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1 08:0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的课标的要求是“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涉及到的知识点如稻麦复种制、瓷器、人身依附关系等非常细碎且枯燥,如何建立经济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如何带领学生回到这个时期的社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以感受辽宋时期的社会图景,是学生进行切实的历史解释的出发点。本课尝试以“史料实证”为基础、以“史料整合”为核心、以“史料活化”为关键,最终落实到学生运用教材史料涵养历史解释素养这一目标上。
二、教材分析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是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三课时。这一单元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内容包括第9、10课政治与军事、第11课经济与社会、第12课文化,试图构建这一时期历史全貌。
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政治上分裂与战争很多,而经济与文化上特别繁荣,文化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植根于经济繁荣的基础之上,所以讲经济与社会必须注意政治不稳定这个因素,又要着意于描绘它繁荣的表现与影响,不能脱离背景割裂的看经济。另外,教材所述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点多且散,要注意串联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有,教材中有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元朝青花瓷、元朝纸币、《清明上河图》等史料,注意利用教材史料,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史料实证的训练。
三、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刚刚接触到高中历史学习,让他们保持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另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更强一点,对历史学习的方法还没有完全具备,尽量把教材史料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建构史料、知识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相对简单,扣住“新变化”三个字设置本课的目标包括:
1.引导学生能够以教材信息为材料,自主梳理重要史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怎么解决物质(吃、穿、用)串联起农业、手工业、商业,通过怎么解决自由(人身自由、流动自由、财务自由)串联起贱民、阶层流动、科举制等相关内容,从而了解宋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变化。
2.增强史料实证能力的同时,构建这一时期经济生活的历史图景。
3.根据故事接触宋代社会,通过课本的梳理了解宋代社会的变化,通过设问深化对宋代社会变化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社会流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4.掌握社会史的研究方法,知道日常生活史应该以“人”为起点,从生活经验出发,构建古代社会图景。
5.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增强史料实证能力的同时,构建这一时期经济生活的历史图景。
教学难点:根据故事接触宋代社会,通过课本的梳理了解宋代社会的变化,通过设问深化对宋代社会变化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社会流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六、教学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教材史料,利用多媒体展示及讲故事等手段带领学生回到辽宋夏金元时期,回到历史现场,还原生活图景。因为本课要求是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所以总体思路是物质——精神,主要手段是“分析教材按表格梳理知识点+分析教材史料还原历史图景”。
具体体现为四个学习任务:
1.导入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梳理哪些内容可以为宋元时期人们提供充足的物质?
2. 导入学习任务二:鉴赏《清明上河图》,还原汴京社会图景?
3. 导入学习任务三:讲故事,分析这些故事体现了哪些社会新变化?
4. 导入学习任务四:结合故事并梳理教材,按三种自由形态填写表格。
七、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引用日常生活史研究方法作为材料:
应时时刻刻将具象的“人”作为探究的中心,努力以“人”为中心展开论述。……大制度、大框架并不能向我们展示一个鲜活的历史面相,……日常生活史的目的是要展现复杂丰富的历史图景,从中捕捉出社会和个人的面貌。日常生活需要用真情实感去体味,而不能拘泥于文本描述。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把熟悉的过往“陌生化”,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发掘生活中的日常性。不论从何种角度切入,都要尽量做到由其推及具体的人。???(余新忠 郝晓丽《日常生活史研究未来前景可期》)
思考: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好的社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教学设计意图:引入日常生活史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研究经济与社会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治史视角的同时拉近他们与这一时期历史的联系。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思考好的社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从而在课堂开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
【学习任务】
1.导入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梳理哪些内容可以为宋元时期人们提供充足的物质?
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生活所需的物质有那些?
生:吃的饱、穿得暖、用得多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梳理哪些内容可以为宋元时期人们提供充足的吃穿用并填在相应的表格中。
所需
物质
内容
??吃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经济作物的种植
穿?
棉花种植带动棉纺织业的发展
?

?制瓷技术发展(宋代五大名窑、元代青花瓷、釉里红),煤的普及、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印刷业、造纸业
商业发展(基层市场、榷场、海外贸易、大运河、长途海运、货币发展)
问题链设计:稻麦复种制不是在南方普及吗?汴京怎么吃到南方的粮食?为什么要种经济作物?商业对于充足的物质的意义在哪?
棉花种植从哪里开始推广?瓷都景德镇在哪里?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于哪里?
