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0 08:3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学生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50
Hz交流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纸。
导入新课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20
时间
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特点
?注意: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完点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实验步骤
(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6
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测量原理:
  测量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可以取包含这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x(一般在该点两侧各取一点),测出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粗略代替纸带经过该位置时的瞬时速度。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3.数据处理
(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
(2)把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B、C、D…作为“计数点”,如图所示,依次测出O到A、A到B、B到C…之间的距离x1、x2、x3…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4.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1)实验前,应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好,以免拉动纸带时晃动,并要先轻轻试拉纸带,应无明显的阻滞现象。
(2)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3)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4)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打点计时器。
(6)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如打出点较轻或是短线,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
(7)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8)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二、用v-t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用图象表示速度v-t图象
作图步骤:①
建立坐标系

描点

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0
1
2
3
△x0
△x1
△x2
△x3
?特别提示:
1、如果有些点难以落在曲线上,应该使它们大致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2、描出的点不能太少,至少要有5、6个;
3、v-t
图象可直观反映出物体速度变化情况。
二、用v-t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v-t
图象的意义:
v-t
图象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它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图象法的优点:
图象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运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有许多优点,如可以使物理规律直观易懂,可以减小偶然误差,可以方便地获得某些未经测量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数据等。
二、用v-t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1
(1)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
V、50
Hz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得:AB=4.56
cm、AC=12.16
cm、AD=22.52
cm、AE=36.06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小车在AE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ABDEC 
4.49 
4.51 
2
〔对点训练2〕 如图甲、乙所示为两个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质点做_____运动,乙质点做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静止”)运动。
(2)甲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
m/s,乙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
m/s。
(3)甲、乙两质点运动的方向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加速 
减速 
1 
3 
相同 
课后作业:
完成第一章第四节相关练习
预习第一章第五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