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叙述,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体会唯物史观的科学性,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学习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作出正确的解释,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材分析】
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全球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全面更新的时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本课内容在世界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因;二是全球航路开辟的过程。全球航路的开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是西方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全面理解这一重大事件。全球航路开辟的过程,既要注重对四条主要航路的介绍,同时,更要具体讲述其他航路的开辟。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看到,全球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汇合,推动人类历史从分散日益走向整体,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世界联系的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球航路开辟原因的学习,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全球航路开辟的社会背景,进而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并非历史的偶然。
2、列表梳理全球航路开辟的过程,了解并掌握主要航线,并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描述新航路开辟的简要过程。
3、能够根据有关史料,理解新航路的开辟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4、通过对全球航路开辟背景和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航海家们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领悟西方国家抓住机遇,走向强国之路的远见。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知识层面上,对于全球航路开辟,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比较零散,绝大部分仅限于了解主要航线,对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理解不够深入。基于新课标对高一学生的要求,立足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教学中,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进而构建清晰的历史逻辑和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学难点】
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设置、问题探究、师生对话、体验感受的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新课。
【导入新课】
教师: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联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而打破这种状态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全球航路的开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航路开辟。
设计意图:从本专题开始,人类历史进入世界近代史。而促使人类历史进入近代社会的,是16世纪前后西欧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革,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节点。因此,首先让学生以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去审视新航路开辟。
投影: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
????旧航路:指传统的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航路。15世纪以前,从东方到欧洲主要有3条交通要道,三条传统航路都要经过地中海东岸,再转运欧洲。
新航路: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和对外扩张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实现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东方的航路。
设计意图:通过旧航路图的呈现,进行历史概念解读。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传统欧亚商路在沟通了东西方贸易往来中的作用。同时也会进一步产生质疑,既然有传统商路,为何还要冒险去开辟新航路。
【推进新课】
第一幕:探源新航路?——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
一、原因(必要性)
环节一:教师过渡,设置问题
既然有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什么还要去冒险,热衷于开辟新航路呢?让我们回到15世纪的欧洲,考察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环节二:师生对话,研读教材和材料,共同分析原因。
展示材料:
材料1:15世纪末期的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2: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他在日夜祈求上帝赐给他产金的土地,因为“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刘景华著《人类六千年》
材料3: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
???????????——《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4: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5: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环节三:教师适当补充,归纳要点。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市场的渴求。
???(2)社会根源:对黄金的渴求,“寻金热”。
???(3)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是推动羞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
???(5)思想动力:人文精神的鼓舞。
教师小结:从思想动因来说,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其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讴歌现世生活,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鼓励人们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欧洲出现了一批向茫茫大海挑战的探险者。
教师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理解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那么在诸多因素中,你如何它们的逻辑关系呢?
环节四:学生探究,明确背景中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市场的渴求。
????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进一步思考,理清其内在逻辑关系,训练学生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有了强烈的动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要具备哪些条件,你才能够远洋航行呢?
二、条件(可能性)
1、客观条件:投影地图:多桅帆船、罗盘等组图
展示材料:
他们发展了新的、有效的海军火炮。火炮而非步兵这时已成为海战的主要工具。正是由于这些新的发展,葡萄牙人才能在印度洋上粉碎穆斯林的海军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指导学生根据图文资料,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①航海技术的提高????????②造船技术的进步
??????????③地理知识的进步?????????④武器战术的改善
设计意图:新航路开辟的具体条件,教材有清晰的说明,学生理解上不存在任何困难,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基础上,以课堂发言的形式,检验阅读结果。在此过程中,突出中国的发明对新航路开辟的贡献。
2、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强大的大力支持。
环节一:拓展延伸,设置问题,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列?
展示地图、文字资料:
材料1: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吴于廑《世界通史》
材料2: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一个王子主持的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像那些商人为贸易所进行的孤立探险,而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大国崛起》解说词?
环节二:教师总结归纳,葡萄牙、西班牙走在前列的原因:
①地理上:濒临大西洋,便于海外发展
②宗教上:强烈的宗教情绪
③技术上:掌握先进的航海技术
④政治上:中央集权国家,统治者支持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材料,创设历史情境,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对西班牙、葡萄牙社会有相对完整的了解,理解两国政府对海外扩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走在了海上探险的最前列。即体现了知识完整性,又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延伸。
互动探究:各抒己见,培养历史思维。
展示材料:
有学者认为,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请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你对全球航路开辟动因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争鸣,达成共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是欧洲社会生产力发展,与欧洲特定的文化传统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进而指导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小结过渡:至此,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万事具备,只欠水手。哪几位伟大的航海家勇敢地迈出了探寻新航路的脚步?
第二幕:重走新航路
?????????????——全球航路开辟的经过
1、主要航路
环节一:学生活动,角色扮演。
(1)体验新航路开辟的历程。请学生分别代表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个船队,讲述他们的航海历程及其中的艰辛。
(2)同学们结合教材,在地图上演示主要航线,归纳两国航向。
(3)学生自主学习,列表归纳四条主要航线的相关内容。
时间
人物
支持国家
航线
?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
?
