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3-3全册导学案(打包2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3-3全册导学案(打包2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8-26 15:36:50

文档简介

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热学 课型 复习 课时 15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 讲练结合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例题1.已知阿佛伽德罗常数为N,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kg/mol),该物质的密度为ρ(kg/m3),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ρN B.1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C.该物质1个分子的质量是(kg) D.该物质1个分子占有的空间是(m3)练习1.若以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①② ③④ 其中( ) 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C.②和④都是正确的; 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例2、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的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B.乙分子从a到c做匀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C.乙分子从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D.乙分子到达c时,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最小为零练习2.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势能变化情况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B.分子势能不断减小C.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例题3、(2009年北京卷)13.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练习3、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用眼睛可直接观察到;B、布朗运动在冬天观察不到;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在室内看到的尘埃不停的运动是布朗运动例4.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平衡态,此时其压强为p0,欲使气体状态发生变化后压强仍为p0,通过下列过程能够实现的是( )A.先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升温,再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压缩B.先保持体积不变,使压强降低,再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膨胀C.先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膨胀,再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升温D.先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压缩,再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降温练习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1、V1、T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2、V2、T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p2,V1=2V2,T1=T2 B.p1=p2,V1=V2,T1=2T2C.p1=2p2,V1=2V2,T1=2T2 D.p1=2p2,V1=V2,T1=2T2课堂自主检测8.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B.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减小C.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必定增大D.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可能增大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相同,任何分子的平均速率都相同B.不管分子间距离是否大于r0(r0是平衡位置分子距离),只要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就减小,反之分子势能就增加C.10个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这10个分子的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中的每一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一定大于温度低的物体中每一个分子的速率4.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分子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变大时分子势能变小B.当分子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变大C.分子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D.分子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12、(10四川卷)1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 A.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 B.钢绳不易被拉断C.水不容易被压缩 D.空气容易被压缩11.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2.如图所示,为质量恒定的某种气体的p-T图,A、B、C三态中体积最大的状态是( )A.A状态 B.B状态 C.C状态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气体的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8.一定质量气体作等容变化,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压强减小,这时 ( )A.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B.分子与器壁碰撞时,对器壁的总冲量减小C.分子平均密度变小了 D.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减少13.在粗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①取油酸1.00mL注入250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的酒精溶液。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③在水盘内注入蒸馏水,静置后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油膜。④测得此油膜面积为3.60×102cm2。(1)这种粗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 ,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 油膜面积可视为 ,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分子的 。(2)利用数据可求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
b
c
d
a
O
F
x
PAGE
2
2011年 4 月 14日 星期四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高二物理期中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是观察布朗运动时每隔30,记录1次的微粒位置连线图,开始时微粒在位置1,以后的位置依次是2、3、4、……,由此图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此图反映了观察时间内微粒的运动轨迹
B.此图只是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是无规则运动
C.若在第75 s再观察一次,微粒应处于位置3和位置4连线的中点
D.微粒在从位置7到位置8的这30 s,内运动得最快
2、一定量的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了8×104J的功,气体的内能减少了1.2×105J,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W=8×104J,ΔU =1.2×105J ,Q=4×104J
B.W=8×104J,ΔU =-1.2×105J ,Q=-2×105J
C.W=-8×104J,ΔU =1.2×105J ,Q=2×104J
D.W=-8×104J,ΔU =-1.2×105J ,Q=-4×104J
3.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理想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内能不改变,因而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4.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
B.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
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若两个分子间距离越来越大,则分子势能亦越来越大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有一分子a从无穷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分子力为零处时,a具有的动能一定最大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必增加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必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减少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7.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正确的说法是:( )
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密,所以有收缩趋势
B.液体表面分子分布和内部相同,所以有收缩趋势
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稀,所以有收缩趋势
D.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分子的斥力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二、多项选择题:
8.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B.多晶体也具有各向异性
C.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
D.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不同的
9.一定质量的气体处于平衡态I,现设法使其温度降低而压强增大,达到平衡态II,则:( )
A.状态I时气体的密度比状态II时气体的密度大
B.状态I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II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大
C.从状态I到状态II过程中气体要向外放热
D.从状态I到状态II过程中气体要对外做功
10.用密闭活塞封闭在汽缸内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如果与外界没有热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C.若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增大,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D.若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增大,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减小
11.如图所示,将一空的薄金属圆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设水温均匀且恒定,且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空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发现筒内空气体积在不断减小,则下面说法中正确是( )
A.筒内空气的压强在增大 B.筒内空气的温度在升高
C.筒内空气向外界放热 D.筒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12.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保持气体的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B.如果保持气体的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C.如果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D.如果保持气体的压强不变,温度越高,体积越小
13、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述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A.表面张力是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方向与液面相平行
B.表面张力是液面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体现
C.表面层里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D.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要使液面收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答案
三、简答题:
14.某运动员吸一口气,吸进400cm3的空气,据此估算他所吸进的空气分子的总数为 个.已知1mol气体处于标准状态时的体积是22.4L.(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5.若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做1500 J的功,可使其温度升高5℃.改用热传递的方式,使气体温度同样升高5℃,那么气体应吸收 J的热量.如果对该气体做了2000 J的功,其温度升高了8℃,表明该过程中,气体还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J.
16、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条件下得出体积V与压强P的数据如下表:
V(m3) 1.00 0.50 0.40 0.25 0.20
P(×105Pa) 1.45 3.10 3.95 5.98 7.70
、根据所给数据在坐标纸上(如图8—30)
画出P—1/V图线,说明可得结论是
(2)、由所做图线,求P=8.85×105Pa时
该气体体积是 。
(3)、该图线斜率大小和温度的关系
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 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4.2×105J的热量,同时气体对外做了6×105J的功,问:(1)物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变化量是多少?
(2)分子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
(3)分子的平均动能是增加还是减少?
