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二黑结婚》(节选) 《 党费》课件(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8 《小二黑结婚》(节选) 《 党费》课件(4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0 07:1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二黑结婚(节选)
党  费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的主要内容。
2. 品赏赵树理小说简洁明快、幽默生动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运用小说中白描、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
4.理解并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被
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大多反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变革。不少作品被译成俄、英、法、日、德、印尼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小二黑结婚(节选)
1943年,在中共北方局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赵树理在奉命深入辽县(今山西左权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一对青年男女岳冬至和智英祥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受到双方父母等的阻挠,以致岳冬至被人打死的悲剧故事。于是,自小就生长在山西这片沃土上,有着深厚生活积淀的赵树理即以此为原型,很快创作出一篇鞭挞封建思想、赞扬婚姻自主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党  费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将对人物情景的描写融于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练,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
词语
易错字
dànɡ案

救jì

饼chēnɡ

chái辈

裤dānɡ

jī身

jìnɡ挛

xī xī笑
嘻嘻
小jìnɡ

xī戏

不jìnɡ而走

xī微

偏pì

yān菜

pǐ好

yān死

开pì

庙ān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3.掌握词语
(1)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例句:一些日常的人和事,却有可能莫名其妙地激怒一些围观网民,毫无规律可循。
(2)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例句:艾阳透露,本来去年年底工厂就遭遇了用工荒,生产也是
断断续续。
(3)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例句:暴跌至少让股市有了呼唤制衡工具的理由,于是,管理层也就有了顺水推舟的理由。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4)拐弯抹角:①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②形容路弯弯曲曲;③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
例句:有些人在生活当中说话总是拐弯抹角,明明可以把话说清楚,却往往造成误会。
(5)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例句:两个多小时的会议里,全场鸦雀无声,全体与会人员凝神屏气,表情肃穆。
(6)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例句:你有什么话就直截了当地说嘛,何必这样支支吾吾的,没有男子汉的气概。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7)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例句:赛后不仅队员们个个气喘吁吁,就连教练也是满头大汗。
(8)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例句:在六块碑居委会卡点驻守的胡超慢条斯理地说:“疫情不止,我们不散。”
· · · ·
· · · ·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4.词语辨析
其间·期间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因缘·姻缘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拍手称快·额手相庆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小二黑结婚(节选)
小说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在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得到民主政权的支持,斗败了封建势力,获得了胜利的故事。小说不仅热情讴歌了自由恋爱的胜利,更歌颂了农民进步的新思想战胜了愚昧、落后、迷信的封建旧思想,歌颂了农民反对封建势力的胜利,从而对解放区新建立的民主政权进行了热情的赞颂。
党  费
小说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白色恐怖下的闽粤赣边区女共产党员黄新为筹集党费和掩护联络员而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表现了在革命危难时刻苏区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小二黑结婚(节选)
任务一 理清情节结构
1.《小二黑结婚(节选)》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
点拨这篇小说的故事性特别强。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又连贯完整,很吸引人,符合群众的欣赏习惯。
全篇分为十二节,每一节都设有小标题,类似章回小说的一回。文章节选的是最后三节,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部分,恶霸受到镇压,旧思想受到批评,两位“神仙”有了转变,年轻人追求自由婚姻获得成功。
作者善于组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按时间顺序叙述,一环扣一环,前后衔接得紧凑严密,读来清晰自然。作品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其他描绘(如景物和心理描写)从简,并融入故事叙述之中。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任务二 分析人物形象
2.试结合所选文本探究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
