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 9《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上册 9《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9 19:1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游弋( ) 销毁( ) 惊骇( ) 淋湿( )
濡养( ) 耗费( ) 驰骋( ) 嘹亮(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嘟nang ______ 潮xī ______ tān塌 ______ 灰jìn______
窗líng ______ 飘líng ______ kuàng野 ______ fén香______
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广袤: (2)轻觑:
(3)麾下: (4)费时弥久:
4. 下列各项中,没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
B. 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C. 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
D.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选项是( )
①毕淑敏认为,人不但要有强壮的体魄,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
②《温暖的荆棘》就是为当下年轻人全新定制的一本心灵处方。
③人们面临心理问题时,大多采用的是“中国式倾诉”——抱怨、倒苦水,
④当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⑤很少选择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
A. ①④②③⑤ B. ①④③⑤②
C. ④③⑤①② D. ④①②③⑤
二、课内阅读。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精神的三间小屋》)
6. “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的寓意是什么?
7.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有什么表达效果?
8. “鸠占鹊巢”一词在文中如何理解?
9. 文中写“第二间小屋”时,运用了一些数字,这有什么好处?
10.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三间小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心灵的“软化度”
汪金友
①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时,提出了很多新颖独到的观点。
②他说,文化和文凭是两回事,拥有了文凭,不一定就有文化。看一个国家、看一个社会、看一个民族、看一个团体甚至看一个人,看他的素质是高还是低,用什么样的标准呢?就是要看他心灵的软化程度如何。如果心肠很硬,没有同情心,没有怜悯心,看到别人受欺负,看到那些弱势群体,你不同情,文凭再高,也不代表你的素质有所增长。
③用心灵的软化度来衡量国家、民族、团体和一个人的素质,这应该是二月河的一个发明。
④仔细看看,现在这种心肠硬的人还真不少。比如,看到有人摔倒,也不去扶;看到有人受伤,也不去帮;看到有人身陷困境,也不拉他一把;看到有人身受委屈,也不主持公道。别人的伤,别人的病,别人的苦,别人的痛,他们全都熟视无睹,不屑一顾。他们所在乎和追求的,只有自己的快乐和成功。
⑤这种心肠硬到一定程度,就会视贫者、弱者、困者为草芥,完全不放在眼中。就像西安科技大学那位教授,因为环卫车挡了他的路,就下车将环卫工暴打一顿,而且还口出狂言:“我挣多少钱,你挣多少钱,你敢挡着我挣钱!”
⑥你发现没有,越是急于成功的人,越是自以为成功的人,心肠就越容易硬。《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而为什么有些人拥有了财富和地位之后,心肠就会硬起来呢?因为私欲和私利,也是一种凝聚剂和固化剂。他们的眼力和精力,都凝聚在个人的目标;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都只为个人谋利。
⑦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有财富不等于有道德,有地位不等于有威信。尽管我们经常以一个人拥有了多少财富,获得了什么地位,来衡量其是否成功。但真正的人生价值,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让社会进步,让生命闪光,让别人幸福。
⑧郑板桥在任潍县县令的时候,正值山东发生大饥荒,许多百姓人家吃不上饭。为此,郑板桥一面开仓赈灾,一面让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他还写了一首诗,借以表达怜民之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⑨再看范仲淹的心灵软化度,更让人叹服。他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在民先,乐在民后,这也是历代官员最高的境界和追求。
⑩在一定程度上,心灵的软化度,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速度。乐人之乐者,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者,人亦忧其忧。没有同情心的心灵,不是纯洁的心灵;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选自《北海晚报》)
1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3. 选文第④⑤段作者列举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目的是什么?
14. 作者所说的“心灵的‘软化度’”具体指哪些内容?
15. 读了本文后,你有哪些启发?
《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yì xiāo hài shī rú hào chěng liáo
2. 囔 汐 坍 烬 棂 零 旷 焚
3.(1)南北的长度(2) 看、瞧 (3)指将帅的部下 (4) 长久
4. D 解析:A项是比喻。BC项是比喻和夸张。
5. B 解析:第④句从总的方面谈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③⑤句是人们的表现,“大多”“很少”对比,一前一后。①②引出毕淑敏的观点和著作。
6. (1)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2)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3)完善自我,弘扬个性。
7.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幸福、美好。
8. “鹊”指事业;“鸠”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该词在文中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取代了事业。
9. 真实准确地分析了人生短促,应珍惜时光,干一番事业。
10.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安放我们自身”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白自己的爱和憎,才能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11. 心灵的软化程度决定了人的素质高低。
12. (1)道理论证。如第⑥段,借《孟子》的话对比说明私欲和私利会让人心灵硬化。(2)举例论证。如第⑧⑨段列举范仲淹、郑板桥的事例,说明人应当有一颗“软心”。
13. 为了论证心肠硬的人很多,并且“越是急于成功的人,越是自以为成功的人,心肠就越容易硬”。
14. 心肠要软,有同情心,有怜悯心。
15. 在生活中,要有同情心,要乐于助人,把帮助人当做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