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采茶扑蝶》
学科 音乐 学段:小学 年级 二年级
相关 领域 核心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相关内容:音乐体裁和形式、音乐情绪与情感、综合性艺术表演、演唱、识读乐谱。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记忆、听辨乐器音色和乐曲主题为主线,将音乐的情绪与情感、音乐的表现要素,贯穿到音乐活动中,在活动中记忆、听辨、感受乐曲主题旋律”为指导思想设计的一节欣赏课。
(二)理论依据
《课标》中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核心内容:感受与欣赏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
相关内容:表现领域中的综合性艺术表演、演唱、识读乐谱
1.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的位置分析
本课《采茶扑蝶》是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册,第六课中的一首聆听曲目,由中国女作曲家刘庄根据福建民歌《采茶灯》改编的长笛、竖琴、大提琴三重奏。乐曲的主题旋律优美明快朗朗上口表现了茶农愉悦采茶情景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成为脍炙人口的优秀音乐作品,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印象,同时结合乐曲的学习,了解长笛、竖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了解三重奏的演奏形式,在整套音乐教材中,这是唯一的一首三重奏的乐曲,因此作为重点聆听和讲解。
2.对乐曲的分析
(1)演奏形式:器乐三重奏
重奏是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根据乐曲的声部及演奏者的人数,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以至七重奏、八重奏等。由于演奏的乐器不同,因而又有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等的形式。最常见的重奏形式是弦乐器重奏,如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称为弦乐四重奏。在弦乐重奏中加入其他乐器,如由一架钢琴和两件弦乐器组成的重奏,称为钢琴三重奏。又如由一支单簧管和四件弦乐器组成的重奏,则称单簧管五重奏。器乐重奏曲多半采用多乐章套曲形式。器乐重奏强调整体的匀称、均衡和统一,要求在起奏、分句以及色调的细微变化等方面都达到准确、协调,演奏者之间保持高度的默契和相互配合,应避免个人的炫技。本课欣赏曲目《采茶扑蝶》就是一首长笛、竖琴、大提琴演奏的器乐三重奏,其中三种乐器的交织演奏,使乐曲更加丰富有表现力。
(2)曲式结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乐曲围绕两个音乐主题进行,音乐主题一为G大调,主题二为C大调。乐曲旋律明快轻盈,不仅表现了采茶女采茶时的劳动场景,还表现了她们采茶时的愉快的心情。
(3)乐曲简析:乐曲围绕两个音乐主题进行,音乐主题一为G大调,主题二为C大调。
两段音乐主题交替出现,给人清新自然、流畅的感觉。乐曲第一部分轻盈、欢快,主题一旋律出现了三次,第一次由长笛主奏,第二次由竖琴主奏,第三次由大提琴主奏。两段音乐主题分别由三种乐器交替演奏,给人清新悦目的感觉,采茶女愉快劳动的场景展现在眼前。第二部分,由竖琴主奏开始,给人悠然自得之感,让人充分体会采茶女劳动的愉悦心情。第三部分重复第一部分中的内容,结尾渐慢、渐弱,给人回味、回响的空间。
(4)相关文化:“采茶灯”又称“采茶扑蝶舞”,起源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苏坂美山村,流传千余年。传说,每年采茶季节,农村妇女成群结队在茶山中采茶,经常利用采茶空隙模仿采茶动作,唱和着山歌翩翩起舞,天长日久,有人将采茶山歌谱成曲子,而广为流传。歌舞中,"茶婆"对白,通俗形象,机智诙谐,备受欢迎;舞蹈以"扑蝶"最为精彩,灵巧多变,动作优美,把劳动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逢重大节日,组织"采茶灯"歌舞表演,已成当地一种民俗风尚。
学生情况:
本班是四年级(6)班的学生,共33人,男生16人,女生17人,其中6人是学校合唱队成员, 4人参加校管乐团,5人参加校民乐团,4人参加校舞蹈团,全班所有学生在一、二年级学过钢琴有一定基础,音乐素养较高,活泼好动,模仿力强,乐于参加群体活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对音乐表现出很强的兴趣,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善于模仿,能够用正确的姿势演唱歌曲,能够跟琴模唱音阶,学习了柯达伊手势,能够在老师指导下视唱乐谱,音乐常规习惯已经养成,具备一定的听觉思维能力,能够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划分乐段并在老师指导下对歌曲进行简单分析。