点拨同:两人都具有封建迷信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
异:①二诸葛是虔诚地迷信,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则是虚假地迷信,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手段。
②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任务三 赏析艺术特色
3.《小二黑结婚(节选)》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技巧?
点拨
技 巧
举例分析
把人物放在
斗争环境中
如小二黑的光明正大、勇敢坚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斗争场面表现的。
通过行
动写人
作者不是静止地写人,而是在人物的一系列活动中写人。如作者用“不宜栽种”的故事表现二诸葛的性格;用“米烂了”的故事来表现三仙姑的弄虚作假。
把人物放在一
定的关系中
例如写三仙姑的“老来俏”就是通过一群妇女的围观议论来写的。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4.小说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点拨(1)叙述语言通俗、口语化。例如开篇一段,就如过去民间说书艺人的口气,叙述流畅生动,很有吸引力。(2)人物对话有鲜明个性。例如二诸葛和三仙姑,虽然都是所谓“神仙”,但由于两人身份、思想性格不同,对话语言也就不同了。像“不宜栽种”“属猴的”“命相不对”“恩典恩典”之类的话,出自农村初通文墨的阴阳先生二诸葛之口,自然是很符合他的个性的;而像“刘修德!还我闺女!你的孩子把我的闺女勾引到哪里了”之类的话,出自一个粗俗刁钻的女人三仙姑之口,是十分贴切的。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任务四 把握思想观点
5.小二黑、小芹的恋爱结局说明了什么?
点拨(1)人民政府的支持使解放区青年男女冲破旧的婚姻观念的束缚,勇敢地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2)小二黑、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已不单是“个性解放”的范畴,而是解放区人民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当时整个社会建立新的婚姻观念,清除封建迷信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3)小二黑、小芹婚姻的美满结局说明了人民政府是人民实现婚姻自主的最可靠保证,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深刻的社会变化已经兴起,并且正在继续深入发展。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小说中的二诸葛“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 看一看黄道黑道”。当今社会,青少年盲目相信“星座文化”。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热衷星座的青少年是不是当代版的二诸葛?
提示观点1:宇宙间的星球,是客观的存在,自古以来,人类就密切关注星空,探讨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产生了天文学,这是科学。但是星座的说法不是科学,不能把星座的说法当成科学一样完全相信。
观点2:信不信星座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完全属于个人自由。但前提是不要盲信,不要因此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如果一味相信星座,把星座中的说法奉为圭臬,甚至因此干扰了生活,这就陷入了迷信的深坑。这跟二诸葛动辄“论一论阴阳八卦”没什么不同,是一样荒唐可笑的。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党  费
任务一 理清情节结构
1.请简要分析小说的行文思路。
点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缴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首次会面对窝棚、磨损的党证、择菜妇女等环境、人物的描写,为后一次会面时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埋下伏笔。黄新哼小调和哄孩子的话前后呼应,啃咸萝卜和一筐咸菜等细节首尾映衬。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任务二 分析人物形象
2.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小说是如何成功地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点拨(1)借政委的介绍,交代了黄新作为农村骨干、“扩红”时送丈夫参加红军的媳妇、长征后的军属这段生活史、成长史。(2)“我”潜入村子时先闻其声,“扩红”时期的小调传出的是她的心声;接上关系后她对择菜群众的疏散,对窝棚破洞的交代,显出她干练的组织才能和高度的警惕性;给“我”吃窝窝咸菜,表现她女性的细心和关怀;领受任务,表明她坚持地下斗争的坚定态度;临别时用两块银洋缴党费的细节,显出她对党的拳拳忠心,这些描写使黄新的形象站立了起来。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3)再次会面时,她对女儿的哄词,表明她同志情胜于母女情的革命理智;和“我”接头时关于咸菜作党费的陈述,发生异常时的应变措施和对“我”的叮咛,都闪射出她的智慧和机敏,在“我”可能暴露被抓的关键时刻,她当机立断,施出“调虎离山计”,用宝贵的生命掩护“我”,保住了山上的“中心县委”,“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的双关语,浓缩了她全部行为的思想内核和心声,一个在残酷的斗争年代义无反顾、为革命献身的女烈士的光辉形象巍然屹立。(4)作者把主人公放置在敌与我、血与火的尖锐矛盾和生死对立中加以刻画,从阶级情与母女情的理智抉择中凸现其对党对革命的一颗红心,人物性格发展看似平面单线条,而实际上已呈现出丰满厚实的立体状。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任务三 赏析艺术特色
3.王愿坚善于截取典型的斗争生活片段,选取感人的细节刻画人物,请你结合《党费》具体情节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写作特色的。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点拨小说围绕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例如,黄新打开党证,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缴党费,既点明题目,又说明黄新对党的忠诚,在白色恐怖下,她的心依然与党证上印着的镰刀斧头一样鲜红。又如,她那饿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女儿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这两个“瞅了瞅”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小说在最后也没有一般化地描写黄新被捕的场面,而是用一系列细节描绘了她在敌人逼近窝棚时的应急准备:利索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儿,从容地交代八角坳党组织的情况,慢条斯理地为女儿梳理头发……这位女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品质以及与亲人、同志永别时的复杂感情就这样跃然纸上。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任务四 把握思想主旨