18.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将4mL的纯油酸溶液滴入20L无水酒精溶液中充分混合.注射器中1mL的上述混合溶液可分50滴均匀滴出,将其中的1滴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0mm.试解答下列问题,结果均取一位有效数字。
①油酸膜的面积约是多少
②已知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请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1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则:
①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
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是多大?
③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图8—30
10
8
6
2
P/(×105Pa)
1/V/(1/m3)
0
2
4
4
6
8
10
PAGE
2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固体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1
【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与物理性质上的差别。2 .知道晶体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通常说的晶体及性质是指单晶体,多晶体的性质与非晶体类似。3.能用晶体的空间点阵说明其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学习重点】 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与物理性质上的差别。
【学习难点】 能用晶体的空间点阵说明其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5分钟)课前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九章第4节P32至P34。“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1. 固体的分类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矾等 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还有: 等。晶体又分为 和 :单晶体: 叫做单晶体,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多晶体: ,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 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4. 晶体的微观结构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 。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1、 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外形特征物理性质2、单晶体和多晶体的比较单晶体多晶体外形特征物理性质3、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 固体液体气体体积对比110单个分子表现局部(小区域)表现宏观性质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下列物质中, 是晶体; 是非晶体;其中 属于单晶体;而 属于多晶体。①塑料;②明矾;③松香;④玻璃;⑤CuSO4·5H2O;⑥冰糖;⑦糖果;⑧单晶硅;⑨铝块;⑩橡胶。一固体外形是规则的六面体,则它 ( )A.一定是单晶体   B.一定是多晶体   C.一定是非晶体  D.可能是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3.下列关于各向异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各向异性是指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B.各向异性是指非晶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的关系C.各向异性是指多晶体的内部结构与方向有关D.各向异性是指晶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的关系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表现为晶体或非晶体B.晶体内部物质微粒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内部物质微粒排列是不规则的C.晶体内部的微粒是静止的,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着D.在物质内部的各个平面上,微粒数相等的是晶体,微粒数不等的是非晶体5.如图所示,甲、乙两种薄片的表面分别涂有薄薄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分别接触这两种薄片,接触点周围熔化了的石蜡的形状分别如图所示。对这两种薄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熔点一定高于乙的熔点B.甲片一定是晶体C.乙片一定是非晶体 D.以上说法都错 6.关于石墨与金刚石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与金刚石是由不同物质生成的不同晶体B.石墨和金刚石是由同种物质生成的不同微观结构的晶体 C.金刚石中原子间作用力比石墨的大,金刚石有很大的硬度D.金刚石是单晶体,石墨是多晶体 9.由同种物质微粒组成但微观结构不同的两种晶体,这两种晶体一定是 A.物理性质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B.物理性质不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物理性质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物理性质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10.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物质必定是晶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的可能是多晶体C.同种物质,有晶体也有非晶体D.将许多单晶体杂乱堆积在一起就变为非晶体了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36问题与练习2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PAGE
2
2011年 4 月 12日 星期二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热学 课型 复习 课时 16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 讲练结合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7、(2009年山东卷)3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0.3m3,TA=TB=300K、TB=400K。(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2)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3)没A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BC过 气体 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说明原因。11、(重庆卷)15.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放水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A从外界吸热 B对外界做负功C 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D内能增加13、(福建卷)28.(1)1859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后来有许多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若以横坐标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某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绝热(即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一可以活动的绝热活塞。今对活塞施以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气体的体积减小。若忽略活塞与容器壁间的摩擦力,则被密封的气体 。(填选项前的字母) A.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减少B.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加D.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内能增加 14、(广东卷)14.图3是密闭的气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J,缸内气体的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J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J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J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J6、(2009年广东物理)13.(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___转变成内能。(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10。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10、(2009年重庆卷)14.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B 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D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11、(2009年江苏物理)12.A(1)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气体组成的系统地熵增加(2)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J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J的功,同时吸收了0.3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 J(10江苏卷)(2)在将空气压缩装入气瓶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做了24kJ的功。现潜水员背着该气瓶缓慢地潜入海底,若在此过程中,瓶中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且放出了5kJ的热量。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共减小 kJ,空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总热量为 kJ。10、(海南卷)1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A)当一定质量的气体吸热时,其内能可能减小(B)玻璃、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晶体,木炭是非晶体(C)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当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所受其它分子作用力的合力总是指向液体内部(E)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数和气体温度有关12、(2009年海南物理)17.(I)(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www. (A)气体的内能是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之和; (B)气体的温度变化时,其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间势能也随之改变; (C)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E)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分子每秒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 (F)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
PAGE
1
2011年 4 月 14日 星期四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内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5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时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2、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分子力做功。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学习重点】 1、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分子力做功。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学习难点】 能够区别内能和机械能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0分钟)课前自主学习一、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章第4节P14至P16。“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1.什么是分子动能?什么是分子平均动能?为什么说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2.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大小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是什么?如图分子势能变化曲线说明什么问题?分子势能最小值一定为零吗?分子势能的变化与物体体积有什么关系? 3.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对内能有什么影响?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1.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有哪些?例1 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动能与分子的势能的和叫做这个分子的内能B.物体内分子势能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C.物体的速度增大时,物体的内能增大D.物体的动能减小时,物体的温度可能增加3、 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内能较大 B.氢气的内能较大C.两者的内能相等 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B.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C.物体在热胀冷缩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D.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分子势能越来越小2.关于物体内能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一个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叫物体的内能 B.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C.一个物体当它的机械能发生变化时,其内能也一定发生变化 D.一个物体的内能,与它的机械能多少有关 3.一定质量的0 ℃的水在凝结成0 ℃的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它内能的变化是( )A.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分子势能减少 B.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加 C.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加 D.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减少 4.对温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温度的高低是由人的感觉决定的 B.物体的内能越大,则温度越高 C.分子的平均速率大的物体的温度比分子平均速率小的物体的温度高D.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物体的温度越高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内能不可能为零B.温度相同且质量也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C.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D.0℃的冰的内能比等质量的0℃的水的内能大6.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有内能,必有机械能 B.物体的内能为零时,机械能可以不为零C.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却不能为零D.光滑水平面上加速运行的物体,由于速度增大,每个分子速度也增大了,所以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内能和机械能都增大7.由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可知( )A.当r<r0时,r越小,则Ep越小 B.当r>r0时,r越小,则Ep越大C.当r=r0时,Ep最小 D.当r→∞时,Ep最小8.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动能的标志,动能越大的分子其温度也就越高 B.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13问题与练习2、3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PAGE
1
2011年 3 月 25 日 星期五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第7章第1节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导学案】
1、给你一张8开的白纸(面积约为教科书的2倍)、一把直尺,如何能较为准确的测出白纸的厚度?说说你的测量方案。
2、给你一桶沙子,体积约为1L,已知每粒沙子的直径约为0.5mm,如果要把沙子一粒紧挨着一粒平铺到水平面上,则可以铺多大面积?
