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放置
B.为了减小误差在纸带上选计数点时应该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C.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用v﹣t图线处理数据时,所描图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2.为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该同学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并画出了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的研究过程体现了物理学研究的一般性过程,由实验得出数据,再利用图象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物理规律
B.从数学角度来看,图中直线方程为y=kx+b(其中y对应v,x对应t,b是纵轴截距对应v0,k对应加速度a),则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就是v=v0+at
C.从数学角度来看,图中直线方程为y=kx(其中y对应v,x对应t,k对应加速度a),则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就是v=at
D.作图时,能够让大部分点落在上面的直线上更能体现小车的真实运动规律
3.某同学利用光电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求物体运动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首先他利用游标为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了遮光条的宽度,其读数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为
cm。
(2)然后利用米尺测量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则米尺的读数x为
cm。
(3)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在重锤的牵引下沿长木板做加速运动,经测量可知滑块通过两光电门时,遮光条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2.50×10﹣2s、△t2=1.250×10﹣2s,由以上可求得该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如图甲所示,一条质量和厚度不计的纸带,缠绕在直径为d的定滑轮上,纸带的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将重物由静止释放,滑轮将在纸带带动下转动,纸带和滑轮不打滑。为了分析滑轮转动时角速度的变化情况,释放重物前将纸带先穿过一电火花计时器,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通过研究纸带的运动情况得到滑轮角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图丙为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中的一段,在这一段上取了3个计数点A、B、C,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其中x1=12.62cm、x2=14.92cm。图丁为使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滑轮直径的示意图。
(1)根据图丁中游标卡尺的刻度,可得滑轮的直径d
cm;
(2)根据图丙中所给数据,可以求出打下B点时滑轮的角速度为
rad/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图丙中所给数据,可以求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在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相隔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做质点)匀速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指令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
(2)若L=5m,△t=0.3s,则照相机将
工作.(填“会”或“不会”)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车在某一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图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秒,则:(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C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
(2)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6.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已知打点计时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图乙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段纸带,截取其中部分纸带,从O点开始每5个打点间隔取1个计数点,分别记为A、B、C、D,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C时,求小车瞬时速度v的大小和小车的加速度α的大小;
(2)用(1)的方法可以计算出A、B、C、D等各点的速度大小,绘制成v﹣t图象,如图丙所示。我们可以用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求位移。试通过加速度的定义式,结合v﹣t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
(3)若把实验装置设想成如图丁所示的模型:水平桌面上的小车,用轻绳跨过定滑验使之与装有砝码的托盘相连,调整滑轮使轻绳与桌面平行。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摩擦阻力与空气的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F;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分析说明当满足什么条件时,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F近似等于砝码和托盘共同所受的重力mg?
7.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3.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0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3.0s,求滑块的加速度大小。
如图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有发射器A与接收器B组成,发射器A能够发射红外线和超声波信号,接收器B可以接受红外线和超声波信号。发射器A固定在被测的运动物体上,接收器B固定在桌面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红外线和一束超声波)。已知实验时声波传播速度约为300m/s,红外线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由于A、B距离近,红外线传播速度太快,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请根据以上数据和下面表格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红外线接受时刻
0.1
0.2
0.3
0.4
0.5
超声波接受时刻
0.101
0.202
0.303
0.404
0.505
(1)小车是靠近接收装置还是远离接收装置?请说明理由。
(2)估算小车在0.4s末的瞬时速度是多少?
(3)若发射和接收装置都安装在C上,信号由C发出,经小车D反射后再由C接受,这样只利用超声波信号就可以测量小车速度了。若第一个信号发射时刻为0.3s末,经过0.04s接受到反馈信号;然后在第0.5s发射了第二个信号,再经过0.06s接受到反馈信号,请根据这4个数据计算小车的瞬时速率。
1.BC解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小车运动即可,木板水平放置或倾斜放置均可,A错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为计数点,B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时,因为最小分度为1mm,必须估读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C正确;描绘小车的v﹣t图像时,要描绘成一条平滑的曲线,让尽量多的点均匀分布在图象的两边,不要求所有的点都在图象上,D错误。
2.ABD解析:该同学的研究过程体现了物理学研究的一般性过程,由实验得出数据,再利用图象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物理规律,A正确;从数学角度来看,图中直线方程为y=kx+b,(其中y对应v,x对应t,b是纵轴截距对应v0,k对应加速度a),注意图线没有经过原点(0,0),则速度时间关系为v=v0+at.B正确,C错误;作图时,能够让大部分点落在上面的直线上更能体现小车的真实运动规律,D正确。
3.答案:(1)0.510;(2)20.0;(3)0.31
解析:(1)游标为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精确度为0.02mm,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mm,游标尺上第5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0.02×5mm=0.10mm,
所以最终读数为:d=5mm+0.10mm=5.10mm=0.510cm;
(2)由米尺读数规则可知,该读数为x=20.0cm;
(3)由于挡光时间极短,因此可以利用其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故有:
v1==m/s=0.204m/s
v2==
m/s=0.408m/s
由运动学公式:﹣=2ax
得:a=
代入数据得:a=m/s2=0.31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