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9 15: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洼区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初摸底
九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第Ⅰ卷 选择题(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战役的胜利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下列连环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4.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类别
棉花
粮食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B.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5.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A. 农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商业
6.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7.下图为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成分比重表。这表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8.右图漫画中的诗写道“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这幅漫画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个时期
A.农业合作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下列最能概括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点的是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B.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C.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突出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1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11.“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1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3.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 建立经济特区 B. “一国两制” C. 建立特别行政区 D. 建立直辖市
14.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 1978-2008》中评价某人物“(他)奠定了中国变革的思想基础, 并在他掌控的时间里主导了整场变革的节奏。这个小个子的四川人有着惊人的坚忍和洞察一切 的政治决断力”。其评价的人物是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刘少奇
15.伟大时代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形成顺序是(  )
①“三个代表”②“邓小平理论”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1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 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鹰击长空 C.科技强军 D.和谐发展
19.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 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 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 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应当是






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D.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21. 下面两幅图片表明当今中国

G20领导人杭州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D.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22.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与钟南山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是
A. 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23.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说明
A.开发“两弹一星”的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使我国跻身于强国行列
C.“两弹一星”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资源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24.网课、网购、远程办公……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信息技术影响生产生活教育方式
C.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D.技术革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育
第Ⅱ卷 非选择题(36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4小题,25题14分,26题10分,27题12分共36分)
25.某班同学准备举办“镜头中的新中国”图片展,以下是收集的部分历史图片,请你和他们一起布置展览。(14分)
材料一
①1956年长春第一汽 ②大炼钢铁时的 ③“大跃进”时期的 ④1954年康藏、
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小高炉 报纸标题 青藏公路通车
(1)展览的第一篇章是“艰苦创业”,第二篇章是“曲折探索”。以上图片中适合放入“艰苦创业”的是 、 (写序号);适合放入“曲折探索”的是 、 (写序号)(4分)
材料二 新中国建设楷模的照片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雷锋
(2)请你从以上图片从中选一位人物(示例人物不可选),仿照示例介绍其事迹。(3分)
示例:邓稼先。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奋斗数十年,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材料三 以下是同学为展览的第三篇章收集的照片。
20世纪70年代的深圳 21世纪初的深圳
(3)观察照片并结合所学,说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深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四 展览的最后,同学们放出了以下照片:
请你概括出这一篇章的主题。你能从图片中感受到哪些精神?说说你为这一主题做了什么事?(3分)
26.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探究历史。(10分)
材料一 《复兴之路》解说词: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
(1)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创新制度。20世纪末,我国对少数民族的经济政策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78年-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答2点)?(3分)
材料三

中英香港主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主权交接仪式
(3)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的涵义是什么?(2分)
材料四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材料五 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活动图片
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代表团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合作。
②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 中国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即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④ 中国在北京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与会各方形成了270多项合作成果,推动了一批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4)材料五中,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填写序号)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的形成怎样的外交布局?(3分)
2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12分)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二
(2)请指出图1、图2人物分别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3分)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材料四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3分)
材料五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技的力量。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2分)
2020~2021年上学期前期初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D
B
C
B
A
C
D
B
D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C
D
B
C
D
C
B
A
D
B
非选择题
25.(1)以上图片中适合放入“艰苦创业”的是①、④;适合放入“曲折探索”的是②、③(4分)
(2)(3分)任选一个人物
王进喜。他是一名石油工人,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当井喷现象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
焦裕禄。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队治理兰考三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雷锋。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平凡的工作中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助人为乐,被人民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
(3)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1分)
原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国外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活动;在进出口和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3分)
主题:体现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内容。(1分)
精神: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可。(2分)
2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西部大开发(1分)
(2)特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快速上升、持续提高……(1分)
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2分)
(3)一国两制。(1分)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1分)
(4)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③④(2分)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分)
26.(1)“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3分)
历史意义: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1分)
(2)图一:籼型杂交水稻。图二:青蒿素。(2分)
精神: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1分)
(3)原因: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重视科技……(3分)
(4)善于思考、努力学习、敢于质疑等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