3、如果平铺的沙子在边长1米的磁砖地面上所形成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则如何来估算所铺的面积大小?如果将图中的方格再切分成连长为0.25米,则估算出来的面积是否会更精确一些?
4、有一个内径1米的立方体箱子,里面装满了直径5cm的小球,则小球的个数是多少?
【交流讨论】
例1:若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铁的密度是7.8×103kg/m3,试求质量是1g的铁块中铁原子的数目(取1位有效数字)。
例2、是否可以利用上述数据计算出铁原子的直径?
【巩固练习】
1、教材P4:1、2、4题
2、体积是10-4cm3的油滴滴于水中,若展开成一单分子油膜,则油膜面积的数量级是( )
A.102cm2 B.104cm2 C.106cm2 D. 108cm2
3、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3kg/mol。体积是4.5cm3的铜块中,含有多少原子?并估算铜分子直径的大小。
第7章第2节 分子的热运动
【导学案】
1、一个装满小球的箱子,里面是否有空隙?
2、给你一桶沙子,如何证明装满小球的箱子里有空隙?
3、把一杯水和一杯酒精用图示装置连接起来,打开阀门后,两边都变成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了,这个现象能说明些什么?
【交流讨论】
1、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分子的运动吗?
2、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吗?
3、布朗微粒是被谁无规则撞击而造成的?
4、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谁的无规则运动?
【巩固练习】
1、教材P4:1、2、3题
2、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内的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D.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
E、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F、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G、在较暗的室内,从窗口照射下的阳光下可以看到漂动的灰尘,这些灰尘所做的运动是布朗运动
第7章第3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
【导学案】
1、我们去一瓶酒精和一瓶矿泉水,然后把它们倒进同一个比较大的容器里,之后再分装回刚才的两个瓶子里,看看有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五香咸鸭蛋的腌制:取花椒、桂皮、茴香、生姜、精盐,用等量水煮沸20分钟,倒入一瓷坛内,将洗净的鸭蛋泡入,封严坛口,40天后即可煮食。
茶叶蛋的制作:适量的水(以漫过鸡蛋为宜),放入茶叶、八角、桂枝、甘草等调味品及鸡蛋,同煮至鸡蛋8成熟捞出,用筷子轻敲蛋壳,使其产生裂纹,再放回汤汁中煮10分钟。
⑴为何茶叶蛋的制作周期短,而咸鸭蛋却长?
⑵为何鸡蛋直接煮熟了蘸调味品吃的时候却不如茶叶蛋口味好?
⑶为何要把蛋壳敲裂了再煮?这说明什么?
3、分子间虽然有空隙,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这说明什么;用力拉伸物体,物体内要产生反抗拉伸的力,这又说明什么?
【交流讨论】
1、分子间有引力,但分子间还是有空隙,说明他们没有能紧紧吸在一起,这说明 。用力压缩物体,我们会感受到物体内要产生反抗压缩的力(弹力),这就是物体内 的宏观表现。
2、分子间同时存在着 ,他们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研读教材之后,请你把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图画在右面的虚线框里。
★①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此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
②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此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 ;

4、热学研究的两个方面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5、统计规律的含义:
7、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统计规律的普遍性.
【随堂练习】
1、当物体被拉伸时,物体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是( )
  A.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得更快
  B.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更快
  C.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D.斥力消失,只有引力
2、两个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忽略),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靠近甲,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整个过程中( )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
  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巩固练习】
1、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其中r0为分子间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
A、两个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B、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C、压缩物体时,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D、拉伸物体时,分子斥力和引力都要减小.
2、表面平滑的太空飞行器在太空中互相摩擦时,很容易发生“黏合”现象,这是由于( )
A、摩擦生热的作用 B、化学反应的作用 C、分子力的作用. D、万有引力的作用
3、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
A、一般固体难于拉伸,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一般液体易于流动和变成小液滴,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
C、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费力,说明压缩后的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D、高压密闭的钢筒的油沿筒壁渗出,说明钢分子对油分子有斥力
4、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不确的是(其中r0为分子间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
A、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之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0可以看做分子直径的大小,其数量级为10-10m.
C、两个分子间距离由较远减小到r=r0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力为引力.
D、两个分子间距离由极小逐渐增大到r=r0过程中,引力和斥力都同时减小,分子力斥力.
