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0 13: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三节速度
物理概念和规律:1.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
平均速度:是
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只能作粗略的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率:物体通过的
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

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
,它是一个标量。
2.
v—t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某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纵坐标的绝对值增大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减小表示速度
.纵坐标为
表示质点沿正方向运动,纵坐标为负表示质点沿
运动。
(2)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质点
,不表示两质点相遇。
(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
,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4)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针对训练
1、单项选择题
1.
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原地用时2s。则质点走过的路程和平均速度分别是(   )
A.
0
,2
B.2
,2R
C.2πR
,
D.
2
,0
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
平均速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
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
3.如图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求得质点在0-4s内的位移和3s末的瞬时速度分别是(

A.
4m,4m/s
B.
8m,2m/s
C.
12m,4m/s
D.
12m,0
4.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C点的速度可表示为(
)
A.
B.
C.
D.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沿着正方向运动,质点乙沿着负方向运动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二、多项选择题
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在1s末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B.质点在7s末离开出发点最远
C.质点在前5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2m/s
D.质点在前5s内走过的路程为5m
7.如图是一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物体在2s时的速度和6s内的位移分别是(  )
A.v=4.5m/s,
B.v=2.25m/s
C.x=9m
D.x=36m
8.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由同一点沿同一条直线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在0~4s内(  )
A.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4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
C.两物体平均速度不相同
D.2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
二、非选择题
9.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
m/s.
10.如左图所示为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根据图象,求:
(1)开始5s内质点运动的总路程和平均速度;
(2)在右图画出与位移﹣时间图象相对应的速度﹣时间图象(即v﹣t图象,如图所示,不需要写出分析过程)。
第一章第三节答案
物理概念和规律答案:1.(1)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路程(2)某一时刻、某一位置、速率;2.
(1)速度、增大、减小、正、负方向,(2)速度相同,(3)位移大小、正方向、下方。
针对训练答案
1.
.D解析:跑一圈回到原地,轨迹长度为2πR,所以路程为2πR。初位置和末位置重合,位移为0,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度为0,故ABC错误,D正确。
2.
B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说法正确;平均速度等于某段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故B说法错误;瞬时速度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故C说法正确;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率的仪器。故B错误,AC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3.
C解析:v-t图像中面积代表质点的位移,0-4s内的位移是,由图知3s末的瞬时速度为4m/s,故ABD错误,C正确。
4.
C解析:在时间足够短的情况下,平均速度可以认为是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即。故C正确。
5.A解析:甲的速度为正表示沿着正方向运动,乙的速度为负表示沿着负方向运动,故A正确;矢量必须大小方向都相同才是相同,甲乙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错误;相同时间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如果相向运动则距离减小,故D错误。
6.CD解析: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所以在1s末速度方向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图像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质点沿正方向的位移,时间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质点沿负方向的位移。质点在0~3s内的位移x1=×2×3m=3m,质点在3~7s内的位移x2=﹣×2×4m=﹣4m,质点在3s末离开出发点最远,B错误;质点在前5s内运动的位移x5=(×2×3﹣×2×2)m=1m,平均速度==m/s=0.2m/s,C正确;质点在前5s内走过的路程为s==(×2×3+×2×2)m=5m,D正确。
7.BC解析:x-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物体在2s时的速度v=m/s=2.25m/s,面积表示位移,6s内的位移△x=9m﹣0=9m,BC正确,AD错误。
8.AD解析:在v﹣t图象中,甲、乙的速度始终为正,两物体运动方向始终都是正方向,A正确;0﹣2s内,乙比甲快,乙在甲的前方,两者间距逐渐增大。2﹣4s内,甲比乙快,两者间距逐渐减小,则2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4s末相遇,B错误,D正确;根据v﹣t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4s内甲的位移等于乙的位移,据=知两物体平均速度相同,C错误。
9.
0.35 0.42 0.35
解析: 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A、C间的距离为14.0
mm=0.0140
m,A、D间的距离为25.0
mm=0.0250
m.
由公式=得
AC=
m/s=0.35
m/s
AD=
m/s≈0.42
m/s
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
10.答案(1)50m,2m/s,方向沿x轴负方向。
(2)v﹣t图象见解析
解:(1)由位置﹣时间图象可知在开始5s内,质点先由x1=10m到x2=30m,再返回到x3=0m,总路程为:s=20m+30m=50m
开始5s内的位移为:△x=x3﹣x1=﹣10m
开始5s内的平均速度为:==m/s=﹣2m/s
负号表示平均速度方向沿x轴负方向
(2)v﹣t图象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