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册 专题拓展课三 弹力和摩擦力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9)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册 专题拓展课三 弹力和摩擦力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9 19: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拓展三 弹力和摩擦力
1.弹力有无的判断“三法”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第四章学习)或共点力平衡条件(第5节学习)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拓展点
弹力的判断
2.弹力方向的确定
[例1] (多选)如图所示,A、B两球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A、B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
解析 A、C两项中,若将B球拿走,A球仍然可以静止在原来的位置,所以,A、B间没有弹力的作用。B、D选项中,若将B球拿走,A球所受绳的拉力与A的重力不能平衡,所以两球间一定有弹力作用,选项B、D正确。
答案 BD
[变式训练1] 足球运动是目前在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
B.图乙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
C.图丙中,即将被踢起的足球受到脚给它的弹力是由于球发生了形变
D.图丁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球网发生了形变
解析 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与重力相平衡,但两力不是同一个力,选项A不正确;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虽然接触,但由于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所以没有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选项B不正确;即将被踢起的足球受到脚给它的弹力是由于脚发生了形变,选项C不正确;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球网发生了形变,选项D正确。
答案 D
1.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F=kx计算。
2.对于难以观察的微小形变,可以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运用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第四章学习)来确定弹力大小。
拓展点
弹力的计算
[例2] 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F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 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答案 C
[变式训练2] (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A=3 N、GB=4 N,A用悬绳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轻弹簧的弹力F弹=2 N,则绳中张力T和B对地面的压力N的可能值分别为(  )
解析 当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以A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细线对A的拉力T=GA+F弹=5 N。对B研究可得,地面对B的支持力N=GB-F弹=2 N,选项B正确;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以A为研究对象,则T=GA-F弹=1 N。对B研究可得N=GB+F弹=6 N,选项C正确。
答案 BC
A.7 N和10 N B.5 N和2 N
C.1 N和6 N D.2 N和5 N
1.对摩擦力的进一步理解
(1)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并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并不都是阻力。
拓展点
摩擦力的判断
2.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有无判断
条件判断:即接触面之间有压力、粗糙且有相对运动
(1)条件判断:即接触面之间有压力、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2)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若物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则存在摩擦力
方向判断
(1)选取受力物体
(2)确定施力物体
(3)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
(4)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1)选取受力物体
(2)确定施力物体
(3)利用假设法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
(4)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例3] (多选)如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仍然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对A有摩擦力作用
B.B受到A、C的摩擦力作用
C.B受到C的摩擦力作用
D.地面对C有摩擦力作用,大小等于F
解析 假设B对A有摩擦力作用,则A水平方向受力不能平衡,与题给条件不符,所以B对A无摩擦力作用,A错误;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A对B也无摩擦力作用,
B错误;假设C对B无摩擦力作用,则B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力F作用,不可能保持静止,与题给条件不符,故B受到C的摩擦力作用,C正确;由于A、B、C是保持静止的,那么地面给C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D正确。
答案 CD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力F作用在物体C上后,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一一
A.A受的各个摩擦力之和不为零
B.A、B、C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C.C不受摩擦力作用
D.B不受摩擦力作用
解析 A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各个摩擦力之和为零,故A错误;对A、B、C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因为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力F和向左的摩擦力,则整体所受摩擦力不为零,故B错误;C水平方向受到力F作用,由平衡条件知,C所受摩擦力应水平向左,故C错误;B不受摩擦力,否则不能受力平衡,不能保持静止,故D正确。
答案 D
拓展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即f=μN。
2.静摩擦力大小
根据受力情况和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大小总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温馨提示 物体间即将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静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认为二者相等。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例4] 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解析 未加F时,木块A在水平方向受弹簧弹力F1和静摩擦力fA作用,且fA=F1=kx=8 N。木块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弹力F2和静摩擦力fB的作用,用fB=F2=kx=8 N。在木块B上施加F=1 N向右的拉力后,由于F2+F<μGB=15 N,故木块B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大小fB′=F2+F=9 N,木块A的受力情况不变,C正确。
答案 C
[变式训练4] 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重200 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依次用15 N、30 N、80 N的水平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15 N、30 N、40 N B.15 N、30 N、80 N
C.0、0、40 N D.15 N、40 N、40 N
解析 物体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静max=f=μN=0.2×200 N=40 N。拉力为15 N、30 N时,物体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知,静摩擦力大小分别为15 N、30 N;当拉力为80 N时,物体滑动,为滑动摩擦力,大小f=μN=0.2×200 N=40 N,选项A正确。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