策改为实行_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___________,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总路线:消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保障。
土地
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1947
耕者有其田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_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________,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__的序幕。
2.战略决战:中共中央决定发起____________________战役。
3.辽沈战役
(1)时间:________年9-11月。
(2)军队、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
大别山
战略进攻
辽沈、淮海、平津
1948
东北人民解放军
(3)意义:解放了__________,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的军队。
4.淮海战役
(1)时间:________年11月—1949年1月。
(2)领导人:刘伯承、陈毅、________、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
(3)军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地区:在以______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5)意义:淮海战役解放了_____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地区。
东北全境
1948
邓小平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徐州
长江中下游
5.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军队、领导人:_______________和华北人民解放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3)重大事件:1949年1月,北平在________的领导下,接受和平改编,________和平解放。
(4)意义:使_________基本解放。
东北人民解放军
傅作义
北平
华北全境
3.粉碎重点进攻:________、________等率领中共中央主动撤出_______,转战陕北。________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________、________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________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取得了____________的胜利,打退了敌人对_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毛泽东
周恩来
延安
彭德怀
青化砭
沙家店
陕北
孟良崮战役
山东
6.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________,大大加速了___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7.渡江战役
(1)时间:________年4月21-23日。
(2)意义: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结束了________在大陆的统治。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主力基本被消灭
人民解放战争
1949
南京
国民党
1.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后,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也造成了今天台湾和大陆分离的局面。
2.总结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可以得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结论。
3.三大战役发生时间先后分别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几乎同时进行。
4.注意正确书写有关人物的名字,如罗荣桓、粟裕、聂荣臻等。
一、选择题
1.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喻为“从中央突破,像一把钢刀,插入敌人胸膛”的军事行动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B
2.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道:“战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多半是老百姓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陈毅所指的是哪次战役(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B
3.小华收集了一份叫《捷报》的图片,上面有徐州宣告解放的消息,它报道的消息与某一战役有关,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C
4.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
A.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挺进大别山——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
5.暑假期间,小明在旅行社报名参加了北京和天津五日游活动,导游向他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重要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B
6.1948年10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截断了敌人撤向关内的退路,对敌人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这一经典战例发生在( )
A.辽沈战役期间 B.淮海战役期间
C.平津战役期间 D.渡江战役期间
A
7.1949年4月毛泽东的一首七律,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的“天翻地覆”指的是( )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C.战略决战取得胜利 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D
8.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①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国民政府的腐败
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④解放军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9.在学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某同学整理了下面的表格。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
D
序号
事件
时间
影响
A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D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
战略大决战,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二、材料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大战役形势图
材料二: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问题一:三大战役最早打响的是什么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是什么战役?
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这次战役是什么?三大战役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答: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一、选择题
1.(2020·黑龙江大庆)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事件是
( )
A.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B
2.(2020·贵州黔西南)下列历史事件与其评述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D
选项
事件
评述
A
戊戌变法
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
北伐战争
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
南京解放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2020·贵州铜仁)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C.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D.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C
时期
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土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4.(2020·山东滨州)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
5.(2020·四川南充)“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战役”( )
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A
6.(2019·山东烟台)在大规模的支前运动中,烟台各县涌现出了许多支前英雄模范和先进单位。淮海战役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荣获“华东支前英雄”荣誉称号。淮海战役的胜利( )
A.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使东北全境解放
C.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C
7.(2019·广东深圳)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解放沈阳 B.解放南京
C.解放北平 D.抗美援朝
B
8.(2019·广西柳州)据资料统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1000万人次。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A
二、材料题
9.(2019·山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了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材料二: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毛泽东1946年与斯特朗的谈话
材料三:海外有人写了《国共风水大战》一书,书中谈到:蒋介石曾找了位老者给他卜挂,那位老者给蒋介石八个字“胜不离川,败不离湾”。意思即,蒋介石为一条“水龙”,命中注定离不开水,即使有一天他踏平了中国,也不能离开“四川”这块风水宝地。可是……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他走了背运。……直到日暮途穷,他才又想起老先生的话来……想起退路,他不敢再违天命,于是退守台湾,从此未敢擅离半步。
请回答: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简要概述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问题二:在三大战役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幄,前线将领各展才智。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答:下列八位人物中的任何四位即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
问题三: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强大根源在哪里?
答:人民的大力支持。
问题四: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批驳材料三的观点。
答:材料三认为蒋介石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离开了四川,违背了天命。这是迷信说法,是错误的。国民党失败的真正原因:国民党内部不团结,政治上实行独裁,失去民心。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拥护和信任;毛泽东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