1492-1498年
哥伦布
西班牙
西欧-美洲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
?
1519-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
环球航行
?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境,既能体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又能让学生体会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二:史料研读,加深理解。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教材中选自哥伦布《航海日记》的片段。
展示材料:
尊敬的国王陛下(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
????我认为我们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是迫切而有必要的,因为……而且现在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因为……?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自荐信》?1492年3月15日
设计意图:哥伦布个人,体现了十分明显的时代印记,宗教、金钱,领土,这是推动哥伦布走上发现美洲之旅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欧洲国家走上海外探险的动因。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可以深化学生对时代背景的认识。
教师过渡: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荷兰、法国、俄罗斯等也相继走上了海外探险的行列,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伊比利亚活动范围之外的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开辟北线和南线,推动了“地理大发现”的完成。
2、其他航路
环节一: 学生活动,列表归纳其他航线概况。
(1)北线:北大西洋地区通往亚洲的航路
时间
支持国家
航海家
航海活动
1497年
英国
卡伯特父子
“发现”了纽芬兰岛
16世纪
法国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16世纪
荷兰
巴伦支
航行至北冰洋地区
17世纪初
荷兰
哈得逊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17世纪初
俄罗斯
/
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 南线: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
时间
支持国家
航海家
航海活动
1578年
英国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
1642-1643
荷兰
塔斯曼
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18世纪
英国
库克
“发现”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岛屿
环节二: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研读史料,深化认识。
展示材料:
???曼哈顿,这个寸土寸金的弹丸小岛,作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岛之一……你可曾知道,最早发现曼哈顿的探险家是一位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做亨利·哈得孙……哈得孙是大航海时代最卓越的航海家之一,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探险精神,与“哈得孙河”、“哈得孙湾”、“哈得孙海峡”等地名,一起成为不朽。
——姜守明等《世界尽头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用,以及对教材“马修号”复原模型、“库克船长”的小屋图文的阅读,帮助学生对其他航线有了更深入了解,并从中看到航线的开辟对后世历史的影响。
环节三:投影世界地图,展示其他航线。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是新教材新增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进而对全球航路开辟的过程形成完整的了解。通过列表归纳和地图呈现,让学生从时间、空间上,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通过全球航路示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全球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建立了更为直接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进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师小结:全球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联系更加地紧密,分散的世界文明开始链接,人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总结升华】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想象全球航路开辟的场景:大家脑海里浮现一片茫茫大海和一艘帆船,海风汹涌,使人无法预测此行的结局,是到达遍地黄金的东方,还是葬身海底。但是,航海家们勇往直前;作为最早开始海外探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他们能够看到这样的发展机遇,创造神话般的奇迹,成为16世纪崛起的大国。这一切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习航海家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通过回顾西方国家的强国历程,引发学生思考,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进而培养学生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课堂小结】
???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航海家的胆识和气魄,领会了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也看到了当时欧洲国家强国的力量和决心。由于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欧洲人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全球航路的开辟,究竟给欧洲、给世界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对学生的感悟进行及时的回应。进而很自然地结合板书框架,概括式小结本节课内容。同时,巧设悬念,引出下一个问题,使整个教学结构严谨、完整;又可以调动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产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效果。
【资源分享】
视频资源:《大国崛起-海洋时代?》 、《世界历史-欧洲人新航路的开辟》
图书介绍:《世界尽头的发现》姜守明等著、??《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设计意图:新高考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对学生知识的宽度、思维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适当阅读课外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使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视角去认问题识,获取对历史的多元认知。
【课后思考】
问题探究,引发学生思考:
展示材料: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仑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仑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最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1)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2)请你查找相关资料,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全球航路开辟,将眼光聚焦在近代前期的中国和西欧,分析这两种海外探险活动反映了中西方怎样的发展模式。
设计意图:以梁启超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横向对比,全面了解近代前期的中国和西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宏观把握历史,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资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徐蓝?朱汉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尽头的发现》??姜守明??邵政达??陈正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类六千年》?????刘景华????中国青年出版社?
《世界历史》 、《大国崛起》 纪录片??
【板书设计】
经济根源:??????????????????????????????????????
社会根源:????????????????????????????????????????????
宗教根源:???????????????????????????????主要航线
商业危机:???????????全球航路开辟???????????????????????影响?
思想动力:???????????????????????????????其他航线
????????主观:????????????????
客观:???
【教学反思】
????本节课线索清晰,节奏紧凑,教学活动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规律。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历史,在思考中理解深化认识,进而感悟历史。
????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1、材料过多,有些材料运用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材料的选择,有效地补充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新的认识视角,进而开阔学生思路,提升学生的能力。并且充分挖掘所选材料的信息,把材料用透。2、问题设计过于密集,一对一的互动较多,整体性的师生互动略少。在今后的教学中,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密度,要有生成性,这样既能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也避免学生思维强度太大,感觉疲惫,从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3、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地给出结论,而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得出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新情境,指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