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一、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和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
二、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对歌的特点和民歌的风格,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喜爱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和相关文化,并能产生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和老师同学一起对歌曲进行创造性演唱。
2:在音乐中享受欢乐,拓宽民族文化视野,增强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意识和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西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爱我中华》
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这首歌以西南少数民族音调为素材,歌曲在五声宫调式的基础上揉进了大调的因素,色彩明朗鲜明,为单二部曲式。第一部分1-12小节,用跳跃欢快的舞蹈节奏和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以1 3 5三音组为骨干音的民族音调,加上“咳罗咳罗咳”的衬词,抒发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热爱中华的美好情感;第二部分旋律到达高音区,反复咏叹“爱我中华”的主题,表达了中华儿女共同携手、建设国家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勃勃雄姿。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范唱法、跟唱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圆梦工程》的动画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听赏音乐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一)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1、师范唱歌曲:让同学们关注这首歌的情绪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热情,奔放.自豪,激昂,欢快的)
2初听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段落。(演唱形似:领唱.合唱,分成:a+b+a+c的形似)
3、分析歌曲
提问:这首歌的色彩怎样?(明朗鲜明)节奏怎样?(跳跃欢快)找出旋律中用得最多的音?歌曲的曲式结构?
师小结:这首歌第一部分1-12小节,用跳跃欢快的舞蹈节奏和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以1 3 5三音组为骨干音的民族音调,加上“咳罗咳罗咳”的衬词,抒发了各民族人民亲如一家、热爱中华的美好情感;第二部分旋律到达高音区,反复咏叹“爱我中华”的主题,表达了中华儿女共同携手、建设国家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勃勃雄姿。
2.学习第一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一乐段,找出旋律特点(重复旋律)、情绪特点(叙述性的语气)。
(2)学生视唱,教师强调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音准。(3)轻声唱出歌词。
3.学习第二乐段。 (1)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2)演唱衬词,指导学生唱准音准,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
4.学习第三乐段。(1)教师出示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表现了爱我中华的豪情)。(2)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最高音出现;节奏:重复的节奏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最后以连续紧凑的八分音符将歌曲推向高潮。) (3)学生自己演唱、感受、讨论、分析歌曲倒数第二小节出现休止符的作用。(积蓄力量推向高潮。) (4)学生演唱。
5. 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进行演唱 1.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2.学生齐唱的部分,自己选择表现歌曲情绪的动作配合演唱,教师指导。 3.全体完整地演唱。
4、欣赏宋祖英的演唱。
5、请同学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祖国让你骄傲的实例。(如神七升空,奥运会举行,汶川地震的守望相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和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通过提问让学生分析歌曲了解这首歌的色彩、节奏、旋律、曲式结构。请同学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祖国让你骄傲的实例,增强同学民族自豪感。爱我中华,扬我国威。
(二)结束语:
我们今天以西南风情为主题,学唱了《爱我中华》、欣赏了壮族民歌,在我国美丽的西南地区,有着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更有绚丽灿烂的音乐文化,我们可通过网络书本去更多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拓宽民族文化视野,更多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璀璨的艺术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