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酸枣刺 课型或模块 唱歌课
学校
年级 二年级
执教人
性别
年龄
职称 一级教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歌曲产生的相应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能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歌曲所表达的孩子们打败日寇汉奸的决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感受并表达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唱准歌曲中x xx xxxx的节奏型。
(2)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产生的相应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x xx xxxx的节奏型。
(2)根据歌词的词意与音乐的情绪创编动作.
教学内容分析 《酸枣刺》是由寒克写的抗日童谣,经冼星海谱曲流传至今。1939年创作于延安。歌曲情绪天真活泼,坚定乐观。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体现了全曲短小精悍,前半部分(4小节)主要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经过2小节过门后,乐句在原来的曲调上采用领唱语句与模仿一句的方式形成对答与一呼百应、此起彼伏的效果。
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陶冶、参与--体验、实践--创造”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体现思想品德教育。
2、采用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按照听听议议--听听踏踏--听听想想--听听找找---听听唱唱--唱唱比比---议议编编--唱唱演演的教学步骤,使用创设情境、听唱、对比、游戏、读拍、划拍等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使学生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钢琴、多媒体、红缨枪、红军刀道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播放教学视频,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说明歌曲时代背景。
2、教师带领学生随着歌曲的节奏边念歌词边踏步。
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
1、听听议议:听歌曲,想想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
2、听听踏踏。
(1)按节奏念歌词
(2)加上脚踏节拍按节奏口念歌词。
多
媒
体 采用谈话、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以他评为主。 1、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时代背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脚踏节拍按节奏口念歌词进行节奏训练,为后面唱好歌曲的x xx xxxx的节奏做好铺垫。
(导入阶段教学方法采用情境诱导法、聆听法、体验法)
展开阶段
1、播放范唱,提出要求:边听边认真看歌谱,想想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播放范唱,提出要求:边打拍子边看歌谱,找出歌谱中的要注意的音乐符号。
3、指导学生学唱歌
(1)播放范唱,指导学生看谱。
(2)用钢琴带学生唱谱,注意引导学生唱准音高,唱准歌曲中x xx xxxx的节奏型。
(3)用钢琴带学生唱歌词,提出学习要求:难唱的地方提出来
(4)完整弹奏歌曲旋律,为学生伴奏。
4、把学生分组,提出要求:分角色演唱,要唱出打败日寇汉奸的决心。看看哪个组的同学唱得好。 1、听听想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听听找找,说出自己认为要注意的音乐符号
3、听听唱唱
(1)看谱,轻声跟唱。
(2)跟琴唱谱,唱准音高,唱准歌曲中x xx xxxx的节奏型。
(3)跟琴唱词,难唱的地方提出来。
(4)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4、唱唱比比
(1)师生对唱
(2)生生对唱
多
媒
体
、 钢
琴 采用观察、提问、讨论、演唱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1、培养学生聆听、读谱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如节拍、速度等。
2、培养学生聆听、读谱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打拍子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3、通过跟录音唱,进一步巩固读谱的习惯,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跟琴唱谱、唱词有助于提高学生音准和识谱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唱歌曲。
4、从会唱到唱好,培养学生唱好歌曲的习惯。
(展开阶段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法、观察法、模唱法、听唱法、示范法、读拍法、划拍法、对比法等)
拓展阶段
1、提出创编要求:根据歌词的词意与音乐的情绪创编动作来表现歌曲。每组设计一个动作,展示时全组成员动作要统一。
2、把小组展示的优秀创作动作串联起来,配上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3、简介作者及歌曲题目的含义。
简介曲作者:冼星海。 1、议议编编:四人小组讨论研究,然后请个别小组展示。
2、唱唱演演: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歌表演。
3、看屏幕简介,认真听讲。(多媒体出示) 多
媒
体
、
红
缨
枪
、 红
军
刀
道
具 采用观察、提问、讨论、音乐创作展示的方式进行描述性评价。以互评和他评为主。 1、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密切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初步了解我国代表性的音乐家,感受音乐的社会功能。
(拓展阶段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讲解法、示范法、展示法等。)
结束阶段
1、你今天发现(或收获)了什么?
2、教师小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勇敢抗争,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多
媒
体 采用采访式总结评价 (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激励法等)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能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教学理念,并该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体现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了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