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4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0 07:2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单元学习主题
外国文化
外国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表现了人类广阔而丰富的心灵世界。人们热爱和珍视这些作家及其作品,是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显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并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审美的愉悦。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领略世界的多姿多彩!
本单元选取的戏剧和诗歌,都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让我们敞开心扉,尽情遨游于世界文化之海。
单元学习目标
12 玩偶之家(节选)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2.探究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当过药店学徒。青年时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1848年开始写作。共写剧本26部。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
1852—1862年任剧院编剧、导演,倡导挪威民族戏剧,遭到保守势力攻击。1864年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出国,侨居国外27年。先后发表有感于小市民庸俗愚昧的精神状态的哲学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1877年后发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写实技巧,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剖析社会弊端,触及法律、宗教、道德、政党、妇女地位等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精神反叛”来改造社会。这些作品取材于资产阶级日常生活,采用散文体写作,废除旁白与独白,舞台指示明确而具体。晚期剧作,自1884年的《野鸭》至1899年的最后一部戏剧《当我们死人醒来时》,偏重于个人的生活,特别是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刻画,通过象征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对人类困境的深刻的洞察力和人类精神层面上的哲理性反思。作品对现代戏剧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她们发动的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戏  剧
戏剧,综合艺术的一种。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曾被用来专指话剧。其基本要素是情节性的动态造型,通过从空间到时间、从视觉到听觉的对观众的多方面作用,引起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反复交流,进入集体的心理体验。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立足于生活实际,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对传统戏剧既继承又革新。他把“讨论”带入戏剧,“讨论”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紧密联系;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
词语
易错字
cuān duo
撺掇
按nà

bào歉

piǎo一眼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3.掌握词语
(1)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2)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噩梦:可怕的梦。
(4)饶恕:免予责罚。
(5)颠扑不破: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
(6)花言巧语:①指虚假而动听的话;②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4.词语辨析
推脱·推托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化装·化妆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本文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一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艺术技巧
1.娜拉出走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表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娜拉的形象特点。
点拨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但她是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给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她对阮克医生抱着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面对威胁和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情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请从表面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海尔茂的形象特征。
点拨表面上:
①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②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
①海尔茂是男权至上的社会培养的男权范本:控制家庭经济权,把娜拉当宠物对待,不尊重娜拉。
②海尔茂在性格道德方面有缺陷:心胸狭隘,自私虚伪,没有担当。
③资产阶级卫道士。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3.易卜生的戏剧情节虽然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波澜起伏和戏剧冲突。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证的事相要挟这个突发事件,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突发的“事件”在戏剧性的构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怎么变化的?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点拨(1)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一切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
(2)第二次冲突: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和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也维持不下去了。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
(3)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你还是我的老婆”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 分析文本社会意义,把握文章主旨
4.请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点拨①性格基础。②认清了海尔茂的本质,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屈辱地位。娜拉目睹了海尔茂闹剧般的表演之后,她才如梦初醒,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婚姻,在这样的不平等的婚姻之中,她感到的那种幸福生活事实上并不真实,是虚伪的。③娜拉进而开始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思,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她追求独立的人格,她的平等意识、自我意识觉醒了。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5.娜拉离家出走的巨大社会意义是什么?
点拨娜拉为追求人格的独立,不甘做丈夫的玩偶,深夜毅然离家出走。她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她用反叛的行动向“物化”女性的罪恶社会庄严宣告:首先我是一个人,不是玩偶。她的宣告成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这对广大妇女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的独立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她的出走,震惊了男权社会,震醒了昏睡的女性,使整个社会鼎沸起来,引起人们对现存制度的怀疑。但娜拉出走后怎么办?作者没有明晰的答案。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6.娜拉出走所表现出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点拨《玩偶之家》通过娜拉识破丈夫海尔茂的虚伪面目,离家出走的故事,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揭露了维护男权的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的不合理,提出了妇女从男权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娜拉毅然出走了,她的话是一篇“妇女独立宣言”。它意味着以娜拉为代表的中小资产阶级的先进妇女已经意识到了男权社会中自己的可悲地位,决心争得自身的解放,争得同男子一样的权利。但是,娜拉出走后真的能取得那么好的结果吗?答案是否定的。用鲁迅的话来概括,那就是:娜拉出走,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这种悲观的结果源于只要妇女没有取得独立的经济地位,那么她的妇女地位、人格独立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一种无法真正实现的梦想。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换句话说,人格独立只有依附于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才变得有价值,有意义。所以,娜拉出走,如果她没有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她是不能真正地获得个人地位的真正解放的。作品中,当娜拉认清海尔茂的真面目后,感到自己“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娜拉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这说明易卜生已经洞悉到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是因为她们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尽管易卜生还不能回答妇女如何才能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如何才能从男权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但光是这些问题的提出以及对娜拉出走这一行动的肯定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有力反抗,就足以给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以摧毁性打击。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1923年鲁迅发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在鲁迅看来,娜拉走后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你的观点是什么?