5、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
A、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
B、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
C、光滑的铅块经过挤压后黏在一起
.D、用电焊把两块铁焊在一起.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气体的等温变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7
【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气体的等温变化。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2、理解p-V图上等温变化的图象及其物理意义,知道p-V图上不同温度的等温线如何表示。3、会用玻意耳定律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知道什么是气体的等温变化。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学习难点】 会用玻意耳定律进行计算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0分钟)课前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章第4节P18至P19。“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什么是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的内容: (3)玻意耳定律的表达式: (4)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为(5)等温线的物理意义: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例1: 一贮气筒内装有25L、1.0×105 Pa 的空气,现想使筒内气体压强增至4.0×105Pa,且保持温度不变,那么应向筒内再打入 L、1.0×105 Pa 的相同温度的气体。例题2、(江苏卷)为了将空气装入气瓶内,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和体积V关系的是 例3. 如图8.1—2所示,A、B 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两条等温线上的两个状态点,这两点与坐标原点O 和对应坐标轴上的VA、VB坐标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分别为SA 、SB,对应温度分别为TA和TB,则 ( )SA > SB TA > TB SA = SB TA < TB SA < SB TA < TBSA > SB TA < TB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在验证“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实验中,下列四个因素中对实验的准确性影响最小的是( )A.针筒封口处漏气 B.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针筒C.针筒壁与活塞之间存在 D.实验过程中用手去握针筒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做等温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有:( )A、气体的体积 B、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C、气体的压强 D、分子总数3.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状态A变到状态B的过程如图8.1—7所示,A、B位于同一双曲线上,则此变化过程中,温度 ( )A、一直下降 B、先上升后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 D、一直上升 例题 3、(上海物理)如图,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气体,气柱长度为H,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若温度保持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上提起一段距离,则( )A、h、H均变大 B、h、H均变小C、h变大H变小 D、h变小H变大5、如图8.1—10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同种气体,分别以恒定的温度t1和t2等温变化,变化过程分别用图中等温线1和2表示,如m1=m2,则t1____t2 ;如t1=t2,则m1______m2,(填“>”“=”或“<”)6、 某容器的容积是5L,里面所装气体的压强为1.0×106 Pa,如果温度保持不变,把容器开关打开以后,容器里剩下的气体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1.0×105 Pa)7、在A、B两个注射器中分别封闭1.0×105 Pa、300mL与1.0×105 Pa、400mL的空气,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将他们的体积缓慢地压缩一半,其压强分别为多少?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13问题与练习2、3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PAGE
2
2011年 4 月 6日 星期三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0
【学习目标】 (1) 理解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分子速率按一定规律分布。(2) 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3)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
【学习重点】 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
【学习难点】 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5分钟)课前自主学习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分子间的距离气体分子间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 左右,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弱,通常认为气体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跟器壁碰撞外,不受力而作 运动。2、分子的运动(1)分子间频繁的发生碰撞,使每个分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频繁的改变。分子的运动 ,在某一时刻,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而且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都 。(2)每个气体分子都在作 运动,常温下大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达到数百米每秒。3、气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与分子的平均动能EK成 ,即:T=aEK(式中a是比例常数)。这表明温度是 的标志。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1、气体压强的产生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的 而产生的。 2、压强的大小气体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 3、影响气体压强的两个因素(1)气体分子的 。气体的温度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就大,每个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给器壁的冲力就大。(2)气体分子的 ,即气体分子数密度。气体分子密度大,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就多。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1、玻意耳定律一定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 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小时,分子的 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2、查理定律一定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 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 ,气体的压强增大。3、盖—吕萨克定律一定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 ,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 ,使分子的密集程度 ,才能保持压强不变。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例1、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理想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应该是 ( )A、每个气体分子速率都相等B、每个气体分子速率一般都不相等,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数目很少C、每个气体分子速率一般都不相等,但在不同速率范围内,分子数的分布是均匀的D、每个气体分子速率一般都不相等,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数目很多例2、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一定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一定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可以不变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下列有关气体的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气体分子的密度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可能减小。3.x y两容器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氦气,已知x容器中氦气的温度高于y中氦气的温度,但压强却低于y中氦气的压强.由此可知 ( )A . x中氦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大于y中氦气分子的平均动能.B. x中每个氦分子的动能一定大于y 中的每个氦分子的动能.C. x中动能大的氦气分子数一定大于y中动能大的氦气分子数.D. x中氦分子的热运动一定比y中氦分子的热运动剧烈.4.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用p、 V、 T 分别表示气压强 体积和温度,则有 ( )A、若T不变,p 增大,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若p不变,V增大,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C、若p不变,T增大,则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减少.D、若V不变,p减小,则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减少.5、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B. 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 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D. 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其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因此(1) (2) ,从而导致气体的压强增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体积就是每个气体分子体积之和B. 气体压强的大小,只取决于分子平均速率C. 温度升高,大量气体分子中速率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多,分子平均速率增大D.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一定,体积减小,分子密度增大9、气体能充满它所能达到的空间是因为气体分子间_______ 大,分子间 ______ 十分微弱,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10、由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规律,可知气体温度高时也有速率______的分子,温度低时椰油速率______的分子。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30问题与练习2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PAGE
2
2011年 4 月 8日 星期五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8
【学习目标】 掌握查理定律及其应用,理解P—T图象的意义掌握盖 吕萨克定律及其应用,理解V—T图象的意义
【学习重点】 查理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图象及适用条件
