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知历史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通过对革命烈士人物事迹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导课视频
2.温故知新
诗歌和图片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面?
西方列强一次次入侵中国,祖国河山被列强瓜分占领。
是的,古老的中国带着沉痛的耻辱走入新世纪。可是中国从来不乏有识之士的奋起和抗争,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课学过的内容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经成立,革命思想也已广泛传播,谁能说说有哪些?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和民生。
二、学习新知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有识之士为了改变国家命运,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前赴后继投身革命。
1.同盟会成立后,推动并领导了一些武装起义,加快了革命在全国的发展,使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2.读地图填表格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结果
萍浏醴起义
1906
刘道一
蔡绍南
第一次武装起义
失败
安庆起义
1907
秋?瑾
徐锡麟
失败
镇南关起义
1907
孙中山
黄
兴
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1
孙中山黄
兴
影响最大
失败
根据大家填好的表格,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这四场起义皆以失败而告终,革命志士也付出极大的牺牲。
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在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
3.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
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4.安庆起义
徐锡麟(1873-1907)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通学校,宣传革命排满,暗中积蓄革命力量。与秋瑾策划皖、浙同时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杀。
秋瑾,1907年7月,光复会会员秋瑾准备在浙江绍兴发动起义,不幸事泄被捕,于15日在绍兴就义。图为秋瑾在日本时的留影。
5.广西镇南关起义
黄兴,(1874--1916)
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
6.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7.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译文:这次战役,(英雄们)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溅红大地,(他们的)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因为这次战役满怀悲痛,风云因此而变了颜色,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也因此)才大大地振奋。人民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
像汹涌的洪水冲击山沟一样,(气势浩大,)不可阻挡,不到半年武昌的大革命因此而成功了。那么这场战役的价值,简直能使天地震惊,使鬼神哭泣,(它将)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样永垂不朽(为后人纪念)。
意义: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起义的谋划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主要力量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湖北的革命党人为发动起义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计划定于10月16日起义。
3.计划泄露
由于起义计划泄露,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在熊秉坤等率领下,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在守库士兵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
4.士兵首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5.三镇胜利
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清政府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成立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6.各省响应: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句,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7.知识小结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并思考革命可能潜伏着哪些问题?
(武昌起义后)有的省份同湖北军政府的情形一样,通过真正的革命建立地方政权,如陕西、江西、山西、浙江、福建等省;有的则在所谓“和平光复”的名义下,由旧官僚与立宪分子相结合,投机革命,如江苏、广西、安徽等省就是如此。例如江苏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瓦檐,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就成了江苏都督;有的则采用武力手段从革命派手中夺权,如湖南、贵州等省就是如此。例如湖南建立军政府后,革命党人焦达峰任都督,很受群众欢迎。后来叛军冲击都督府,焦达峰被乱刀砍死,政权随即落入地主官僚手中。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2.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
①汉口资本主义发展较早;
②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积极策划;
③中国同盟会的推动和帮助;
④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3.请结合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意义?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四、课堂总结
遥望辛亥当年,革命者们前赴后继,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辛亥革命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依然面临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让我们与时俱进,继续发扬和传承这种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吧!
五、拓展延伸
致敬伟人。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时的讲话
六、课后活动
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才极好。虽生于富商家庭,但他真诚坦率、崇尚气节、吃苦耐劳。青年时代,他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信念,主张推翻清政府。1911年3月中旬,他从日本秘密运军火入广州,于同年4月,在黄兴的率领下,和林觉民、林文、刘元栋等革命党人参与起义,英勇攻入两广总督署。在转战途中,他不幸中弹,最后力竭而死,时年25岁。黄兴盛赞他“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导入新课
第9课
辛亥革命
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知历史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通过对革命烈士人物事迹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目标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
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gǔ)
!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
诗歌和图片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面?