点拨观点一:我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因为娜拉长期以来就依附着父亲和丈夫而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在当时物质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她很难独自生存下去。而且,她的三个孩子在家中,所以,她要么会堕落,要么就不得不回到原来家中。
观点二:我不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娜拉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她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并且觉醒后的她也认识到“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她一定会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会生存的技能,不会堕落、饿死或是回来。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心理刻画深入
《玩偶之家》中对女主人公娜拉的心理描写十分出色。除了通过个性鲜明的语言(对话、独白)直接表现人物心理外,巧妙利用细节和人物动作描写折射人物心理也是其突出特点。如娜拉在剧末的一系列动作如“(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暗示娜拉当时离家出走的心意已决。动作化是人物心理的外在体现,通观全剧的舞台说明,有非常多表现力极强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娜拉从幸福平静转为忧虑、烦乱、从幻想到幻想破灭,最后到觉醒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细致的细节刻画营造了一种画面感,使人物心理变化更加具体可感。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迁移练笔
请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展示人物内心的变化,200字左右。
示例今天考试不及格,我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家,一回到家就看到了妈妈,心里想着:“要不要告诉妈妈我的成绩呢,如果告诉妈妈,我会被她批评的。”我又想了想:“不行啊,如果不说的话,被妈妈知道我的成绩发下来了还不告诉她,就更惨了。”我又想起老师的话:“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即使你做错了,爸爸妈妈也会原谅你的。”我决定了,我要跟妈妈说,我缓缓向妈妈走去。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借助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并与时代精神相应和。因此,鉴赏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提高小说的阅读鉴赏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大致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1.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原因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两种。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等,他们的性格与命运无不为社会环境所决定。
分析环境描写,需注意两个要点:一是有些环境描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特点,显露出影响主人公性格发展和命运变化的社会原因;二是通过环境描写,直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特别是对那副对联的描写,将一个没落的封建卫道士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故事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推进中,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盖火盆、摸火种细节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做事缜密、细心的特点)。所以鉴赏人物形象往往要从情节入手,根据情节来分析人物。
3.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其全面性
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复杂的,具有多重性,我们要多角度分析。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4.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媒介。优秀的作家多是通过笔下人物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表达他所领悟的生活哲理;读者可通过鉴赏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肖像描写展示的是人物的外在特点。人物的行为与性格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因而把握动作描写也是了解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途径。语言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所以从语言入手,就不难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了。此外,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段也是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答题模板】
模板一:概括形象的特征
①……;②……;③……。(分条作答)
模板二:分析人物形象
①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价,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的句式完成;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括论证分析。
②分析→概括:先列出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护士的遗憾
吕 斌
在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陈菊花习惯坐在角落里,她的眼神不是看着大家,而是盯着屋子的某一处,一副深思的样子。大家在争着抢着提名并且气氛逐渐紧张的时候,她却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于湿润的原野、路旁。
主持会议的院长忽然喊一句,陈菊花。大家把眼光转向她,身旁的同事捅她,她才回过神来,看着院长。院长说,有人提你当今年的先进个人,你说说你的想法吧!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陈菊花非常意外,她刚来这个医院三年,怎么能和在座的老医生老护士比呢。去年评选时也有人提她,说她工作任劳任怨,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接触她的人都喜欢她。她就像三月的茵陈,给患者带来福音。
她却说,我还年轻,应该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她这一句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都说,是呀,她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现在,她见大家都望着地,她还是那句话,我还年轻,不应该过早地获得荣誉,还是把先进的荣誉给老医护人员吧。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是呀,她虽然人好,工作好,但是还年轻,应该把先进让给老医护人员,她以后有的是机会。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她的工作场所是药房,天天就是为患者拿药,她要记住每种药的药理,要记住每种药放的位置,要记住每种药的价格等。在递给患者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每个患者见到她,心情舒畅,都赞扬地说,她真是三月的茵陈,药到病除。