【学习难点】 气体压强和摄氏温度不成正比,压强增量和摄氏温度成正比;气体原来的压强、气体在零摄氏度的压强,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0分钟)课前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章第4节P21至P22。“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1、概念:(1)等容变化: 叫等容变化。 (2)等压变化: 叫等压变化。2、查理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 情况下, 与热力学温度成 比。(2)公式: 或 3、盖·吕萨克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 情况下, 与热力学温度成 比。(2)公式: 或 4、等容线:(1)等容线: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容变化过程中, 叫等容线(2)一定质量的气体的p—T图线其延长线过原点,斜率反映 5、等压线:(1)定义: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压变化过程中, 的图象叫等压线(2)一定质量的气体的V—T图线其延长线过 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典型探究例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把它的温度由原来的27℃升到127℃,这时该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A. 3倍 B. 4倍 C. 4/3倍 D. 3/4倍练习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它的压强增加量A. 相同 B. 逐渐增大 C. 逐渐减小 D. 成正比例增大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由0℃升高到10℃时, 其压强的增量为△p1,当它由100℃升高到110℃时,所增压强为△p2,则△p1与△p2之比是A. 10:1 B. 373:273 C.1:1 D. 383:283例2、如图8.2—10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管,右侧直管中有一部分空气被一段水银柱与外界隔开,若在左管中再注入一些水银,平衡后则下部两侧水银面A、B高度差h减小h增大右侧封闭气柱体积变小水银面A、B高度差h不变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下面图中描述一定质量的气体做等容变化的过程的图线是( )一个密闭的钢管内装有空气,在温度为200C时,压强为1atm,若温度上升到800C,管内空气的压强为( )A、4atm B、1atm/4 C、1.2atm D、5atm/6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变化中体积增大了1/2,若气体原来温度为270C,则温度的变化是( )A、升高450K B、升高了1500C C、升高了40.50C D、升高了4500C4、如图8—19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A经B到状态C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PA>PB B、PC<PBC、PA>PC D、PC>PB5、如图8—20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A经B到状态C的P—T图象,由图象可知( )A、VA=VB B、VB=VC C、VB<VC D、VA>VC6、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下列有关气体的状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每升高10C,压强的增加是原来压强的1/273B、温度每升高10C,压强的增加是00C时压强的1/273C、气体压强和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D、气体压强与摄氏温度成正比7、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必须使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温度变化到   ℃时,才能使它的体积变为在273℃时的体积的一半。如图8.2—11所示,汽缸中封闭着温度为100℃的空气,一重物用绳索经滑轮跟缸中活塞相连接,重物和活塞都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活塞离气缸底的高度为10cm,如果缸内空气变为0℃,重物将上升    cm。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13问题与练习1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P
T
O
P
T
O
P
T
O
P
O
t/0C
-273
A B C D
P
O
T
A
B
图8—20
C
V
O
T
A
B
C
图8—19
PAGE
2
2011年 4 月 6日 星期三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知道用油膜法测定分子大小的原理和方法,知道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知道分子大小、质量的数量级。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会用这一常数进行有关计算或估算;领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纽带。3、坚持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 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的关系。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
【学习难点】 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的关系。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0分钟)课前自主学习一、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章第1节P2至P4。“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怎样估算又算分子的大小呢 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原理是什么呢/如何获得很小的一滴油酸?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如何测量油膜扩散开来的面积?痱子粉或石膏粉的作用是什么?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多大 如何计算分子的大小,分子的体积的数量级多大?展示导思(2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例1(教材P4问题与练习)已知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则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为多大?一摩尔水的体积为,如果水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那么一摩尔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是多少个?思考与交流:1、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是什么?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M和阿伏伽德罗常数NA,怎样求出单个分子的质量?已知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质量M,如何估算出分子数?例2 水的分子量是18,水的密度,阿伏加德罗常数,则(1)水的摩尔质量M=________或M=______;(2)水的摩尔体积V=________;(3)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_________kg;(4)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__________;(5)将水分子看做是个球体,水分子的直径d=________m,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都是___________m。例3 已知金刚石的密度为ρ=3.5×103 kg/m3,现有一块体积为4.0×10-8m3的一小块金刚石,它含有多少个碳原子 假如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紧密地挨在一起,试估算碳原子的直径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检测导练(10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体积为10-4 cm3的油滴,滴在水面上展开成单分子油膜,则油膜面积的数量级为 ( )A.108 cm2 B.106 cm2 C.104 cm2 D.102 cm2 2.已知铜的密度为,原子量为64,通过估算可知铜中的每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 )A.  B. C.  D.3.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 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 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4.某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每个分子的质量和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分子数分别是( )A.NA/M ρNA/M B.M/NA MNA/ρC.NA/M M/ρNA D.M/NA ρNA/M5.阿伏加德罗常数是NA,铜的摩尔质量是M,铜的密度是ρ,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 m3铜所含的原子数目是ρNA/M B.1 kg铜所含的原子数目是ρNA C.1个铜原子的原子质量是M/NA D.1个铜原子占有体积是M/(NAρ) 6.冰的摩尔质量为,冰的密度为,那么冰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  7.水的摩尔质量为,则水中含有的水分子的个数是    ,1个水分子的质量是    。8. 由油滴实验测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1.12×10-9m,已知油酸的密度为6.37×102kg/m3。油酸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由此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9. 铁的密度是7。8×103kg/m3,有一小块铁的体积是5.7×10-8m3,这块铁中含有    个原子。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43问题与练习1,2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PAGE
2
2011年 3 月 22 日 星期一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全章复习
学习目标: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能通过实验测分子的大小
3、理解内能的概念
一、知识整理:
分子动理论
2、温度和温标:
3、内能:
二、例题精讲:
例1:一滴石油体积为10-3cm3,把它滴在平静的湖面上,扩散成面积为2.5m2的单分子层油膜,则石油的半径为多少?(2×10-10m)
例2、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到的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 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小
B.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大
C.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三、课题练习:
1、两个分子从靠近的不能再近的位置开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到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这一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B.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
C.分子间的作用力在逐渐减小 D.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零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佛加德罗常数
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3、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4、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内能较大 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的内能相等 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5、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引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则( )
A、F引和F斥同时存在的.
