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同步课件(43张PPT)+教案+学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同步课件(43张PPT)+教案+学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9 22:33: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历史同步学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识记11世纪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变化表现,富裕农民的形成及市民阶级享有的权利等基本史实。
2、归纳西欧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重点)
3、简述西欧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认识市民阶级的发展对欧洲
社会的影响。(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流程】
任务一:
结合教材,识记11世纪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变化表现,富裕农民的形成及市民阶级享有的权利等基本史实。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
垦殖运动
,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垦殖者
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这些地区也效仿城市,成为具有独立
司法权

行政自治权
的地方。
(2)随着欧洲庄园经济的逐渐瓦解,农民获得了对自己
剩余产品
的支配权。
(3)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
承租

购买
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租地农场
租地农场。
(4)随着农产品的富裕和市场的需求增加,使得更多的
农产品

畜产品
得以进入市场。
(5)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
脱离生产
;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6)13世纪后,随着分工细化,小型
手工
作坊得以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
手工工场
。后来逐渐转向
集中
的手工工场。
(7)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
雇佣
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
手工工场

雇工分工
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8)随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生产组织逐渐
资本主义化
,开始改变
中世纪欧洲社会
的整体面貌。
2.富裕的农民和市民阶层
(1)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富裕的农民、
骑士
、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
阶级
力量。
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地位不断提高,成为
强化王权
所需要的
政治
力量。
任务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归纳11世纪以后,欧洲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有哪些,具体表现是什么。
2.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的是一种什么关系?有什么作
用?
3.阅读教材P62、63页相关史事和课后知识拓展,分析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任务三:【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说出农村的社会结构有什么变化。
2.阅读教材,说出市民阶级包括哪些人?他们有什么权利?并产生了什么
影响?
[
【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南京)14世纪前后,西欧各国萌发了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A

A.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三角贸易”开始
2.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哪一运动开展,使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A

A.垦殖运动
B.租地运动
C.建立庄园
D.城市兴起
3.14世纪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劳役制庄园趋向瓦解。促使其瓦解的因素有(D)
①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②农民无偿为庄园主耕种③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4.(2019年四川遂宁)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D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
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
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5.11世纪以来,手工业不断发展,下列不属于新的手工业经营特点的是(
D

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B.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C.农民从事手工生产
D.为庄园领主而生产
6.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是哪一生产关系的体现(
B

A.封建主义
B.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
D.重商主义
7.支持法王腓力二世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的力量是(
D

A.农奴
B.富裕农民
C.庄园主
D.市民
8.(2019年内蒙古赤峰)“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C

A.西欧庄园
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
D.封君与封臣
9.近代早期,农业生产领域里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产生较早、发展较典型的国家是(
D

A.意大利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10.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农奴取得劳役豁免权的办法是(C

A.缴纳财物
B.战场立功
C.货币购买
D.商业纳税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现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
材料二:我们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在同一个资本同时雇用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才开始的。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1)两则材料中的“农场主”与“从事劳动的农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材料二所描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在租地农场和材料二所描述的生产组织中已经出现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答案】雇佣;集中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两则材料都描述了欧洲封建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它们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答案】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学后反思】
学到什么?
有何疑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南京)14世纪前后,西欧各国萌发了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A.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三角贸易”开始
2.(2019年四川遂宁)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
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
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3.(2019年内蒙古赤峰)“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A.西欧庄园
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
D.封君与封臣
4.(2019年四川巴中)16世纪初,英国一家呢绒厂出现了纺织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种,他们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商品生产。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和方式是指(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工场手工业
D.租地农场
5.“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基督教的传播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6.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目录检索,通过检索目录,可以明确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旨。读下图,你认为第五单元的目录应该是(

A.步入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7.中世纪被称作欧洲历史的“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但是,中世纪晚期欧洲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有(  )
A.租地农场和庄园的出现
B.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C.庄园和大学的兴起
D.手工工场和庄园的出现
8.13世纪,欧洲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原因不包括(

分工细化
B.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C.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
D.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
9.“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
A.手工工场的产生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新航路的开辟
D.基督教的传播
10.西欧富裕农民约翰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材料反映了西欧(  )
A.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B.基督教的兴起
C.城市的兴起
D.庄园的瓦解
11.某班同学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等。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
A.西欧城市的发展
B.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基督教的兴起
D.西欧庄园的发展
12.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西欧迈向近代社会的经济根源,下列适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现象有(