这些地方都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用吃、穿、用串联起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从而拉近学生与相对较枯燥的经济史之间的距离。从知识达成角度而言,这一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概况进行了梳理。另外,知识点梳理以后,通过设问,构建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他们的特点,引入经济重心南移。
2.导入学习任务二:鉴赏《清明上河图》,还原汴京社会图景?
分组活动:
第一组吃货任务:在画中找出与吃喝有关的信息
第二组买手任务:在画中找出可以买到东西的店铺或摊位
第三组外联任务:在画中找出汴京城与外界联系的信息
第四组记者任务:在画中找出存在冲突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鉴赏《清明上河图》,第一二三组活动巩固学生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外贸等经济生活的认识,第四组活动引入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学生在画中找信息的时候,自然而然便会在脑子里构建一幅更为生动的历史图景。从学科素养的角度,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史料实证素养落地的方式。
问题设计:阅读教材概括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设计意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是重点,这里注意强调表现之间的联系,北方战乱导致南方人口增多从而粮食多从而人口更多,人口多导致城市发展也导致人才多从而文化中心也南移,正是因为南方经济发展从而大运河与海运业发达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时期经济生活的新变化。
3.导入学习任务三:讲故事,分析这些故事体现了哪些社会新变化?
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觉得生活所需的基本自由有哪些?
材料一 诸以私财、奴婢、畜产之类,余条不别言奴婢者,与畜产、财物同。
材料二 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辄将其女私嫁与人,须计婢赃,准盗论罪。
材料三 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
——《唐律疏议》
设问:《唐律疏议》的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很恐怖?
生答:我们所需要的自由有人身自由、流动自由、财务自由。
设计意图:通过对唐朝人身不自由、财务不自由的事例,让学生从自己经验出发理解自由的价值及内涵。从而引出宋元时期社会的新变化。
学生活动:讲故事,分析这些故事体现了哪些社会新变化?
阿陈的故事
张雍的故事
马季良的故事
阿宋的故事
引出:先王之制,贵者始富,贱者不富也。贫富贵贱,离而为四,起于后世(宋代)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更近距离地接触宋元时期人们的生活,从而更直观的感受当时贫富贵贱可以自由转换的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张大姐的故事讲解人身自由,李宗谔的故事了解科举制阶层流动自由,张俊的故事讲解官员从商职业自由,黄仁元的故事讲解土地买卖自由。
4.导入学习任务四:结合故事并梳理教材,按三种自由形态填写表格。
所需自由
内容
??人身自由?
从“人身依附”向“契约”转型
日常生活标准限制松驰
财务自由
?进行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
流动自由?
迁移住所、更换职业限制松驰
取士不问门第,婚姻不尚阀阅
问题设计:人身自由、财务自由、流动自由对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
社会平等、社会控制、社会流动
设计意图:根据故事接触宋代社会,通过课本的梳理了解宋代社会的变化,通过设问深化对宋代社会变化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社会流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 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课堂收束】?????????????????
材料:治日常生活史者所主张和期待的,大抵是从包括文本图像在内的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爬梳古人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的日常经历,跳出笼统的,大而泛之的风俗通览式的描述,而以“人”为起点,通过缀合琐碎与片段,关注微观个案和私人领域,以达到构建整体与全面之目的。(万晋《城居的日常》)
作业:预习下一课并查阅资料,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梳理宋元时期的文化形式与娱乐活动?
设计意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图景,并承接下一课的预习,再次重申日常生活史的研究是以“人”为本的,从生活经验与细节入手以管窥豹掌握整个社会面貌。
八、教学评价设计
1.鉴赏习作:仔细欣赏《清明上河图》,结合教材并通过这幅传世名作的鉴赏,说说你眼中的辽宋社会。
2.小论文:比较分析唐宋经济与社会的异同,你更喜欢哪个朝代,为什么?
3.史料卡片制作:任选这一课的一则史料,查阅资料,对这一则史料进行全方位细致的解读,制作史料卡片。
九、教学反思
从教材上来看,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有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货币、城市、经济重心南移、海运、航运、科举制、南北经济差距、南北文化差距、贱民阶层数量减少、土地可以买卖等等,涉及内容多而且散。建议社会史研究方法构建宋代生活与经济的社会图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怎么解决物质(吃、穿、用)串联起农业、手工业、商业,通过怎么解决自由(人身自由、流动自由、财务自由)串联起贱民、阶层流动、科举制等相关内容,这样的串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理解起来不会那么困难,也可增加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十、板书设计
所需物质
所需自由
??吃(农业)
??人身自由?(社会平等)
穿?(手工业)
财务自由(社会控制)
?
用(手工业\商业)
?
流动自由?(社会流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