听到人们的这种评价,她只是笑眯眯地不说话,她在医学院读书时,就熟悉茵陈这种药,三月份从平民百姓的菜桌到高档饭店,是常见的佳肴,作为一种野生菜,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食用,加上本身具有的中药身份,更是被追求健康的人们所喜爱。
她要像三月的茵陈一样被人喜爱,她心里暖洋洋的。
陈菊花天天默默地工作,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眼睛,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
地球在不知不觉地转动,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转眼间,她眼角有了鱼尾纹,头发白了几根,且已经是药房主任。药房里又来了几个年轻人。
年终的评选先进,她依旧坐在角落里,听大家纷纷提名、争论不休,又有人提到了她。
主持会议的院长已经是新人,他不知道之前的事,也不知道陈菊花有一个别名叫茵陈。他看看人到中年的陈菊花,征求意见似的对陈菊花说,老陈,咱们医院这几年新进了一批人,从培养新人、鼓励新人的目的出发,先进个人在年轻人里评选,就不考虑你这样的中年人了。
陈菊花点头同意。她向来对这种事礼让三先,不争不抢,何况自己已经过了青春期,荣誉对于她并没有什么意义。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陈菊花依然故我地在药房里忙忙碌碌,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她也渐渐地变老,额头上有了皱纹,白发更多,动作也变得缓慢了,人们似乎忘记她曾经有过的茵陈称呼。
又是年终的评选先进,角落里,坐着的是一个老医护人员,头发斑白,满脸皱纹,望着屋子的某一处,再有一年,她就退休了。
人们在提谁该当选今年的先进个人时,交锋很激烈,虽然都在为别人争,实际是在为自己得到这份荣誉而暗战。整个过程,没人提起角落里的陈菊花,甚至忽略了屋子里还坐着这样一个老医护工作者。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陈菊花望着窗户外的院子,花坛里的花已经谢了,冬天什么时候来的她都没注意,冷风就呼呼地刮起来了。她习惯性地默念一些药品的药理,或者回顾一些药品的习性,这是她念大学时就养成的习惯,多年不变。冬天来了,春天不会太远,三月的时候,阳气上升、百草发芽,茵陈也会旺盛生长,是采茵陈中药的最佳时间。而到了四月,便成了蒿,药性渐减,多被普通百姓作为食材。而到了五六月只能当柴烧。所以,民间也流传着“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谚语。
她,陈菊花,已经是五月、六月的茵陈了。
(有删改)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一个护士的遗憾”为题,既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又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感情真挚。
B.“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眼睛,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了陈菊花对患者的关爱。
C.陈菊花退休前一年,在评选先进个人时,大家都忽略了她,说明大家已经了解并且接受了陈菊花不争不抢、总是谦让的性格。
D.小说描写了陈菊花一生中评选先进的几段情景,时间跨度大,重点突出,抒发了对陈菊花的赞美之情,语言朴实有味,叙事自然平实。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根据前后文,大家忽略陈菊花,一是因为大家都在为自己争得荣誉,无暇顾及陈菊花;二是因为陈菊花一向不争不抢、谦虚退让,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她的存在。但说“大家已经了解并且接受了陈菊花不争不抢、总是谦让的性格”于文无据。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2.小说在刻画陈菊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任劳任怨,敬业务实。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她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记住每种药的价格和放的位置。②善良朴实,淡泊名利,谦虚礼让。主动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不与年轻人争抢荣誉。③富有爱心,体贴患者,服务热情周到。在给患者递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每个患者都赞扬她。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通过文章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以及他人的评价性语句,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分条概括即可。从陈菊花对待工作的角度来看,通过“她却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生长于湿润的原野、路旁”“去年评选时也有人提她,说她工作任劳任怨”“她的工作场所是药房……要记住每种药的价格等”等内容可以看出她工作时任劳任怨、敬业务实。从陈菊花对待个人名利的角度来看,通过“在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陈菊花习惯坐在角落里……她却置身事外”“她却说,我还年轻,应该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陈菊花点头同意。她向来对这种事礼让三先,不争不抢……荣誉对于她并没有什么意义”等内容可以看出她善良朴实、淡泊名利、谦虚礼让。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从陈菊花对待患者的态度上看,通过“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体贴,服务热情、周到……给患者带来福音”“在递给患者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陈菊花天天默默地工作……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等内容可以看出她富有爱心,体贴患者,服务热情周到。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3.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简要分析这样设计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①以点带面,运用典型场景复现的手法突出了陈菊花从青年到老年的人生历程中有代表性的四次评选先进的经历,构成了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②展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四次先进评选标准不一,细腻地刻画出陈菊花在表面的波澜不惊中内心产生的微妙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前后呼应,在看似简单重复的故事情节复现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愈加鲜明,深化了小说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引导我们关注生活中那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题考查情节设置在小说中的作用。一般说来,情节设置的作用,要从情节结构本身、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等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