识读乐谱:他们是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使用五线谱的音乐教材,认识常用音符。具备初步的五线谱的识读能力,有移动do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旋律的识谱和模唱,现在能够较准确的唱准do、re、mi、sol、la三个音符的音高,对fa、xi的音准稍微有点弱。本课中主题旋律是五声音阶,主题中出现的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节奏型学生能灵活掌握。乐曲的主旋律明快轻盈,朗朗上口,学生识读问题不大。
器乐方面:对日常教学中的常用打击乐器比较熟悉,但对西洋乐器的认识还比较局限,在我们之前的教学中,对弓弦乐器组中的大提琴有比较多的聆听和认识,如一年级中的《大象》、 三年级上册中的《天鹅》,四年级上册中的《梦幻曲》,学生对大提琴悠扬、恬静的音色能够较快的辨识,但是对长笛、竖琴的认识和听赏在之前学习中没有出现过,对其音色的听辨可能会出现问题。
肢体表现:本班学生活泼好动,乐于用肢体动作参与音乐学习,因此本课通过模仿采茶的动作来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体会乐曲的情感,同时训练学生稳定的节奏感,使学生的听觉、感知、技能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教学方式:
通过听音乐模仿采茶动作将学生引到乐曲的情景中,在欣赏过程中,采用律动表演,识读、记写乐谱,演唱歌词熟悉乐曲主题旋律,听辨乐器音色、模仿乐器演奏等方式,体会乐曲三重奏特点。
教学手段:
运用听辨、律动、演唱、模唱、模仿、参与、表演等教学手段学习本课。
技术准备:
1.使用打谱软件制作乐曲的曲谱。
2.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课件。
3.用绘声绘影编辑声音文件。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就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对音乐欣赏有一定积累和知识储备,具备基本的感受与欣赏能力。通过聆听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听出乐器的演奏方式,但是对主题的准确演唱还有一定难度,对乐器音色的准确听辨,需要教师给予引导。
问题1:对于欣赏的乐曲,教材只提供了音频材料,相关的视频很缺乏。学生无法快捷、直观的体会乐曲表述的情景。?
策略:课的开始,老师边听音乐边舞蹈同时PPT中播放茶农采茶的情景,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感知觉感受乐曲表述的情景。
问题2:原主题是G调,最高音到达小字二组g2,对于学生来说,准确演唱比较困难。
策略:演唱时改为降E调,比较符合学生的演唱音域,在欣赏聆听时继续G调音高。
问题3:学生可能会把长笛的音色误认为之前学习聆听过的竹笛的音色、竖琴认为是琵琶或钢琴的音色。
策略:教师有层次的介绍三种主奏乐器:长笛作为本课重点讲解乐器,在简介后教师分别演奏了长笛的中、高音及低音旋律片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看与聆听,总结出音色特点,加深对乐器的认知;大提琴在前期的音乐课中已欣赏过,在本课中复习音色特点,模仿乐器演奏动作;竖琴第一次出现但不作为本课重点,教师出示图片,进行简单讲解。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喜欢《采茶扑蝶》这首乐曲,乐于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现乐曲描绘的情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视听结合及演唱主题音乐的方法,体会音乐的情绪,初步感受主题旋律。通过模仿动作、聆听、演唱乐曲主题,记忆主题旋律。通过对比聆听,判断乐器的音色,体会乐曲三重奏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听辨、演唱乐曲主题旋律
2、能听辨乐器的音色,认识长笛、竖琴、大提琴三种乐器。
3、体会乐曲三重奏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够听辨、演唱乐曲主题旋律
(二)教学难点:体会乐曲三重奏特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采茶扑蝶》设计为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熟悉主题,聆听全曲”“分段聆听,体会三重奏特点”三个环节组成,具体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音乐特点
阶段目标:创设情境通过动作体验采茶,熟悉乐曲主题旋律
活动1.1--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1)播放音频,学生随音乐划拍,教师做采茶动作,提问:老师随音乐舞蹈表现了什么情景?