B、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表现为引力
C、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小,F斥越大,故表现为斥力
D、分子间距离越大,F引越大,F斥越小,故表现为引力
6.在25℃左右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温度计示数上升 B.温度计示数下降
C.温度计示数不变 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7、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布朗运动是否显著与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无关
C.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8、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不考虑分子间的势能,则( )
A.氧气的内能较大 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内能相等 D.氢气分子的平 均动能较大
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物体做加速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也越来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根据水的密度为ρ=1.0×103kg/m3和水的摩尔质量M=1.8×10-2kg,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mol-1,估算水分子的质量和水分子的直径。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成悬浮颗粒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悬浮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C.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4.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 )
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 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 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5.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分子间
有空隙,才可以将物体压缩
B.实际上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就表
现为斥力
C.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力为零;当r>r0时分子力为引力
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
6.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kg/mol),该物质的密度为ρ(kg/m3),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ρN B.1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
C.该物质1个分子的质量是(kg) D.该物质1个分子占有的空间是(m3)
二、填空题
9.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纯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一滴油酸溶液中含纯油酸的质量为m,一滴油酸溶液滴在水面上扩散后形成的纯油酸油膜最大面积为S,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以上各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对于油酸分子的直径和分子数量有如下判断:
①油酸分子直径d= ②油酸分子直径d=
③一滴油酸溶液中所含油酸分子数n= 一滴油酸溶液中所含油酸分子数n=
以上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10.(6分)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若分子间引力、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规律分别为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r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11.(8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
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 1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 ml,用注
射器测得 l ml上述溶液有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
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
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 cm,则可求
得:
(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cm2.
(2)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______________ m.(结果保留两位有
效数字)
(3)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的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这种油的密度为,摩尔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阿伏加德罗常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什么是扩散?
B:什么是布朗运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相邻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和_____,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________。
1)热力学系统:
2)外界
3)状态参量:
4)平衡态:
5)热平衡:
6)热平衡定律:
7)温度:
8)温标:
9)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
分子动能:
影响因素:
分子势能:
影响因素:
3)内能:
PAGE
3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温度与温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什么是热平衡,什么是热平衡定律。2、知道温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3、理解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转换关系。
【学习重点】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学习难点】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0分钟)课前自主学习一、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章第4节P10至P12。“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1、什么是平衡态?需要用那些状态参量来描述平衡态?2.温度的宏观和微观含义分别是什么?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温度的特点是什么?热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3.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哪些?温度的数值表示叫做温标,常用的温标有哪些?他们的区别是什么?4、 叫热力学温度。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 展示导思(2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例1、摄氏温度100℃即热力学温度______K,热力学温度100K即摄氏温度________℃。若某气体从-5℃升温到5℃,则按热力学温标计算温度的增加量ΔT=__________K。针对训练、温度计所用测量温度的物质应具备之条件为( )A.它必须是液体或气体 B.它因冷热而改变的特性要有重复性C.它因冷热所产生的效应须相当明显D.当它与其他物体接触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热平衡。检测导练(10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两个物体放在一起彼此接触,它们若不发生热传递,其原因是( )A.它们的内能相同 B.它们的比热相同C.它们的分子总动能相同 D.它们的温度相同2.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 ℃B.热力学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和摄氏温度是相同的 C.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 D.1℃就是1 K3.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C.以上两种温度计都可以 D.以上两种温度计都不行4.在25℃左右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温度计示数上升 B.温度计示数下降C.温度计示数不变 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5.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摄氏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7.一支读数为37.8℃的体温计,不经甩过,先后依次测量两个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和38℃,那么这支体温计的读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液体温度计越精确,则其玻璃泡的容积与细管的容积相差必定越(填“大”或“小”)_______________,此时玻璃泡里的液体有微小的膨胀,细管里的液柱 。9.关于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B.温度是物体内大量分子平均速率的标志C.温度是物体内大量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D.温度在两个物体之间会传递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B.温度相同的棉花和石头相接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C.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则b、c 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D.两物体温度相同,可以说两物体达到热平衡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13问题与练习2、3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PAGE
1
2011年 3 月 25 日 星期五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热学 课型 复习 课时 15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 讲练结合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10江苏卷)(3)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kg/和2.1kg/,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k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6.02。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L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3、(2009年北京卷)13.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1、(10全国卷Ⅰ)19.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当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5、(10上海物理)1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则( )(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12、(10四川卷)1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 A.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 B.钢绳不易被拉断C.水不容易被压缩 D.空气容易被压缩2、(10全国卷Ⅱ)16.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 隔开a 、 b两部分。已知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 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 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 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3、(10上海理综)6.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 )。A.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C.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D.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4、(上海物理)10.如图,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气体,气柱长度为l,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若温度保持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上提起一段距离,则( )(A)h、l均变大 (B)h、l均变小(C)h变大l变小 (D)h变小l变大6、(上海物理)1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垂直于ab且与水平轴平行,da和bc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A)ab过程中不断增加(B)bc过程中保持不变(C)cd过程中不断增加(D)da过程中保持不变15、(广东卷)15.如图4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设温度不变,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细管中被封闭的空气体积不变,压强变小 B.体积变小,压强变大C.体积不变,压强变大 D.体积变小,压强变小1、(2009年全国卷Ⅰ)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最 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 ( http: / / hfwq. )一定增大4、(2009年上海物理)2.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温度和体积 (B)体积和压强 (C)温度和压强 (D)压强和温度9、(10江苏卷)12.A. w w w.ks5 u .c om(1)为了将空气装入气瓶内,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和体积V关系的是 。 HYPERLINK "http://hfwq." 7、(2009年山东卷)3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0.3m3,TA=TB=300K、TB=400K。(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2)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3)没A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BC过 气体 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说明原因。11、(重庆卷)15.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放水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A从外界吸热 B对外界做负功C 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D内能增加13、(福建卷)28.(1)1859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后来有许多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若以横坐标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某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绝热(即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一可以活动的绝热活塞。今对活塞施以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气体的体积减小。若忽略活塞与容器壁间的摩擦力,则被密封的气体 。(填选项前的字母) A.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减少B.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加D.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内能增加 14、(广东卷)14.图3是密闭的气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J,缸内气体的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J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J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J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J6、(2009年广东物理)13.(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___转变成内能。(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10。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10、(2009年重庆卷)14.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B 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D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11、(2009年江苏物理)12.A(1)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气体组成的系统地熵增加(2)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J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J的功,同时吸收了0.3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 J(10江苏卷)(2)在将空气压缩装入气瓶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做了24kJ的功。现潜水员背着该气瓶缓慢地潜入海底,若在此过程中,瓶中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且放出了5kJ的热量。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共减小 kJ,空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总热量为 kJ。10、(海南卷)1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A)当一定质量的气体吸热时,其内能可能减小(B)玻璃、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晶体,木炭是非晶体(C)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当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所受其它分子作用力的合力总是指向液体内部(E)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数和气体温度有关12、(2009年海南物理)17.(I)(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www. (A)气体的内能是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之和; (B)气体的温度变化时,其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间势能也随之改变; (C)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E)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分子每秒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 (F)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
PAGE
3
2011年 4 月 14日 星期四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B . (选修模块 3 一4) ( 12 分) ( l )一个摆长为 L 的单摆做简谐运动,若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取t=0),当 t =时, 摆球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则单摆的位移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是
( 2 )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波在 tl = 0 时刻的图象,此时波中质点 M 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到 t2 = 0 . 65s 时质点 M 恰好第 4 次到达y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则该波的传播方向为 ,波速为 m/s .
