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三中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永安三中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1 08:45:02

文档简介

永安三中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
9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
分/题,15
题,共计
45
分。)
1.
周朝的宗法分封制,使得国王与诸侯之间形成一种以嫡庶姻亲为基础、处于统一王国版图之内、由封建
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据此可知,周代宗法分封制
A.
催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推动了血缘政治形成
C.
发展了国家治理模式
D.
形成了大一统新局面
2.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A.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B.
耕作理念比较先进
C.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
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3.
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
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这说明董仲舒
A.
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
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
C.
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
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
4.
北宋初年,市舶司的长官多由知州兼任。1080
年,改设提举市舶司,其职责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南宋在通商口岸创办外商招待所,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保护措施。这可以说

A.
海外贸易对两宋政权的重要性
B.
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
C.
两宋统治者外交观念的变化
D.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5.
明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
A.
内阁只是内侍机构
B.
宦官职掌裁定权
C.
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D.
丞相制度被废除
6.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7.
有学者指出,公元前
5
世纪中期,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机会,比一个人掷出骰子的某个点数
的概率都要大,雅典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这说明
A.
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
B.
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C.
直接民主的弊端逐渐显现
D.
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8.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
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9.有学者说:“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发达,是它能够深刻影响后世法律的直接原因。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抑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决定罗马法具有这一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
罗马强调法律的公正性
B.
其以维护平民利益为根本
C.
后世国家基本沿袭罗马法
D.
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0.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C.
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
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11.
有学者指出,早在君主政体下,君主政权决定了德国政党对国家行政的有限影响;到德意志帝国时期,
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这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
A.
政党之间矛盾激烈
B.
代议制度有待发展
C.
经济发展不合时宜
D.
宪政意识尚未出现
12.1831
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
的支持者”;1834
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
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B.
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
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
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
13.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14.
1850
年前后,钟表成为英国社会各个阶级必备的生活用品,英国人时间概念被空前强化,时间第一次
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这一现象说明
A.
生产力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节奏
B.
工业化推动钟表制造业的发展
C.
钟表普及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D.
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生活近代化
15.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D.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二、材料解析题(共
4
小题,合计
55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混合政体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而这三种政体的变态政体分别是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柏拉图向往哲学王一人之治的君主政体。但他也
深知,此种政体难求,故极力提倡混合政体学说。其混合政体学说就是吸收三种正常政体(君主制、贵族
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而构成的政体,君主、贵族和平民相互制约,从而君主政体的统一、贵族政体的智慧
和民主政体的自由在一个政体中得以体现。
混合政体理论是古代西方社会的基本政体理论,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深远。近代英国也是以混合政体理论作为建构国家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雷安军《制衡分权理论在美国宪政中的演变》
材料二
1776
年北美独立,各州抛弃了英国的混合政体理论。因为混合政体理论必须具有阶级基础,
而北美人民并不承认任何贵族。一时间,北美各州转向了分权理论,纷纷按照分权理论来改造殖民地政府。
分权理论强调将国家的权力严格分开,赋予不同的部门,由此达到制约权力的目的。然而,随着独立的获
得,那些为了革命的目的曾与激进力量结盟的美国领袖们又转回到古老的均衡政府思想上来了,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将之嫁接在美国宪政思想的新基础上,提供了一个新的、独一无二的权力分立与制约平衡的
美国式的结合。
——摘编自【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混合政体思想在古希腊产生历史背景,并说明近代英国“以混合政体理论建构
国家制度”的表现。(7
分)
(2)指出北美独立初期,北美各州抛弃混合政体理论的原因,并概括说明混合政体理论与近代分权与制衡
理论的区别。(8
分)
17.
(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交流均极畅通。诸条道路中,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
丝路,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使团多取此路线。多载运利润高而负重轻的丝帛及小手工艺品,如回鹘
人运抵中国内地的物品就是绿珊瑚、翡翠、象牙等质轻价高的品种。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被吐蕃切断,
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海运手段下,涉及唐境内的各种农牧手工业品,从广州运出的品种包括丝绸、陶瓷、
铜、铁、漆器等。唐后期发展起来后的江淮八道经济强大,江淮地区几乎是有能力独力担当国家财赋重担。
南方长江流域有“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之说。
——摘编自周尚兵
《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1790
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专利局,奖励技术引进和创造发明。19
世纪
20
年代中期以后,英国
等国家逐步解除技术封锁,美国得以大量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先后从欧洲引进
了汽油机、硬质合金等先进技术。为了解决资金的匮乏,美国各级政府努力维持国际财政信誉,建立健全的金融组织机构和信息中心。1908
年美国吸收的外资达到
64
亿美元,除了用于铁路系统外,还进入了银行、工厂和采矿等部门。19
世纪
60
年代,联邦政府还颁布了《宅地法》和《鼓励移民法》,为外来移民提供保障。1860—1900
年,进入美国的国外移民总数达
1400
余万,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摘编自廖君湘《对外开放与十九世纪晚期美国的经济起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美国对外开放特点,并简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8
分)
18.(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及尊严是十分崇尚的。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自孔子始,便一再地强调“入世”。“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可谓知矣。”孔子自己也坚守“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事放在首位。“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明孔子具有比较强烈的非宗教意
识和倾向。孔子之后,儒家也基本上是反宗教、反出世的,儒家学者都十分强调人事。儒家的《四书》,即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的经典也没有主张超世脱俗的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需要的。
——摘编自丁卯《政治规约与思想传播——历史视域下的解放区木刻研究(1937—1945)》
材料二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道明会的萨伏那罗(1452~1498
年),就有感于当时日益浮华败坏
的世俗生活,而开始在佛罗伦萨宣讲,反对人文主义的风潮,提倡苦行、禁欲的生活,轻视尘世的价值,
并曾率领狂热的信徒焚烧佛罗伦萨纤巧的艺术精品,最后因反对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而被杀。而在宗教改革
时代的初期,由于马丁·路德过分强调“因信称义”的观点,毫不妥协地恢复了对人的罪恶本性的极端强
调,认为唯有神的干预才能使人得以赦免。因此,引起大部分强调精神自由的人文主义者的反感。
——摘编自刘昕岚《“人文主义”与“宗教”—对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儒家人文主义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历史因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出现反对人文主义风潮的社会背景。(4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共同作用。(4
分)
19、(12
分)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主题,对以下示意图进行解读。(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实准确。)9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
(15分)
历史背景
腊城邦林
体复杂多样,这为政治思想
考政体
题提供
材料:雅典民主弊端凸显,人们对现实政治失望,渴望通过改造政体来挽救

