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金典】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创新习案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金典】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创新习案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9 14:0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01
考点描述
PART ONE
02
读图学史
PART TWO
03
自主学习
PART THREE
04
名师点拨
PART FOUR
05
随堂训练
PART FIVE
06
链接中考
PART SIX
07
天盘归纳
PART SEVEN
08
思维导图
PART EIGHT
课标要求
内容要点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通过孙中山等人的革命事迹,体会革命党人的斗争精神
从分布上看,起义爆发地点多分布在________,集中在________地区。因为南方的经济比北方要发达,________传播比较快;南方地区便于接受_________的资助。南方爆发起义的次数多,尽管历次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体现了革命者屡败屡战,坚定必胜的信心,为________的胜利积累了经验和力量。
南方
沿海
进步思想
海外华侨
武昌起义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从“________”到“________”: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________”比“________”重要,从此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
2.“改革”转向“革命”: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______________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开始认识到,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拯救中国。
3.成立革命团体:孙中山在____________成立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的宗旨,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人
医国
医国
医人
革新政治、反清革命
变法自强
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檀香山
兴中会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背景:《________》签订后,清政府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传播。
2.革命思想的传播:_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陈天华的《________》和《警世钟》等宣传_____________的著作,号召__________的统治,建立________制度。
3.革命团体成立: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兴中会、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辛丑条约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章炳麟
革命军
猛回头
民族民主革命
推翻清政府
民主共和
华兴会
光复会
4.同盟会
(1)成立时间:________年。
(2)领导者:________。
(3)机关报:________。
(4)政治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民主义: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___”,是孙中山领导的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1905
孙中山
《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
1.易错点:区别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之间的关系。
2.易错字:檀香山、驱除鞑虏、章炳麟
一、选择题                                                                                                                       
1.著名教育家和政治家章士钊,曾经高度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称之为“近今谈革命之初祖,实行革命之北辰”,此人物是( )
A.洪秀全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孙中山
D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也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以下选项中属于邹容的著作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猛回头》 D.《警世钟》
B
3.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D
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含义是( )
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推翻清朝统治 D.实现土地国有
C
5.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直报》 D.《民报》
D
6.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包括( )
A.民族 B.民主
C.民生 D.民权
B
7.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权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C
8.年代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做成下列的年代尺,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上书遭拒 ②广州起义 ③伦敦被捕 ④建同盟会
B.①广州起义 ②上书遭拒 ③建同盟会 ④伦敦被捕
C.①上书遭拒 ②广州起义 ③建同盟会 ④伦敦被捕
D.①上书遭拒 ②伦敦被捕 ③广州起义 ④建同盟会
A

9.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三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为近代中国作出的共同贡献是( )
A.促进中国近代化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二、材料题
10.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惟庚子失败之后……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仿行西法以筹自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孙中山对“仿行西法”持何种态度?体现他什么愿望?
答:洋务运动。舍本图末,不能使中国自强。依靠清政府进行改革来实现救国的愿望。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庚子失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说明此事件给清政府带来什么影响?据此,孙中山提出了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哪一内容?并且阐发为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答: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问题三: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通过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转变,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答: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变化与自身的斗争经历有关;个人的思想变化,受国家形势变化的影响。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南通)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A
2.(2018·四川雅安)三民主义中反映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D
3.(2018·山东青岛)《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C
4.(2019·江苏无锡)某学者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下列哪一选项最符合上述材料(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
D
5.(2019·山东潍坊)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词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有人倡言“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这反映了( )
A.维新变法影响深远 B.中国同盟会力量壮大
C.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D.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
C
6.(2019·内蒙古包头)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A
7.(2019·四川雅安)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
A.秋瑾 B.章炳麟
C.陈天华 D.孙中山
D
8.(2018·内蒙古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D
二、材料题
9.(2019·江苏镇江)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都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太平天国运动;平均分配。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答:平均地权;核定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