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密度(实验篇)
1.请利用图所示实验器材,结合初中物理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测取完整鸭蛋密度的一种方法。要求说明: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需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量工具测取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实验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对于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测量,应该测___数据(选填“一组”或“多组”),为了得出比较完整的实验结论,还需选择___物质的物块进行实验(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主要实验器材有量筒、___、烧杯、待测液体等。
3.“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实验中需用量筒测量物体的_____;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如图所示,在探究当甲物体处于____状态时(选填“静止”或“向左加速运动”)二力的关系,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牛。
4.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为了得出普遍规律,要多次测量不同体积同种物质的质量,并选择______物质进行多次实验。
5.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通常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测量非规则物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
6.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中,为了得出普遍规律,要选择_____物质进行多次测量(选填一种或多种)。
7.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实验中用_____测物体的质量。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应先改变______进行研究,为了得出普遍规律,还需进一步改变_______继续探究。
8.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对于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测量,应该测量_____数据(选填“一组”或“多组”),为了得出比较完整的实验结论,还需选择_____物质的物块进行实验(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主要实验器材有电子天平、______、烧杯、待测液体等.
9.小曼利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圆柱体物块、石子、细线、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某未知液体的密度.图26是小曼正确测量过程的示意图.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kg/m3,g取10N/kg.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26甲所示,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②将拴有石子的物块置于量筒内的水中,如图26乙所示,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为66cm3.
③将待测液体倒入另一量筒中,如图26丙所示,记录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
④将上述石子和物块擦干后,置于量筒内的待测液体中,如图26丁所示,量筒中液面所对应的示数为70cm3.
由以上实验可知:
(1)石子和物块在水中所受的总浮力为________N;
(2)待测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10.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选用了体积为10cm?、20cm?、30cm?的三个铝块和托盘天平进行实验。
(1)调节天平后,小明用天平称量铝块1(体积为10cm?)的质量,如图甲。这一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改正错误后,他正确操作,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请将此铝块的质量填写在下表空白处。他接下来继续测量铝块2和铝块3的质量并完成下表的记录;
铝块
m/g
V/cm?
1
____
10
2
54
20
3
84
30
(2)小组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铝块3的数据与铝块1和铝块2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的结论,他们将铝块3的质量数据改为81。并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图象,请你在上面的方格纸建立坐标系完成他们的图象______;
(3)请你对他们更改数据的做法进行评价:_____。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应该是_____。
11.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用电子天平测出物质的______,本实验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为了_____(选填字母A“得到普遍规律”或B“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其实验原理是______,实验时要用_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物质进行多次实验。
12.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应先选择_______不同的同种物质,并用_______测出相应的质量。然后选择______(选填“同种”或“多种”)物质继续进行探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13.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通常可以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____,用量筒测量物体的___。
14.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金属块的密度”两个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是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实验过程中都采用多次测量,其目的是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用图(a)装置可以“测定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时用电子天平测量金属块的_____,实验中V2﹣V1表示_____.用图(b)装置可以验证“_____”的实验,实验中V2﹣V1表示_____
1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所示.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水
1
10
10
酒精
1
10
8
2
20
20
2
20
16
3
30
30
3
30
24
(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
(_____)
(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归纳出了以下的结论:
①分析表1或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同种物质,
________.
②分析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不同物质
________,
16.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实验时,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甲物质(固态)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1
10
9
2
20
18
3
30
27
表二
乙物质(固态)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4
10
11
5
20
22
6
30
33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
④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
表三
甲物质(液态)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7
10
10
8
20
20
9
30
30
表四
乙物质(液态)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10
10
8
11
20
16
12
30
24
17.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_____;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压表_____接线柱应与被测导体靠近电源的正极相连(选填“正”或“负”),所测电压不得超出电压表的_____.
18.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
(2).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
(3).
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
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
19.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若某次测量时,天平上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a)所示,则物块的质量为________克;若将该物块放入盛有20厘米3水的量筒中后,水面位置如图(b)所示,则该物块的体积为________厘米3;实验中,对于某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应该测量________数据(选填“一组”或“多组”),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应该选择________物质的物块进行实验(选填“一种”或“多种”).
20.如图所示的器材中,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__,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______,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是_______,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是_______.(均选填序号)
21.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中,实验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对多种物质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__________,“测得物质密度”中多次测量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2.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用________测出物体的质量,称量前先要调节________使天平平衡,称量时砝码应放置在天平的________盘.为了得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需要选取________不同的同种材料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
23.实验室中,常用___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平面镜应___纸面放置.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为____安,电流表应与导体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
24.“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实验中用_____测物体的质量.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需测量的物理量与“测定物质的密度”是_____.(选填“相同的”或“不相同的”)
25.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小组同学选用若干个冰块进行实验.他们分别测出冰块的体积和质量,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①小明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_____.
②他们继续进行研究,选择水、固态海波、煤油等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表四中.
进一步分析四个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或表四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同种物质,_____;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和表四中的实验数据,可得:_____.
③小红在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时,发现_____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为验证小红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应添加物质_____继续实验.
26.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小刘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测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细线、水。
实验步骤:
(1)天平放置水平桌面上,调节______,是天平平衡;
(2)物体放在______盘,当天平平衡后,测出石块的质量为50.6g;
(3)如图所示的量筒,最小分度值为____mL,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用细线系住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后,其中水位上升如图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cm3;
(4)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27.托盘天平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测量仪器。在使用前调节天平时,要将游码移动到
(1)
,若此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2)
。请你从学习过的实验中例举一个使用托盘天平作为测量仪器的物理实验
:
(3)
。
28.为了测量呼出的气体密度的方案,小刘同学利用一只未充气的气球、一架电子天平、一只量筒、一块玻璃片、一只溢杯、一只烧杯和一盆水,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用嘴将气球吹大,并将气球口扎紧;
(2)将电子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零,再将吹大的气球放在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m呼;
(3)先将水注入溢杯,直至水面升至与溢口齐平;然后用手缓慢地将气球全部压入溢杯里的水中,同时用空烧杯收集被气球排开的水,再用量筒测出收集到水的体积,即为呼出气体的体积V呼;
(4)利用密度定义式ρ呼=,计算出呼出气体的密度ρ呼。
你认为在小刘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哪处不合理?用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说明为什么不合理,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ρ=
电子天平、烧杯、溢水杯、量筒
鸭蛋的质量m、鸭蛋的体积V
见解析
2.多组
不同
电子天平
3.
体积
静止
2
4.不同种
5.
天平
量筒或量杯
6.质量
体积
多种
7.
天平
体积
物质
8.多组
不同
量筒
9.0.16
0.8×103
10.用手拿砝码
27
做法不对
详见解析
11.质量
A
ρ=
同种
12.体积
天平
多种
得到普适规律
13.质量
体积
14.相同
不同
质量
金属块的体积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15.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16.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
与
4
或
2
与
5
或
3
与
6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是定值)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同种物质状态变化,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变化
17.
天平
正
量程
18.左
1.125×103
偏大
装满水
19.21.4
10
多组
多种
20.B
C
A
D
21.相同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减小误差
22.天平
平衡螺母
右
体积
23.天平
垂直
1.5
串联
24.ρ=
天平
相同的
25.成正比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状态
液态海波和固态煤油
26.平衡螺母
左
2
20
2.53×103
27.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测物体的密度(或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8.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