(2)教师指导学生模仿采茶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动作体验采茶劳动,感知音乐特点,训练学生稳定的节拍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播放音频,学生随音乐模仿采茶动作,教师演唱:【百花开放好春光,采茶姑娘满山岗。手提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
(二)熟悉主题旋律,聆听全曲
活动2.1--熟悉乐曲主题旋律
出示歌词,分句学唱歌曲
(2)出示乐谱,学生识读乐谱
出示旋律乐谱,学生听辨后记写出空白旋律
学生完整演唱乐谱
(3)教师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咬字吐字、换气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先歌后谱的方式进行学唱。通过歌曲演唱快速熟悉乐曲主题旋律后,进行空白旋律听辨与记写,学生在趣味的环节中识读乐谱,加深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更准确的演唱乐曲主题旋律
活动2.2--出示课题,完整欣赏:
(1)教师介绍乐曲及作曲家:根据福建民歌《采茶灯》改编;作曲家:刘庄
(2)出示课题《采茶扑蝶》
(3)教师播放全曲,提问:采茶时心情是什么样的?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
(4)总结乐曲结构特点: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初步感知乐曲,通过听辨主题旋律出现次数,知道乐曲结构特点。
(三)聆听乐曲第一乐段,体会三重奏特点:
阶段目标:分析、对比乐曲第一乐段音色、旋律、情绪等音乐要素的不同,听辨乐器音色、体会器乐三重奏特点
活动3.1—完整听赏第一乐段:
(1)完整聆听乐曲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教师总结,出示三种乐器图片
活动3.2—介绍三种主奏乐器:
(1)介绍长笛;
教师简介:西洋乐器,木管组
教师吹奏长笛中、高音区音乐片段《采茶扑蝶》,学生听赏、总结音色特点:明亮柔美
教师吹奏长笛低音区音乐片段《小夜曲》,学生听赏、总结音色特点:婉转悠扬
请学生上台体验长笛吹奏姿势
教师播放音频,学生模仿长笛演奏动作
(2)介绍大提琴、竖琴
教师分别出示大提琴、竖琴图片,介绍两种乐器
学生分别模仿两种乐器演奏姿势
【设计意图】长笛作为本课重点讲解乐器,在简介后教师分别演奏了长笛的中、高音及低音旋律片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看与聆听,总结出音色特点,加深对乐器的认知;大提琴在前期的音乐课中已欣赏过,在本课中复习音色特点,模仿乐器演奏动作;竖琴第一次出现但不作为本课重点,教师出示图片,进行简单讲解。
活动3.3—听辨乐器,模仿演奏姿势:
完整聆听乐曲第一乐段,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来模仿长笛、竖琴、大提琴演奏姿势
活动3.4—体会三重奏特点:
(1)出示茶片,播放音频,学生分句听辨空白茶片主奏乐器
(2)教师完整播放第一乐段音频,学生分组模仿乐器演奏姿势
(3)总结三重奏特点:三种乐器交织演奏的形式,使乐曲更加丰富有表现力。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空白茶片的演奏乐器,讲解器乐三重奏特点。学生把听到的乐器音色图片粘贴到茶片上,用直观的方式呈现每乐句主题旋律的演奏乐器,增加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便于总结、归纳三重奏的特点,同时也是对之前环节中乐器音色听辨的检测。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参与体验音乐活动。
(二)教学中,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个人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三)通过听辨乐曲主奏乐器,检测学生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