腊哲学方面的自我反
4分
表现:英王代表了君主因素,上议院代表了贵族因
院代表了平民因素,这三种因素
相互制约、平衡。(3分
)原因:混合政体理论所依赖的阶级基础在
美社会不存在;北美人民痛恨英
进而痛恨英国的政体

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制衡:分权制衡
现在国家权力的不
法、行政与司法机关的权力分立和相互制衡。(4分
(14分)(1)变化:前期陆海对外交流均畅通,以西北方向的
络为主;后期
衰落,以海路交通为

影响:有利于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吸收外来
果,促进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扩大中华文化
的国际影响;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后世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
4分
特点:领域广,涉及资金、技术和人员等
具有阶段
年代以后发展迅速
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任答两点,4分
因:政府进行系统规划: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
政局稳定;英国等欧洲国家解除封锁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4分)
3、(14分)(1)历史因素
家伦理
的权为,批的改权于较思想根
文化的主流.担心受到宗教神学的冲
好的影响。(任
景:宗教神学影响根深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出现极端倾
期资产阶级
力量弱小。(任答两
分)
教神学;强化世俗王权;重视人性尊严;关注社会现实。(任答两点
4、答案示例(本示例只作阅卷参考用
合理的答案可以酌情
资本主义国家(宗主国)构成
主义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
划分势力范
亚非拉国家和
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殖民掠夺促进资本主
国家的资本原始
业化,加剧了广大被殖民地区的贫困和落后
民国家又将这些被地区作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起来。资本
国家、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起构成了资本
界体系
试卷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