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腰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聆听《哈腰挂》,了解搬运号子一领众和等风格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歌曲的基本节奏,体验节拍、节奏与劳动节奏、劳动强度之间的关 
系。 
情感目标: 崇敬热爱劳动人民,学习劳动工人们不怕艰苦,团结一致的工作精神。形成 
在生活中创造,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正确理念。 
教学重点:形成在生活中创造,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正确理念。 
教学难点:体验节拍、节奏与劳动节奏、劳动强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8人抬木头游戏 
挑选8名个头差不多高的男生,分成两列,4人每组。左右相互搭肩,后面同学再将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这时的8位同学相当于一个整体),然后从教室后面一起走到前面。 
走完后请同学谈谈集体走路时的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一起走过来有什么感受? 
生:走不齐、担心踩着脚。 
二、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有一群抬木头的工人,他们往往也是八个人一组一起走路,不过可没有同学们这样轻松。这些人往往要抬起一千多斤的大木头走很远的路。他们是如何齐心协力将大木头抬走的呢?秘诀就在于他们边抬木头边唱歌。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抬木头的音频。 
1.PPT投影《哈腰挂》完整歌词与曲谱,同时播放音频资料。 
2.讨论“哈腰挂”的含义以及歌曲在抬木头过程中的作用。 
(在集体性运输劳动中,统一步伐、 协调呼吸、保障人身安全,振奋情绪,提高劳动效等) 
歌曲分析: 
歌曲的乐段结构 
单乐段结构 
(2)节拍、节奏 
歌曲使用2/4 1/4 变换节拍,节奏鲜明 律动型 ×× ×|×|, 
(3)旋律、歌词 
曲调起伏较小,仅在五度音内进行,多为依字行腔,与当地方言、音调结合紧密。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领唱与和腔交替进行。(在此重点讲述领唱与和唱各自特点以及严格配合的重要性) 
速度、力度 
 速度缓慢,力度强 
4.再次聆听《哈腰挂》音频 
 引导学生按基本节奏型做一领众和表演。 
5.再次做8人抬木头游戏 
请之前的8位同学上台,在老师指导下,配合歌曲做抬木头表演。表演的同学与全班同学一起和唱,注意脚步重心的分配。演完后请同学们评论,让表演者谈感受。 
 6. 观看电影《锦上添花》片段1 
思考一: 
男主角段志高是个音乐“专家”,为何写的抬木头号子不起作用,在歌曲创作上最主要出了什么问题? 
没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思考二: 
为何身为站长的“老解决”能轻松解决?你从以上视频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思考三: 
“老号子”和《哈腰挂》在下面音乐要素中哪些是相同的? 
相同点:一领众和 旋律平稳 歌词即兴 
搬运号子的最主要的音乐特点: 
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跨度不大的歌曲旋律、即兴创作的歌词内容 
观看电影《锦上添花》片段2 
通过影片中男主角段志高的进步表现,进一步升华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9.歌曲创编 
按要求创作四至八小结歌词,同学来表演。 
三、总结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搬运号子的特点: 
作用 歌曲音乐要素 特点 
统一步伐、协调呼吸、保障人身安全 节拍、节奏 使用2/4 1/4 变换节拍 
律动型 ×× ×|×| 
振奋精神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即兴歌词 
提高劳动效率 速度、力度 慢 强 
 旋律 曲调起伏较小,仅在五度音内进行 
 歌词 即兴,依字行腔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多向劳动人民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课后活动 
请同学们继续创编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