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2节:光世界巡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步练习
光的传播、利用和色散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1.
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图中哪个物体不属于光源( )
A.
生日蜡烛
B.
璀璨宝石
C.
奥运圣火
D.
初升太阳
2.(武清区一模)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A.
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
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3.(邵阳)我市夏季多雷雨天。打雷时,我们通常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B.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
光的传播速度等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D.
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4.
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演出.当舞台上方的红色追光灯照射到她时,观众看到她一身艳丽的红色服装;当灯光操作员改用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观众看到她的上装为绿色而裙子为黑色。那么,这位演员服装的实际颜色是( )
A.
上装和裙子都是红色
B.
上装和裙子都是绿色
C.
上装为绿色,裙子为黑色
D.
上装为白色,裙子为红色
5.
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作小孔成像实验,将其水平放置,蜡烛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倒立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6.
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能见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一:如图甲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是由于啤酒瓶底可以________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选填“吸收”、“透过”)。
方法二: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光屏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________成像原理.当出现如图所示的日食现象时,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________。
7.(沈阳)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________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光的传播、利用和色散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B
解析:点燃的生日蜡烛、奥运圣火和太阳能够自身发光,所以它们都是光源;宝石璀璨是反射其他发光物体的光,所以它不能自身发光,不是光源。
2.
D
解析:当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时(空气越来越少,最后连空气也没有了,几乎就是真空了),甲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
A
解析: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
4.
D
解析: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演出。当舞台上方的红色追光灯照射到她时,观众看到她一身艳丽的红色服装;当灯光操作员改用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观众看到她上装为绿色而裙子为黑色,说明她的上装既能反射红光,又能反射绿光,则她的上装是白色的;她的裙子能反射红光而不能反射绿光,所以她的裙子是红色的。
5.
实;不变
解析:(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6.
吸收;小孔;C
解析:(1)啤酒瓶底是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它可以吸收一部分色光,透过啤酒瓶底的光被减弱,通过啤酒瓶底观察日食的像,可避免强光伤害眼睛。
(2)如图丙所示,让小孔对着阳光,因此这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来得到太阳的像;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故选C.
7.
(1)沿直线;(2)点燃浅盘中的酒精,让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燃烧的酒精上方照射;(3)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
解析:(1)因为光在喷出的水雾中传播时,介质仍然是均匀的,故光是沿直线传播;
(2)点燃浅盘,酒精燃烧,其酒精周围的温度不同,故燃烧的酒精上方的空气不再均匀,因此小雨的做法应是点燃浅盘中的酒精,让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燃烧的酒精上方照射;
(3)因为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再是直线,因此像的位置不再固定,故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
光的反射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1.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
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
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
油漆的黑板会发生“反光”现象,使坐在教室边排的同学看不清上面的字,原因是( )
A.
黑板发生镜面反射
B.
黑板发生漫反射
C.
黑板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
D.
黑板对光不反射
3.
黑夜里,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放一小块平面镜,让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去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镜面是亮的,而白纸是暗的
B.
镜面是暗的,而白纸是亮的
C.
镜面和白纸都是暗的
D.
镜面和白纸都是亮的
4.
某天中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高雄地区.小明坐在自家汽车里,发现前面车辆后窗反射阳光,无论两车距离如何,均有刺眼阳光直射入眼睛.则前面车辆的后窗样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5.(多选)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 )
A.
入射角为45°
B.
入射角为90°
C.
反射角为45°
D.
入射光线垂直于物体表面
6.(广西)现在的多媒体教室大都安装了表面粗糙的高清玻纤白幕布,这样可以利用光的________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而且这种白幕布能反射________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7.
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照到字表面发生了________反射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所示),其作用是利用光的________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________(填“光滑”或“粗糙”).
8.
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反射面的位置。
9.
作出图中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光的反射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D
解析:A.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明“三线共面”,是正确的;B.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符合反射定律的内容,是正确的;C.
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始终保持两角相等,符合反射定律的内容,是正确的;D.
在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2.
A
解析:黑板面光滑,射到上面的光发生镜面反射,射向某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光线较强,粉笔字很粗糙,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漫反射,进入这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的光会很弱,从而导致这部分同学看不清字。
3.