4.《党费》这篇小说对于我们如今的广大党员有怎样的启迪意义?
点拨《党费》中的共产党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如那个时期的共产党员为党为人民的精神——他们为了革命的事业可以奉献自己的一生。与本文类似的故事在革命的年代里时有发生,那些共产党员们看到的不是自己在漫漫的黑夜中随时都可能死亡的令人恐惧的现状,而是革命的未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过的阳光下幸福的生活。这个信仰支撑着他们将党组织作为自己有限的生命的无限的延续。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缴党费”是那个时代共产党员这种信仰的具体体现,对党负责任,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负责任。现在的共产党员大多没有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也不能丢掉这种信仰,不仅仅是按时缴党费,最重要的是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传承信仰,为人民服务。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缴了“党费”。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小说主人公黄新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她连 “一根腌豆角”都不舍得给自己的孩子吃,却把全部家底拿来缴党费。你是如何看待小说主人公黄新的?
点拨观点1:黄新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黄新作为一名党员,几乎把所有都献给了党,送丈夫当红军,在和组织失去联系的时候依然全力开展活动。她对党是绝对忠心的。她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有痛苦,但是她的痛苦又和其他人不一样,她的痛苦是和组织失去了联系,“跟党断了联系,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当她见到“我”时,其高兴程度不必细说便已清楚。为了山上的同志能有吃食,黄新费尽心思。在一帮子人的合作努力下,终于凑了些咸菜,准备等“我”一到便送上山。此处有一幕令第二次下山的“我”感动不已,那就是黄新的女儿极想吃到有盐的食物,便在她将食物装坛的时候伸手来抓,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黄新却一把拿走了女儿手中之菜,弄得孩子大哭。最后,黄新为了掩护“我”,牺牲了自己。由此可见,黄新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共产党员。
观点2:黄新是一名具有大爱的妈妈。黄新思念长征路上的亲人时所哼的小调,她在生离死别关头亲吻女儿的动作,她托“我”把孩子带上山时所用的柔和的语调,无不蕴含着她对亲人真挚深厚的感情。然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她又懂得:“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所以,她能把夫妻、母女之情,融汇于对革命的感情之中——送郎当红军,把娃交给党,自己则慷慨捐躯。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运用白描,刻画人物
《小二黑结婚》中,作者在故事情节的开展中采用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白描手法和细节描写,刻画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其中的两位“神仙”塑造得尤为成功,简直达到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的地步。
白描本是一种中国画技法,指单用墨线勾描物象而不着颜色的画法;后来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使用白描手法,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用简练的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3.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注重景物核心特征,避免使用繁复的修饰语。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1
多维探究1
文本研读2
多维探究2
技法迁移
迁移练笔
请运用白描写法写一个人物,要求突出特点,200字左右。
示例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同学楚明带领着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疯狂的劳动,他虽然个子不高,但做起事来干净利索。他给我们分配了简单的任务,却给自己留下了最难干的活儿。他先撸起袖子,拿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各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品味语言的3个角度
根据句子(段)内容,判定其特色和运用了什么技巧。作答时可以采用“3角度法”全面赏析语言艺术,具体做法如下: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另外,分析语言风格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的许多词汇就带有浓郁的“京味儿”。
(3)语体特色。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是已快七十岁的人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样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样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迷迷糊糊”等,并且多是短句,语言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解析题干中有“语言特色”“分析”等字样,可以判定该题属于赏析语言风格题。
根据“土混混”“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迷迷糊糊”等看出画线部分运用的大部分是口语方言,并且多是短句。正因为用语的通俗化、口语化,画线部分体现的整体风格为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又体现出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