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摩擦力
学习目标要求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会求滑动摩擦力。
3.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
1.科学思维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
2.关键能力
物理建模能力。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发生__________时,每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都会受到对方施加的______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相反。
3.大小
(1)公式:f=______,其中N表示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μ为动摩擦因数。
(2)动摩擦因数μ,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它的大小与两个接触面的______、粗糙程度等情况有关。
相对滑动
阻碍
相对运动的方向
μN
材料
[判一判]
(1)只要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产生,又有相对运动,两个物体之间就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 )
(2)滑动摩擦力一定存在于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 )
(3)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是滑动摩擦力。( )
×
×
√
二、静摩擦力
1.定义:当两个彼此接触、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__________,但具有__________的趋势时,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______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称为静摩擦力。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______。
3.大小
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水平拉力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就要滑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这个最大值称为______________,记为f静max。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
阻碍
相反
最大静摩擦力
0 [想一想]
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有运动的可能,但还未发生相对运动。
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做一做:用力拉动木板,使之在桌面上滑动。
■情境导入
探究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
(1)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什么关系?
(2)在木块上添加重物,增大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时,摩擦力如何变化?
(3)在木板上铺一块较粗糙的毛巾,摩擦力如何变化?
答案 (1)相等 (2)增大 (3)增大
■归纳拓展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2)两物体间有弹力;(3)接触面粗糙;(4)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注意: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夹角。即:滑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1)公式法:由f=μN计算。
(2)二力平衡法: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有相对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温馨提示
(1)N是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2)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与N和f无关。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与物体间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例1] 有关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两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C.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
D.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
解析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故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B正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与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无关,故C错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不一定越大,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正压力有关,故D错误。
答案 B
[针对训练1] 装修工人在搬运材料时施加一个水平拉力将其从水平台面上拖出,如图所示,则在匀速拖出的过程中(材料重心未离开桌面边缘)( )
A.材料与平台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摩擦力逐渐减小
B.材料与平台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拉力逐渐减小
C.平台对材料的支持力逐渐减小,摩擦力逐渐减小
D.材料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支持力也不变,因而工人的拉力也不变
解析 匀速拉动的过程中,只要材料的重心在台面上,材料对台面的压力不变,材料受到的支持力不变,故C错误;而在拉动过程中动摩擦因数不变,由f=μN可知摩擦力是不变的,A错误;因为材料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不变,所以工人的拉力不变,B错误,D正确。
答案 D
[例2] 质量为3 kg的木块放在水平地板上,用F=6 N的水平拉力拉该木块时,木块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g取10 N/kg)求:
(1)木块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F的大小不变而将方向改为竖直向上作用于该木块上,则此时应加一个多大的水平拉力,才能使该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向前滑行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解析 (1)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F=6N。
而f1=μN1=μmg,
故μ=0.2。
(2)将F的方向改为竖直向上后,木块对水平地板的压力N2=mg-F=24 N,
保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拉力
F′=f2=μN2=0.2×24 N=4.8 N。
(3)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滑行的过程中,
N3=mg=30 N
f3=μN3=0.2×30 N=6 N。
答案 (1)0.2 (2)4.8 N (3)6 N
[针对训练2] (多选)如图所示,重力G=20 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2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5 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 )
A.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是4 N,方向水平向右
B.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是5 N,方向水平向左
C.在运动过程中,若撤去F时,摩擦力仍不变
D.在运动过程中,若撤去F时,则摩擦力变为0 N
解析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是f=μN=μmg=0.2×20 N=4 N,方向水平向右,选项A正确,B错误;在运动过程中,若撤去F时,则物体向左减速运动,摩擦力仍不变,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AC
■情景导入
探究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
如图所示,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可以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记),它可以随指针移动。拉力F逐渐增大,木块保持静止,直到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及其变化情况。
(1)随着外力的增大,静摩擦力大小变化吗?若变化,如何变化?
(2)木块开始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特点?
(3)若在木块上增加砝码,木块开始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1)由二力平衡知,随着外力的增大,静摩擦力大小会发生变化,相应增大。
(2)木块开始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最大,即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数值存在一个范围,0(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即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归纳拓展
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两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即有弹力)。
(2)接触面粗糙。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有无判断两法
(1)条件判断法:接触面之间有压力、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2)假设法
3.静摩擦力的方向
(1)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无直接关系,既可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与运动方向相反或成某一夹角。
(2)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两法
①假设法: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向哪个方向滑动。从而确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
②状态法:当物体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时,根据二力平衡,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
4.静摩擦力的大小
(1)范围:0一般情况下,最大静摩擦力f静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为分析问题方便,可认为二者相等。
(2)计算: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3)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
温馨提示
(1)静摩擦力可能为动力,也可能为阻力。
(2)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
[例3] 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解析 对A物体,由于A匀速运动,由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可知,B对A的摩擦力必与F等值反向,故选项A、B错误;对B物体,由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A对B的摩擦力一定与B对A的摩擦力反向,故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选项C正确;对A、B整体分析,由于A、B一起向左匀速运动,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且水平向右,故选项D错误。
答案 C
[针对训练3] 如图甲、乙所示,物体P、Q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力F方向匀速运动,图乙中斜面体固定不动,关于物体P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乙中物体P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力F相同
B.图甲、乙中物体P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力F相反
C.图甲、乙中物体P均不受摩擦力
D.图甲中物体P不受摩擦力,图乙中物体P受摩擦力,且方向与力F方向相同
解析 题图甲中,P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相对Q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P不受摩擦力;题图乙中,假设P不受摩擦力,P将相对Q沿斜面向下运动趋势,因此P受沿力F方向的摩擦力,选项D正确。
答案 D
[例4] 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F1=1 N和F2=2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B均静止,则A受的摩擦力和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3 N,6 N B.1 N,2 N
C.1 N,1 N D.0 N,1 N
解析 因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故所受的摩擦力均为静摩擦力;对物体A受力分析可知:F1=fA=1 N;对AB的整体,由平衡条件可知:F2=F1+fB,解得fB=1 N,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针对训练4]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推力F。(取g=10 N/kg)
(1)当推力大小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推力大小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3)物体运动过程中突然把推力去掉,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解析 在水平地面上,N=mg,则滑动摩擦力(即最大静摩擦力f静max)大小
f静max=μN=μmg=0.5×2×10 N=10 N。
(1)当推力F=5 N时,F<f静max,物体静止,则由二力平衡知:地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的大小f静=F=5 N。
(2)当推力F=12 N时,F>f静max,物体滑动,则地面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N=μmg=10 N。
(3)运动过程中把推力去掉,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f滑=10 N。
答案 (1)5 N (2)10 N (3)1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