B
解析: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即垂直入射,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上去是暗的;光照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总会有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上去是亮的。
4.
C
解析:分析各个图中的后窗,其实后窗在图中是看不到的,但可通过车后方的角度想象出来。分析后窗玻璃的方位,只有C的后窗玻璃与地面成45度的夹角,太阳光以垂直地面的方向照射到此样式的后窗玻璃上,其反射光以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射出,直射入人的眼睛。如图所示:
5.
AC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直角,则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为90度,即反射角与入射角均为45度,则入射光线与反射面(介质表面)的夹角,即入射角就等于90°-45°=45°。如上所示:
6.
漫反射;所有颜色
解析:表面粗糙的高清玻纤白幕布,因为表面粗糙,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座位上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屏幕是白色的,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故能使同学们看到多彩正常的画面。
7.
漫;镜面;光滑
解析: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字的表面是粗糙的,光照到字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台灯上有一个灯罩,灯罩内部比较光滑,其作用是利用光的镜面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
8.
解析: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
答案:如图所示:
9.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故入射角为90°-50°=4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40°;过入射点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40°,如图所示: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1.
小明利用平面镜看到了小张的眼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张也一定能从同一平面镜中看到小明的眼睛
B.
小张能否看到小明的眼睛要由平明镜的大小决定
C.
小张一定不能从同一平面镜中看到小明的眼睛
D.
小张能否看到小明的眼睛要由两人所站的位置决定
2.
白天室内的人觉得光线明亮,而室外的人观看建筑物时总觉得窗口是黑洞洞的,这是因为( )
A.
窗玻璃的透明度不高
B.
窗玻璃把入射光反射出去
C.
进入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口射出
D.
房间内和房间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有差异
3.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 )
A.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D.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4.(天水)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斜射到一块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____________。
(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1)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
2
?
40°
3
20°
?
(2)实验中,纸板应________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____(填“会”或“不会”)与OA重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丽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白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________∠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若将入射光线AO逆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________转________°;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___的。
(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________________。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纸板对光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5)该实验是用红色的激光灯进行实验的,灯光沿着白纸板射向O点时,白纸板上会显示出红色的路径,这是因为白纸板________红光。(选填“吸收”、“反射”)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A
解析:根据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知,既然小张的眼睛发出的光线能在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进入小明的眼睛,那么逆着这束光线,光路仍然是成立的,也就是从小明的眼睛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后也会进入小张的眼睛,所以小张一定也能看到小明的眼睛。
2.
C
解析:当光照在墙壁上时,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多,看起来很亮。而室外的人观看建筑物时,太阳光射到屋内,进入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口射出反射出来进入人的眼睛,因此看起来就是黑洞洞的。
3.
D
解析: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即入射角为90°-α.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90°-α,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说明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增大10°时,可知,入射角为90°-α+10°,因此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变为90°-(90°-α+10°)=α-10°,故平面镜应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4.
60°、减小
解析:根据图解,入射角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
5.(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靠近;(3)光路是可逆的;(4)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5)光屏与镜面垂直
解析:(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随之减小,故反射光线将靠近法线。
(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①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间接地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
②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共面。
(5)要使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能呈现在光屏上,光屏应与镜面垂直。
6.(1)50°、40°、20°;(2)垂直;(3)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5)会、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填写数据依次为50°、40°、20°;
(2)因为当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时,法线无法在纸板上画出来,就不能够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只有垂直放置时,三条线才会都体现出来,因此纸板必须垂直放置;
(3)从图中明显地看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4)当反射光线所在的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时,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消失,所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当光线沿BO方向射入时,反射光线会沿原来的OA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7.
(1)等于;顺时针;10;可逆;(2)不能;同一平面内;(3)寻找光反射的普遍规律;(4)漫;(5)反射
解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BON=∠AON.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ON靠近;因此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若将入射光线AO逆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顺时针转10°。如果光源沿BO射入一条入射光线,会观察到反射光线会沿OA的方向射出,所以光路具有可逆性。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实验可以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寻找光反射的普遍规律。
(4)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5)白纸板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红灯照射时,它反射红光,所以白纸板上会显示出红色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