古老的中国带着沉痛的耻辱走入新世纪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温故知新
有志之士
前赴后继
投身革命
从未止步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早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章炳麟——《
》
邹容——《
》
陈天华——《
》、《
》
猛回头
兴中会
同盟会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警示钟
C.“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民族、民权、民生
温故知新
同盟会成立后,推动并领导了一些武装起义,加快了革命在全国的发展,使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学习新知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结果
萍浏醴起义
1906
刘道一
蔡绍南
第一次武装起义
失败
安庆起义
1907
秋
瑾
徐锡麟
失败
镇南关起义
1907
孙中山
黄
兴
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1
孙中山
黄
兴
影响最大
失败
安庆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学习新知
1、萍浏醴起义
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
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
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刘道一(1884~1906)
学习新知
2、安庆起义
(1873-1907)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通学校,宣传革命排满,暗中积蓄革命力量。与秋瑾策划皖、浙同时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杀。
徐锡麟
学习新知
1907年7月,光复会会员秋瑾准备在浙江绍兴发动起义,不幸事泄被捕,于15日在绍兴就义。图为秋瑾在日本时的留影。
秋瑾
学习新知
3、广西镇南关起义
黄兴
(1874--1916)
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
学习新知
4、广州黄花岗起义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学习新知
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在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学习新知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材料研读
这次战役,(英雄们)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溅红大地,(他们的)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因为这次战役满怀悲痛,风云因此而变了颜色,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也因此)才大大地振奋。人民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
像汹涌的洪水冲击山沟一样,(气势浩大,)不可阻挡,不到半年武昌的大革命因此而成功了。那么这场战役的价值,简直能使天地震惊,使鬼神哭泣,(它将)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样永垂不朽(为后人纪念)。
材料研读
译
文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材料研读
意
义
林觉民
黄兴
《黄兴绝命书》
资料链接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蒋翊武
孙武
起义的谋划
学习新知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主要力量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湖北的革命党人为发动起义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计划定于10月16日起义。
学习新知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由于起义计划泄露,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在熊秉坤等率领下,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在守库士兵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
学习新知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清政府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成立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旗帜
学习新知
“
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
——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
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黄陂
[
bēi
]?人,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甲午战争后随德国教官训练湖北新军,后升任湖北新军二十一混成协统领。
——《中国近代史》
学习新知
1911年10月17日,武昌起义爆发7天后,身为湖北军政要员的黎元洪和其他人一样害怕被革命党人伤害而纷纷躲藏起来。据说当时黎元洪在知道湖北军政府被占领后曾吓得直接钻到了姨太太的床底下希冀逃过搜查。
谁料这个事情被当时一个叫萧燮增的人知道了,他带着一班人马直接将黎元洪从床底拖出,当时黎元洪吓得不轻,但这些人没有伤害他,而是希望他能出来主持局面。黎元洪身为清朝官员他也害怕日后被朝廷报复所以没答应,而革命党人情急之下直接用枪顶着黎元洪的脑门把他带到了湖北省谘议局,并让其强行更换成了革命军长官的衣服。
在趁着换衣的空档黎元洪再次钻入到了床底,此时革命军中一位叫马荣的人将子弹上膛,把黎元洪再次逼了出来,无处可藏的黎元洪只能束手就擒,最后硬生生的被推到了湖北省军政府都督一职。
知识拓展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发展
学习新知
1.条件
军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组织: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
思想:“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2.时间
3.主要力量
4.过程
谋划起义
计划泄露
士兵首义
三镇胜利
各省响应
1911年10月10日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知识小结
(武昌起义后)有的省份同湖北军政府的情形一样,通过真正的革命建立地方政权,如陕西、江西、山西、浙江、福建等省;有的则在所谓“和平光复”的名义下,由旧官僚与立宪分子相结合,投机革命,如江苏、广西、安徽等省就是如此。例如江苏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瓦檐,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就成了江苏都督;有的则采用武力手段从革命派手中夺权,如湖南、贵州等省就是如此。例如湖南建立军政府后,革命党人焦达峰任都督,很受群众欢迎。后来叛军冲击都督府,焦达峰被乱刀砍死,政权随即落入地主官僚手中。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阅读下列材料并思考革命可能潜伏着哪些问题?
合作探究
后续报道: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为避免生灵涂炭,革命党人力图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和,多次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袁世凯以让清帝退位为条件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清朝宣统帝于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资料链接
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
①汉口资本主义发展较早;
②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积极策划;
③中国同盟会的推动和帮助;
④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合作探究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2.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意义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合作探究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合作探究
主力:湖北新军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革命起义:
武昌起义:
影响:
课堂总结
遥望辛亥当年,革命者们前赴后继,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辛亥革命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依然面临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让我们与时俱进,继续发扬和传承这种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吧!
课堂总结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向伟人致敬!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时的讲话
拓展延伸
课后活动
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才极好。虽生于富商家庭,但他真诚坦率、崇尚气节、吃苦耐劳。青年时代,他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信念,主张推翻清政府。1911年3月中旬,他从日本秘密运军火入广州,于同年4月,在黄兴的率领下,和林觉民、林文、刘元栋等革命党人参与起义,英勇攻入两广总督署。在转战途中,他不幸中弹,最后力竭而死,时年25岁。黄兴盛赞他“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