①西欧城市的发展
②西欧庄园的发展
③手工工厂的兴起
④租地农场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近代早期,农业生产领域里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产生较早、发展较典型的国家是(

A.意大利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14.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反映了(

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5.在13、14世纪,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

A.农民
B.领主
C.商人
D.富裕农民、骑士等
16.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A.
城市复兴和市民阶层产生
B.
教权削弱和文艺复兴开始
C.
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开辟
D.
旧制度危机和资产阶级革命
17.城市中,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用以维持生活的是(

A.
教皇教士
B.
手工业者
C.
庄园武士
D.
封建领主
18.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通过哪一运动扩大了土地面积,同时取得了自治权(

A.
圈地运动
B.
垦殖运动
C.
采邑改革
D.
自由运动
19.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A.
资产阶级
B.
市民阶级
C.
地主阶级
D.
农民阶级
20.马克思说:“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现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农村中资本主义关系出现标志着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B.
大批破产农民沦为雇农,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C.
农业资本家租来土地,雇佣农业工人耕种,并进行资本主义经营,冲击了旧的生产方式
D.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农村货币关系发展的结果,瓦解了农村的封建关系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现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
材料二:我们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在同一个资本同时雇用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才开始的。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1)两则材料中的“农场主”与“从事劳动的农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材料二所描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在租地农场和材料二所描述的生产组织中已经出现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2)两则材料都描述了欧洲封建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它们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垦殖运动)不仅增加了物质财富,它也大大地增加了人身资本。而且,在土地的分配与价值上,以及在农村大众的状况上,它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
——布瓦松纳
材料二
在950年到1348年之间,西欧的总人口大概增长了1倍还多,从约2000万人增长到了5400万人。英格兰各郡的人口在1086年为120万,到1340年时为235万。法兰西居民达到了2000万~2200万。
材料三
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由于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你可以得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23.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有何作用?
材料二
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说说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什么?图中的“自营地”由谁直接经营?“份地”是什么人的生活来源?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至少写两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南京)14世纪前后,西欧各国萌发了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A.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三角贸易”开始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14世纪前后中,西欧各国萌发了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14世纪中叶以后,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A选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基础。B选项不符合题意;哥伦布“发现”美洲,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C选项不符合题意;“三角贸易”开始为欧洲聚敛了大量财富,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繁荣;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19年四川遂宁)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
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
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11~14世纪的西欧,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故D符合题意;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故A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17、18世纪以后,西欧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故B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2019年内蒙古赤峰)“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A.西欧庄园
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
D.封君与封臣
【答案】C
【解析】根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生产和经营方式方式叫租地农场,所以C符合题意;庄园作为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与题干“14世纪中叶以后”时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封君与封臣不属于生产和经营方式,所以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4.(2019年四川巴中)16世纪初,英国一家呢绒厂出现了纺织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种,他们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商品生产。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和方式是指(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工场手工业
D.租地农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6世纪初”、“英国一家呢绒厂出现了纺织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种,他们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商品生产”可知,这种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和方式是指手工工场,从13世纪开始,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16世纪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在西欧各国流行,英国成为手工工场最兴盛的地方,B符合题意;手工作坊往往是每一个人需要完成所有工序,A不符合题意;工场手工业是资本家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C不符合题意;租地农场是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5.“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基督教的传播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答案】B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世纪晚期”“预付部分工资”“投放到市场出售”,可知材料反映
的是手工工场的产生。基督教是在1世纪诞生并开始传播的;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获取财富,探索新航道;工
厂制度是工业革命中确立的。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正确答案选择B项。
6.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目录检索,通过检索目录,可以明确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旨。读下图,你认为第五单元的目录应该是(

A.步入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西欧封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提供了根本原因。同时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金,人类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步入近代。故A符合题意。B应是指英法美等国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C应是指中世纪的欧洲,D应是指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进一步扩展,故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7.中世纪被称作欧洲历史的“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但是,中世纪晚期欧洲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有(  )
A.租地农场和庄园的出现
B.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C.庄园和大学的兴起
D.手工工场和庄园的出现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因此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租地农场、手工工场。选项B符合题意;从9世纪开始,西欧中世纪乡村一种新的(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13世纪,欧洲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原因不包括(

