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册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9)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册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9 19: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要求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能够根据加速度表达式推导得出速度公式。
2.经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1.科学探究
经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公式和图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关键能力
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关系式:vt=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t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__________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____________。
3.各个量的含义
v0+at
速度v0
变化量at
[想一想]
提示 (1)速度公式vt=v0+a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情境导入
探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观察图甲和图乙,可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与我们在数学里学的一次函数图像类似,类比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写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由此可看出速度v与时间t存在什么关系?
答案 根据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y=kx+b,可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t=v0+at。速度vt与时间t存在一次函数关系。
■归纳拓展
3.公式的矢量性
(1)公式vt=v0+at中的v0、vt、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先选取正方向。
(2)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0,匀减速直线运动,a<0;对计算结果vt>0,说明vt与v0方向相同,vt<0,说明vt与v0方向相反。
4.公式的特殊形式
(1)当a=0时,vt=v0(匀速直线运动)。
(2)当v0=0时,vt=at(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1] 汽车以45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末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末速度能达到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3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末速度为多少?
解析 (1)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所以10 s末的速度v1=v0+a1t=(12.5+0.6×10) m/s=18.5 m/s。
所以10 s末的速度
v2=v0+a2t=(12.5-0.6×10) m/s=6.5 m/s。
(3)设刹车经t0时间就停止,末速度vt=0,a3=-3 m/s2,
由vt=v0+a3t0,
[针对训练1] 磁悬浮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出站,加速度为0.6 m/s2,2 min 后列车速度为多大?列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432 km/h,如果以0.8 m/s2的加速度减速进站,求减速160 s时速度为多大?
解析 取列车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列车初速度v10=0,则列车2 min后的速度vt=v10+a1t1=(0+0.6×2×60) m/s=72 m/s
当列车减速进站时a2=-0.8 m/s2
初速度v20=432 km/h=120 m/s
所以160 s时列车已经停止运动,速度为0。
答案 72 m/s 0
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多过程问题时,要先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在草图上标上已知量,注意不同阶段的运动特点,找出转折点的速度,这是联系前后阶段的桥梁,确定各阶段的速度、加速度及时间关系,最后选择公式计算求解。
探究
多过程问题
[例2] 一辆公共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6 s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快到下一站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12 s停止,求:
(1)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的加速度;
(3)汽车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突遇紧急情况,需要停车,若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4 m/s2,那么刹车后2 s和5 s的速度各为多少?
解析  (1)匀速运动的速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
v1=a1t1=2×6 m/s=12 m/s。
(3)中途紧急刹车,设汽车停止所需的时间为t0,则
t1′=2 s<3 s,则2 s时的速度
v2=v1+at1′=[12+(-4)×2] m/s=4 m/s
t2′=5 s>3 s,此时汽车已停止,其速度v3=0
答案 (1)12 m/s (2)-1 m/s2,负号表示汽车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4 m/s 0
[针对训练2] 矿井里的升降机,从矿井底部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5 s速度达到
8 m/s后,又以此速度匀速上升10 s,然后匀减速上升,又经10 s停在井口。求:
(1)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a1和a2的大小;
(2)匀速上升的高度。
解析 从静止匀加速上升阶段
由速度公式vt=v0+at和v0=0得vt=a1t1
以后以vt=8 m/s匀速上升,上升高度h=vtt2=8×10 m=80 m
最后以vt=8 m/s匀减速上升10 s停止,末速度vt′=0
答案 (1)1.6 m/s2 0.8 m/s2 (2)80 m
如图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探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
(1)直线a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增加的,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2)直线b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减小的,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3)直线c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先均匀减小,后反向均匀增加,由于加速度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温馨提示 
小球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变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4)关于交点与折点的理解
①两条图线的交点:表明在该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
②图线与v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③图线与时间t轴的交点:表示在该时刻速度为零,且方向改变。
④图线折点:表示加速度方向改变。
[例3] 如图所示为A、B两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1)A、B各做什么运动?求其加速度;
(2)两图线的交点的意义是什么?
(3)求1 s末A、B的速度;
(4)求6 s末A、B的速度。
(2)两图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3)1 s末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
向相同;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6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4)6 s末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答案 见解析
[针对训练3] (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1 s末和4 s末
C.乙在前2 s内的加速度为2 m/s2,2 s后的加速度为1 m/s2
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由v-t图像可知,甲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0~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 m/s2,在2~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1 m/s2,选项A正确,C错误;t1=1 s和t2=4 s时两物体速度相同,选项B正确;0~6 s内甲、乙的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选项D错误。
答案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