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忆读书 课件 (共5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忆读书 课件 (共5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9 23:4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六课 忆读书
第八单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理解“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读书时的哪些经历,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3.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
助读资料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四大名著的知识吗?
助读资料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
水浒传
助读资料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助读资料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西游记
助读资料
字词注释
舅父 斩杀 凯旋 诸葛亮 水浒传 鲁智深 地煞 荡寇志 贾宝玉 书卷 书刊 烦琐 栩栩如生 呻吟 某年
舅父 斩杀 凯旋 诸葛亮 水浒传 鲁智深 地煞 荡寇志 贾宝玉 书卷 书刊 烦琐 栩栩如生 呻吟 某年
zhǎn
kǎi

zhuàn
shà
jiǎ
juàn
ɡě
kòu
kān
suǒ

shēn
mǒu
jiù

字词注释














字词注释
【一知半解】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怒发冲冠】
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索然无味】
没有一点儿趣味。
【无病而呻】
比喻为不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
【若有所失】
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字词注释
1.雷锋精神要代代传递( )下去。
2.妈妈正在专心致志的看一本人物传记。( )

chuán (传说)(传递)
zhuàn (传记) (列传)
zhuàn
chuán
1. 人们正在散步时,突然天降大雨,真是大煞风景 ( )。
2.凶神恶煞( )的歹徒冲进了珠宝店打劫。

shā (抹煞)(大煞风景)
shà (地煞) (凶神恶煞)
shà
shā
字词注释
1.小花猫卷曲( )着身子在床上呼呼大睡呢。
2.书卷( )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

juǎn (卷曲)(卷尺)
juàn (书卷) (卷轴)
juàn
juǎn
字词注释
近义词
反义词
豪杰---
英豪
辛酸---
辛苦
消遣---
消闲
浅显---
浅薄
津津有味---
索然无味
一知半解---
入木三分
字词注释
近义词辨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相同点
不同点
消遣
指有空闲时间,解闷。
消遣——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
消闲
消闲——清闲;有空闲。
1.等车的时间很难熬,我买一本书来( )。
2. 杭州是最理想的( )度假胜地。
消遣
消闲
课文讲解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读书的?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初读感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描述了作者读书的历程,作者一开始就认为_______________,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读书,得出还要_________的结论。
读好书
读书好、多读书
课文讲解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
第二部分(2—8)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 。
第三部分(9—10)侧重谈“读好书” 。
第四部分(11—12)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本文的作者是怎样读书的?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总领全文
作者对读书究竟说了些什么啊,以此展开课文。
课文讲解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读书好
介绍作者什么时候读书,读的什么书。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这段话告诉我们,作者为什么这么想看书,是谁将她带进了读书的世界啊。
近义词:有滋有味
课文讲解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记叙:描写了作者自己尝试阅读第一本对她而言很难的书(读半边可以看出)。
意思是:不能完全理解。
课文讲解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方式,介绍了作者读书的过程。
层层深入
多读书
课文讲解
因为读书深入,完全融入到《三国演义》中,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课文讲解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极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课文讲解
“凑成”“勉勉强强”“凑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
课文讲解
“凑满”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有“凑满”之意。这三个词强调指出:《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对比:将读《红楼梦》的感受阐述出来,从小到大的想法是不一致的。
课文讲解
小时候,阅历少,所以觉得《红楼梦》里的人物令人厌烦。长大了,再读,尝到了兴亡盛衰滋味,加深了“我”对生活、对历史的认识。
课文讲解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记叙:说出读书带给作者的好处。
近义词:言而总之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1
激起人的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丰富我们的知识
3
多读书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有帮助
4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遗。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这段话告诉我们作者会读更多的书,她要告诉我们读哪些书。
读好书
课文讲解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比:通过对书的对比,告诉我们要读好书。
近义词:活灵活现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和蜂鸟相比,啄木鸟的个头就大多了,啄木鸟不但在体型上比蜂鸟占据优势,在养儿育女方面也比蜂鸟得到的益处多。蜂鸟每天不辞辛苦,也最多只能喂抱2只雏鸟,而啄木鸟只需要用它那斧锯般的嘴在树木之间啄来啄去,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食物了。
请同学们想想这个句子的特点,仿写一个。
课文讲解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手法,详细地介绍了哪些书作者不会读,哪些书让作者心动。
对比
词语积累:活泼可爱(并列意义)
课文讲解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作比较:告诫我们要读好书。
课文讲解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总结全文
课文讲解
以作者总结读书的经验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思考: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课文讲解
自主探究
冰心奶奶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有质朴浅显。
课文讲解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然,如话家常。作者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个关联词句,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从“津津有味”“含泪上床”“咬牙”“居然”“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尤其欣赏”等可以看出对读书的痴迷、酷爱。
课文结构
忆读书
能够获得很美的享受
读书好
能够对写作有好处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多读书
读好书
用心读书
写作手法
学习运用记叙的写作手法
【记叙】“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本文就是冰心直接以记叙的方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
【举例】那些日子,充满了玩的快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门前的院子里,我的小朋友总是一呼百应。
拓展延伸
? 繁星
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拓展延伸
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培根
阅读是永恒的乐趣。 ——罗伊·兰德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随堂演练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2. 填上恰当的词语。
jiào kē shū qì fèn yì zhī bàn jiě
( )( ) ( )
教科书
一知半解
气氛
津津有味( ) 豪杰( )
消遣( ) 书刊( )
jīn
qiǎn
háo
kān
随堂演练
3.读句子,找出错字,并改正。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玄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了。( )
(2)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繁。( )
悬念
厌烦
玄念
厌繁
随堂演练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4.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喜欢读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的书。
C
答案分析:A舅父给我们讲一段《三国演义》而不是指导读。B我哭是听故事而不能知下文,有对无限的悬念的向往而不得的难过。
随堂演练
5.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作者很想知道下面的情节那种急切、期盼、不舍。
作者暗自下定了自己去读书的决心时毅然决然的内心感受。
课后习题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参考答案:根据作者从小到大的读书经历,她认为有真情实感的,十分质朴浅显的书籍才是好书。
课后习题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参考答案: 作者认为读书能陶冶人的性情,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读书可以让自己更加的充实。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课后习题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参考答案:赞同这种方法,虽然不是很了解所读文章具体的内容,也能够扩大阅读量,增长见识。
好书推荐
《鲁滨逊漂流记》简介
小说生动记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宾逊,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
好书推荐
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宾逊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宾逊的性格。他敢于冒险,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决不气馁。
谢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