分工细化
B.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C.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
D.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选项ABC是欧洲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原因;而选项D.
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出现于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时期,不符合题意;因此13世纪,欧洲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原因不包括选项D,故选D。
9.“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
A.手工工场的产生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新航路的开辟
D.基督教的传播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欧洲手工工场的产生。14世纪在欧洲部分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工场主出资,工场进行手工生产,故A符合题意;工厂制度的确立、新航路的开辟、基督教的传播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西欧富裕农民约翰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材料反映了西欧(  )
A.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B.基督教的兴起
C.城市的兴起
D.庄园的瓦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11.某班同学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等。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
A.西欧城市的发展
B.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基督教的兴起
D.西欧庄园的发展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由此可见,“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都与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关,故B符合题意;西欧城市的发展与题干的“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基督教的兴起与题干信息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说明西欧庄园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西欧迈向近代社会的经济根源,下列适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现象有(

①西欧城市的发展
②西欧庄园的发展
③手工工厂的兴起
④租地农场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西欧迈向近代社会的经济根源,西欧城市的发展、手工工厂的兴起、租地农场的兴起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西欧庄园发展的是封建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3.近代早期,农业生产领域里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产生较早、发展较典型的国家是(

A.意大利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近代早期,农业生产领域里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产生较早、发展较典型的国家是英国。16世纪的时候,英国个别地方的租地农场能占庄园总面积的一半左右。直至19世纪末,大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才在英国居于绝对多数的地位。租地农场的规模大了之后,租地农场主一家的劳动力不足,需要雇工帮忙。一开始,季节性、临时性的雇工较为普遍,后来才有长期雇工。至于雇工的数量,与农场的规模有紧密的关系。租地农场有了雇主、雇工的不同,便产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关系。故D符合题意。意大利产最早产生文艺复兴,法国的大革命规模很大,荷兰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反映了(

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开始,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它们开始时虽然只占少数,但却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在13、14世纪,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

A.农民
B.领主
C.商人
D.富裕农民、骑士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因此D项正确;农民不是当时农村富有生气的阶级,排除A项;13、14世纪庄园制逐渐衰落和瓦解,领主不是当时农村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排除B项;商人当时发展成为城市居民,不是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排除C项。故选D。
16.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A.
城市复兴和市民阶层产生
B.
教权削弱和文艺复兴开始
C.
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开辟
D.
旧制度危机和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和12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对市民的剥削加紧,城市市民开始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在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A符合题意。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B不符合题意。世界市场的开辟是在15世纪,C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7世纪,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7.城市中,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用以维持生活的是(

A.
教皇教士
B.
手工业者
C.
庄园武士
D.
封建领主
【答案】B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知识,中世纪晚期,欧洲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这一时期,手工业也有所发展。城市中的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用以维持生活。B项符合题意;西欧封建社会,教皇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排除A项;庄园武士是封建社会日本庄园的产物,排除C项;欧洲农村封建领主通过转让、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排除D项;故选择B。
18.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通过哪一运动扩大了土地面积,同时取得了自治权(

