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说课流程
教材
分析
教学
流程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及
重难点
教法
学法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4节内容
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决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之一
中学阶段其他矢量运算的基础
为以后理解运动的合成、场的叠加等奠定基础
在本章中的
地位和作用
“力的合成”前接三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后启力的分解和力学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基础跨越
能力要求
位移、速度等矢量
力的图示和三种基
本性质力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
合力问题
从代数运算
迁移到几何
知识
对平行四边
形定则的
理解。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力作用的等效性理解分力、
合力、共点力的概念
探究力的合成方法
会应用方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按要求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能力
培养等效替代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激发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
方向所遵循的规律
2、求合力的方法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主动探究,互相协作,分析讨论
五、教学过程
展示
“151生动”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3min)
新课教学(35min)
课堂小节(7min)
布置作业
反馈
学习目标解读
高效讨论
点评
自主评价
当堂检测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
,感悟等效思想。
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事例:一桶水可以由两个人提,也可以由一个人提。
实验: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共同提起重约200N一水桶;然后让一位同学自己提起这一桶水。
思考:两次提水的过程,作用效果是否相同?学生施加的力是否相同?
(一)新课导入
两次提水的过程中,作用效果相同,几位同学施加的力的大小不相同。
(二)“151生动”新课教学(导学案反馈)
1.优秀个人、优秀小组
2.存在的问题
(二)“151生动”新课教学(学习目标解读)
理解合力、分力及共点力的概念,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预习案)
通过实验探究合力的方法,并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方法(探究案)
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合力(探究案)
合力分力定义的建构
展示图片
感知概念分力、合力、共点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等效替代
效果相同
F与F1、F2是什么关系?
(二)“151生动”新课教学(高效讨论)
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①在这个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
②合力、分力的关系与合力的图示、分力的图示之间的关系怎样?
③实验应记录些什么?
首先独立设计,然后小组交换意见,形成小组的设计方案。
学生自告奋勇代表本组同学到讲台展示方案;下面的学生观察,找出操作同学的不妥之处。补充与完善各组的方案。
探究(一)设计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思考
即探究力的合成遵循的规律
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求互成角度共点力合力的方法
。
【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结点
F1=10.0
N
F2=6.8
N
F=12.8
N
O
2N
F合
结论:
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F1
F2
F合
?
“151生动”新课教学(探究二)合力的计算
力F1=45
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
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作图法,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图习惯
。
计算法,方法拓展,开阔同学解题思路。
这两个力的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能否用其它的方法求?如何求?
①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
②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最大值为多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最小值为多大?
③合力F是否总大于原来两个力F1、F2?
1.合力与分力的夹角的关系
“151生动”新课教学
:思考与感悟1
“151生动”新课教学
:思考与感悟1
思考:合力是否一定比分力大?
合力与分力间夹角θ关系:
①θ=0°时,即F1、F2共线同方向:
F合=F1+F2
合力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②θ=180°时,即F1、F2共线反方向:
F合=|F1-F2|
合力方向与分力F1、F2中较大的方向相同。
④合力的取值范围:|F1-F2|
≤
F合≤
F1+F2
③夹角θ越大,合力就越小:
F合随F1和F2的夹角增大而减小
⑤
F合可能大于、等于、小于
F1、F2
“151生动”新课教学
:思考与感悟2:
前面学习的都是两个力的合成,如果是三个力或者三个以上的力的合成,应该怎样进行处理?
2.多力合成
多个力的合成
F1
F2
F3
F4
F12
F123
F1234
将任两力合成,再与其它力合成,直到求出最终的合力。
学习效果检测
☆关于合力与分力关系的理解
1.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为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B.合力的大小既可等于F1,也可等于F2
C.合力F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D.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
☆关于合力的大小范围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最大为15N,最小为5N,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____N和____
N
。
“151生动”新课教学(三)课堂检测
3.已知有两组力,每组力中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1)4N、3N、5N;
(2)8N、4N、3N.
求它们的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
(1)
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是:
0≤F≤12N.
(2)
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是:
1N≤F≤15N
2、一个定则:
3、两种方法
1、一种思想:
等效替代
作图法:直观、误差大
计算法:准确
适用所有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151生动”新课教学(四)课堂小结
“151生动”新课教学(五)学生自主自评
回顾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获得了哪些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哪些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教训?
课堂小结:先进行学习效果测验,为学生自我评价本节学习情况提供依据,再让学生自己总结课堂内容,畅谈收获与体会,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从而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
。
新课教学(六)板书设计
3.4
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
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时,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的合力。
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力的合力时,可分别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求合力不仅要求出合力的大小,还要确定其方向。
课后完成教材第64页“问题与练习”第2、3题。
要求学生课下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受到多个力的可以用一个替代的,并思索实际上人们为什么不用一个力来替代这些力?
新课教学(七)布置作业
作业:
通过小结使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总结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得到提高。
“151生动”新课教学(八)教学反思
敬请各位教师
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