( 3 )一组平行的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光线 I 沿直线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光线 Ⅱ的入射点为 A , 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一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 R , 0A =,玻璃的折射率.求两条光线射出玻璃后的交点与O点的距离.
A.(选修模块3-3)(1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温度逐渐降低,并最终达到绝对零度
B.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大而斥力变小
C.有规则外形的物体是晶体
D.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状态A与状态B 的体积关系为VA_ ▲ _V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若从A状态到C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了100J的功,则此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冬天到了,很多同学用热水袋取暖。现有某一热水袋内水的体积约为400cm3,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数目约为 ▲ 个。(计算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已知1mol水的质量约为18g,阿伏伽德罗常数取6.0×1023mol-1)
B.(选修模块3-4)(1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波是纵波
B.在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进行调谐和解调
C.在白炽灯的照射下从两块捏紧的玻璃板表面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D.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长
(2)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t=0时刻的波动图象,已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大小为0.4m/s。则在图示时刻质点a、b所受的回复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 ,此时刻起,质点c的振动方程是:__▲__ cm。
(3)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棱镜的折射率,ABC表示待测直角棱镜的横截面,棱镜的顶角为,紧贴直角边AC是一块平面镜,一光线SO射到棱镜的AB面上,适当调整SO的方向,当SO与AB成角时,从AB面射出的光线与SO重合,在这种情况下仅需则棱镜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___。
A.(选修模块3-3)(12分)
(1)D (4分) (2)小于 (2分) 吸热 (2分) (3)1×1025(4分)
B.(选修模块3-4)(12分)
(1)C (4分) (2)2:1(2分) y= 15cos10πt (2分) (3)(4分)
12.选修3-3:
(1)判断以下说法正误,请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或“√”
A.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
B.两个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前阶段分子力做正功,后阶段外力克服分子力做功。
C.晶体熔化过程中,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空间点阵,增加分子势能,而分子平均动能却保持不变,所以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空间点阵,熔化时不需要去破坏空间点阵,吸收的热量主要转化为分子的动能,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在热传导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E.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除了相互碰撞或者跟器壁碰撞外,气体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子的运动杂乱无章,在某一时刻,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不均等。
F.一由不导热的器壁做成的容器,被不导热的隔板分成甲、乙两室。甲室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温度为T的气体,乙室为真空,如图所示。提起隔板,让甲室中的气体进入乙室,若甲室中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则提起隔板后当气体重新达到平衡时,其温度仍为T。
(2)在图所示的气缸中封闭着温度为100℃的空气, 一重物用绳索经滑轮与缸中活塞相连接, 重物和活塞均处于平衡状态, 这时活塞离缸底的高度为10 cm,如果缸内空气变为0℃, 问:
①重物是上升还是下降?
②这时重物将从原处移动多少厘米 (设活塞与气缸壁间无摩擦)
13.选修3-4:
(1)如图所示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甲波向左传,乙波向右传. 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误,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或“√”
A.两列波的波长一样大
B.甲波的频率f1比乙波的频率f2大
C.由于两波振幅不等,故两列波相遇时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D.两列波同时传到坐标原点
E.x=0.2cm处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向+y方向
F.两列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且x=0.5cm处为振动加强的点
(2)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横截面如图所示,O为圆心,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当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5°.一束与MN平面成45°的平行光束射到玻璃的半圆柱面上,经玻璃折射后,有部分光能从MN平面上射出.求能从MN射出的光束的宽度为多少
12.选修3-3:
(1)(6分)判断以下说法正误,请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或“√”
A.(×) B.(√) C.(√) D.(√) E.(× )F.(√) ……每空1分
(2)(6分)解: ①缸内气体温度降低, 压强减小, 故活塞下移, 重物上升.
②分析可知缸内气体作等压变化. 设活塞截面积为S cm2, 气体初态体积V1=10S cm3, 温度T1=373 K, 末态温度T2=273 K, 体积设为V2=hScm3 (h为活塞到缸底的距离)
据 可得h =7.4 cm
则重物上升高度Δh=10-7.4=2.6 cm
13.选修3-4:
(1)(6分)
A. (√ ) B. ( × ) C. ( × ) D. ( √ ) E. ( √ ) F. ( √ ) ……每空1分
(2)(6分)解:如下图所示,进入玻璃中的光线①垂直半球面,沿半径方向直达球心位置O,且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恰好在O点发生全反射.光线①左侧的光线(如:光线②)经球面折射后,射在MN上的入射角一定大于临界角,在MN上发生全反射,不能射出.
光线①右侧的光线经半球面折射后,射到MN面上的入射角均小于临界角,能从MN面上射出.
最右边射向半球的光线③与球面相切,入射角i=90°.