A.
圈地运动
B.
垦殖运动
C.
采邑改革
D.
自由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通过垦殖运动扩大了土地面积,同时取得了自治权。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是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这些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9.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A.
资产阶级
B.
市民阶级
C.
地主阶级
D.
农民阶级
【答案】A
【解析】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级,故选B。
20.马克思说:“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现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农村中资本主义关系出现标志着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B.
大批破产农民沦为雇农,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C.
农业资本家租来土地,雇佣农业工人耕种,并进行资本主义经营,冲击了旧的生产方式
D.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农村货币关系发展的结果,瓦解了农村的封建关系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士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就是资本主义或半资本主义的农场经济替代封建地产经济的过程,冲击了旧的生产方式,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所以,B项理解不符合史实,理解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现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
材料二:我们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在同一个资本同时雇用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才开始的。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1)两则材料中的“农场主”与“从事劳动的农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材料二所描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在租地农场和材料二所描述的生产组织中已经出现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答案】雇佣;集中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解析】两则材料中的“农场主”与“从事劳动的农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材料二所描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集中的手工工场。在租地农场和材料二所描述的生产组织中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13世纪开始,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2)两则材料都描述了欧洲封建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它们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答案】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解析】两则材料都描述了欧洲封建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它们的出现,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垦殖运动)不仅增加了物质财富,它也大大地增加了人身资本。而且,在土地的分配与价值上,以及在农村大众的状况上,它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
——布瓦松纳
材料二
在950年到1348年之间,西欧的总人口大概增长了1倍还多,从约2000万人增长到了5400万人。英格兰各郡的人口在1086年为120万,到1340年时为235万。法兰西居民达到了2000万~2200万。
材料三
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由于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你可以得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答案】垦殖运动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改变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解析】依据材料一信息“它(垦殖运动)不仅增加了物质财富,它也大大地增加了人身资本。而且,在土地的分配与价值上,以及在农村大众的状况上,它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可知,垦殖运动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改变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方式;依据材料二信息“在950年到1348年之间,西欧的总人口大概增长了1倍还多,从约2000万人增长到了5400万人”可知,垦殖运动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雇佣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解析】第一问,依据材料三信息“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商人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就是早期的工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手工工场使用的是手工劳动,规模大,人数多,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3.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有何作用?
【答案】基督教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可知,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材料二
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答案】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可知,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说说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什么?图中的“自营地”由谁直接经营?“份地”是什么人的生活来源?
【答案】庄园;领主;佃户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庄园;领主直接经营自营地;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至少写两点)
【答案】思想上:教会神学对思想绝对控制;政治上:封君与封臣构成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盛行;新现象: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兴起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有,思想上,教会神学对思想绝对控制;政治上,封君与封臣构成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盛行;晚期产生了新现象是,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兴起。
【点睛】切实掌握和材料中信息相关的课本知识,两者结合,选择要点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
九上
单元综述
情境导入
这是中世纪庄园里的生活,到了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情境导入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11世纪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变化表现,富裕农民的形成及市民阶级享有的权利等基本史实。
目标2:归纳西欧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重点)
目标3:简述西欧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认识市民阶级的发展对欧洲社会的影响。(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11世纪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变化表现,富裕农民的形成及市民阶级享有的权利等基本史实。
自主识记
问题探究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的出现
中世纪农民在耕种
讲授新课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出现的背景
1
讲授新课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的建立
2
11世纪以后,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租地农场产生。
讲授新课
识图学史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3
租地农场的特点
讲授新课
垦殖运动
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领主组织
农民自发垦殖
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农奴缴纳迁徙税
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欧洲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具体表现:
阶段小结
土地集中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领主出租直领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出租领主土地,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
小型手工作坊
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
阶段小结
雇佣劳动者
雇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这句话?
材料研读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手工工场
讲授新课
4
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讲授新课
5
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讲授新课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6
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讲授新课
手工业方面:
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工人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阶段小结
合作探究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有哪些影响呢?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讲授新课
相关史事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农村的富裕农民: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将地产抵押或变卖,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讲授新课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城市市民阶层:
讲授新课
相关史事
农村结构
大贵族没落
新的阶级力量出现
富裕农民、骑士等
1.阅读教材,说出农村的社会结构有什么变化。
合作探究
市民阶级
手工业者
商人
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2.阅读教材,说出市民阶级包括哪些人?他们有什么权利?并产生了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课后活动
知识总结
阶段小结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在社会和经济方面,人们从土地的束缚中,从封建人身附庸关系的羁绊中解放出来,进人城镇和工商业中心,投入市场;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地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的世界。世界历史的地平线上初露近代的曙光,人类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B
B
巩固提升
C
D
巩固提升
A
A
巩固提升
D
巩固提升
C
巩固提升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教学重点:归纳西欧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简述西欧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认识市民阶级的发展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

播放视频《中世纪的农民生活》教师讲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但到了中世纪晚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观看视频,初步感知西欧的中世纪生活情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11世纪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变化表现,富裕农民的形成及市民阶级享有的权利等基本史实。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2.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归纳11世纪以后,欧洲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有哪些,具体表现是什么。
3.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来源:学。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的是一种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
5.阅读教材,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6.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7.小组合作探究: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有哪些影响呢
影响: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教师展示教材63页的相关史事,谈谈材料反映了农村的什么变化。
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小组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说出农村的社会结构有什么变化。
(2)阅读教材,说出市民阶级包括哪些人?他们有什么权利?并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 
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4.课后活动
想一想: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来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在社会和经济方面,人们从土地的束缚中,从封建人身附庸关系的羁绊中解放出来,进人城镇和工商业中心,投入市场;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地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的世界。世界历史的地平线上初露近代的曙光,人类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的变化。在具体教学中,主要从认识经济方面的变化入手,运用大量史料,引导学生探究庄园制度的变化,了解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