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汽化与液化—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3 汽化与液化—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0 12:1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南阳市实验学校
学习目标
1、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区别。
2、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水的沸腾特点。
3、初步认识物质的沸点。
4、理解露、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5、会利用汽化、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以下现象中,水都去了哪里了呢?
雨后的地面,一会就干了
洗过的衣服,一段时间后也干了
以下现象中,水又是怎么来的呢?
清晨的露珠
杯子外壁的水珠
汽化和液化定义
汽化: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液化: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汽化的方式:
观察下面两种情况,水在物态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都是汽化现象。
不同点:第一种汽化程度较缓慢,另一种较剧烈。
蒸发、沸腾
沸腾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有什么特点呢?
提出问题:
1、水在沸腾前都有哪些现象?
2、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3、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
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水沸腾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秒表
注意:
自下而上组装仪器
水沸腾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按图按装好器材.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
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现象(水的温度变化、水的状态变化、水中气泡的变化等),当水温至80 ℃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2min为止.
时间(min) 0 0.5 1 1.5 2 2.3 3 3.5 …
温度(℃)
根据数据作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
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变化
沸腾前,水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
沸腾时,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升至水面后破裂消失
沸腾前
沸腾时
水沸腾实验探究
水沸腾实验探究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图象。
沸点
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前,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水在沸腾时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还能继续沸腾。
加热时,
水沸腾
停止加热,
沸腾停止
注:实际上,因为石棉网有余温,水还会继续吸热,所以停止加热后还会沸腾一会。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水沸腾实验探究
1、水在沸腾前,气泡____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_℃。
4、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_沸腾,可见沸腾_______吸热。
2、在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_。
由大变小
由小变大
不断上升
保持不变
100
不能
需要
水沸腾实验总结
1、如何缩短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
思考:
2、烧杯上带孔硬纸板的作用: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烧杯上盖有硬纸板。
沸点
几种液体的沸点/ C (在标准大气压下)
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
同种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
沸点的应用
今天实验用的温度计是酒精还是水银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而水银的沸点是357℃,所以应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影响沸点的因素
实验一:水沸腾后,继续增大压强,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标准大气压下:100℃
增大压强:102℃
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变大,沸点变高。
影响沸点的因素
实验二:水沸腾结束后,密封容器,在容器底浇灌冷水,使压强降低,观察水是否能再次沸腾。
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变小,沸点变低。
蒸发
晾晒衣服,需要温度达到沸点吗?
阴天、冬天可以凉干衣服吗?
衣服干的过程剧烈吗?
不需要
可以
不剧烈
概念: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有时快,有时慢,它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晴天比阴天衣服干的快
温度?
摊开比拧在一起衣服干的快
液体表面积?
通风处衣服干的更快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
蒸发快慢影响因素:
蒸发快慢影响因素:
蒸发快慢受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等多因素的影响。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实验时注意控制变量
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从周围吸热,温度下降。所以液体蒸发有制冷作用。
医生给病人注射前,要先擦酒精消毒,当酒精擦在皮肤上后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实验:
蒸发吸热
说明:液体蒸发时,要自发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使周围的环境和液体本身的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制冷作用。
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
只在液体表面
同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
任何温度
达到某一特定温度(沸点)
缓慢
剧烈
自身和周围
温度降低
沸腾时温度不变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只在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缓慢
自身和周围
温度降低
只在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缓慢
练习
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过一会儿反而很烫,这是因为( )
A、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出来
B、蛋壳不善于传热,把里面的热传递出来需要一段时间
C、蛋壳末干时,壳上的水蒸发吸热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以下现象中,水又是怎么来的呢?
清晨的露珠
杯子外壁的水珠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液化的特点
小实验:
在试管A未放入容器B前,先用温度计测出B中的水温。再将试管A放放入B中,让烧瓶内的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A中会遇冷液化为水。过一段时间再测容器B中的水温,它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这说明什么?
温度升高
液化放热
冬天教室内玻璃上的水珠
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烧开水时壶嘴处的“白气”
常见的液化现象
冰淇淋周围的“白气”
液化现象分析
夏天教室玻璃外侧的水珠
冬天教室玻璃内侧的水珠
哪里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高温水蒸气在哪一侧,小水珠就在哪一侧。
液化现象的解释
为什么被100摄氏度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因为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出大量的热。
答:哈气时,由于比较缓慢,口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液化而放热,所以人会感到暖和;而用力吹气时,会加快手上的水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人会感到更冷。
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缓慢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火箭发射时,为了保护发射底架,需在发射塔底部修一个大大的水池,为什么?白色气团是什么?
答:水汽化时要吸热,所以可以保护发射底架。大量的水蒸汽离开水面后,再次遇冷而液化,所以有大量的白气出现。
你知道产生液化现象的条件吗
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
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些气体在常温下液化。
液化的方式
一、降低气体的温度
二、压缩气体的体积
比如:雨、露 、壶口附近的“白气”
冬天玻璃窗上的水珠
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上的水珠
比如: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
液化石油气
火箭里的燃料(液态氢)
例题
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回到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变清晰,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先在镜片上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珠后又发生__________所导致的现象。
液化
汽化
例题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液化过程的是( )
A.冰雪消融 B.云开雾散
C.嘴里呵出白气 D.地上的水变干
C
例题
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78℃。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三种液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C
例题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_____房间壶嘴的上方_______较多,判断出___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

“白气”

练习
打开电冰箱的门,可以看到冒出一些“白气”,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练习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____________ 遇到冷镜片_____热量_____ 成的。
热的水蒸气
放出
液化
练习
把一根烧红的铁棍投入冷水中,会发出“吱吱”响声,并会冒出“白气”这是因为先________后________。
汽化
液化
练习
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__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
液化
小水珠蒸发
总结



定义:
物质由_______变为________的现象






特点:
在____________都能发生,只在液体_________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_________制冷
影响因素:
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
特点:
______温度下进行,在液体____________同时进行,剧烈汽化
条件:
达到______,继续________
规律:
不断______,温度保持_________
液态
气态
任何温度下
表面
吸热
一定
表面和内部
沸点
吸热
吸热
不变
液化:定义、放热、方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