由折射定律知:sinr==
则r=45° ……3分
故光线③将垂直MN射出
所以在MN面上射出的光束宽度应是OE=Rsinr=R. ……3分
A.(选修模块3-3)(12分)
(1)以下说法正确是▲
A、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B、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
C、若容器中用活塞封闭着刚好饱和的一些水汽,当保持温度不变向下缓慢压活塞时,水汽的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D、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而分子间斥力减少
(2)如图所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气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活塞上方存有少量液体,将一细管插入液体,利用虹吸现象,使活塞上方液体缓慢流出,在此过程中,大气压强与外界的温度均保持不变,下列各个描述理想气体状变化的图像中与上述过程相符合的是 ▲ 图,该过程为 ▲ 过程(选填“吸热”、“放热”或“绝热”)
(3)如图,一集热箱里面封闭着一定量的气体,集热板作为箱的活塞且始终正对着太阳,其面积为S,在t时间内集热箱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数值为W,其内能增加了△U,不计封闭气体向外散的热,已知照射到集热板上太阳光的能量有50%被箱内气体吸收求:
①这段时间内集热箱里气体共吸收的热量;
②太阳光照在集热板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
B.(选修模块3-4)(12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只要有电场和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C.当物体运动的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和空间都要发生变化
D.当观测者靠近或远离波源时,感受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2) 一简谐横波以4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a 点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为 ▲ s;a点再过0.25s时的振动方向为 ▲ (y轴正方向/ y轴负方向)。
(3) 为测量一块等腰直角三棱镜ABC的折射率,用一束激光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向直角边AB边,如图所示。激光束进入棱镜后射到另直角边AC边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的折射率为多少?
12. A.(选修模块3-3)(12分)

12.B.(选修模块3-4)(12分)
(1)ACD(4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2) 1,y轴负方向(各2分) (3) (4分)
T/K
P/atm
A
B
C
O
A
B
C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4、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发现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学习重点】 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的成因
【学习难点】 理解布朗运动的成因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0分钟)课前自主学习一、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章第1节P2至P4。“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1、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_________________(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2、什么是布朗运动 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这是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3、、布朗运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4、布朗运动有哪几个特点?展示导思(2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1、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将做定向移动,还是无规则运动?温度差这样的外界因素能产生布朗运动吗?2、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分子的运动吗?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吗?布朗微粒是被谁无规则撞击而造成的?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谁的无规则运动?3、为什么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简述分子运动的特点4、表示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宏观物理量是什么?为什么?例1、在有关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B.布朗运动是组成固体微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针对训练 1、 关于扩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扩散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种气体之间B.扩散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种液体之间C.相互接触的固体之间也会产生扩散现象D.任何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都会产生扩散现象2、如图是观察记录做布朗运动的一个微粒的运动路线。从微粒在A点开始记录,每隔30s记录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D、E、F、G等点,则微粒在75s末时的位置 ( )A.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B.一定不在CD连线的中点C.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D.可能在CD连线以外的某点检测导练(10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关于扩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扩散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种气体之间B.扩散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种液体之间C.相互接触的固体之间也会产生扩散现象D.任何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都会产生扩散现象2、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的是( ) A.将米粉和面粉揉在一起做成一种食品原料B.放入水中的糖块过一会不见了,而水变甜了C.在高温条件下向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D.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经过较长时间后变小了3、在较暗的房间里,从射进来的阳光中,可以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这些微粒的运动( )A.是由于空气分子对微粒的不平衡性撞击引起的,属于布朗运动B.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扩散现象C.是微粒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D.是由于空气对流和重力引起的运动4、关于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由外界影响如震动,对流等引起的 B.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温度越高越显著D.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停息5、对“热运动”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运动越快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里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C、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里每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都越激烈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是热运动6、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布朗运动间接表明液体的分子运动C.悬浮的小颗粒越大,撞击它的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激烈D.液体的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7、在观察布朗运动时,若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可能看到的现象和正确的解释是( )A.颗粒的布朗运动越明显,因为撞击颗粒的液体分子越多B.颗粒的布朗运动越不明显,因为撞击作用相互平衡C.颗粒的布朗运动越明显,因为大的颗粒更容易观察D.观察不到颗粒的布朗运动,因为液体分子不运动了8、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粒做布朗运动位置的连线。对这个图的正确说法是( )A.图中记录的是三颗微粒运动位置的连线B.微粒在任何两个相邻位置间的运动时间是相等的C.连线表示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时经过的路径D.微粒的运动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43问题与练习1,2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PAGE
2
2011年 3 月 22 日 星期二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4
【学习目标】 1、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利用其解释自然界能量的转化、转移问题2、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量守恒是自然界普遍遵从的基本规律3、知道第一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学习重点】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利用其解释自然界能量的转化、转移问题
【学习难点】 知道第一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5分钟)课前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九章第4节P37至P41。“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问】一物体,它既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那么:如果外界对它做了W的功, 则它的内能如何改变?改变了多少?如果它对外界做了W的功,则它的内能又如何改变呢?改变的又是多少?【问】一物体,外界没有对它做功,它也没有对外界做功,那么:如果物体吸收热量Q,则物体内能如何变化,如果物体放出热量Q,则物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如果物体和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则物体内能的增加等于物体所做功和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有什么关系?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 表达式 2、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 【问】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表达式:△U=W+Q 说明W、Q、和△U的正值、负值各代表什么意义?一定量的气体,膨胀过程中是外界对气体做功还是气体对外界做功?如果膨胀时做的功是135J,同时向外放热85J,气体内能的变化量是多少?内能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问】热量与内能、热量与温度的区别 【问】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失败?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在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中,关于各个物理量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界对物体做功时W为正,吸热时Q为负,内能增加时△U为正b.物体对外界做功时W为负,放热时Q为负,内能减少时△U为负c.物体对外界做功时W为正,吸热时Q为正,内能增加时△U为正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W为负,吸热时Q为负,内能增加时△U为负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Ⅰ(p1,V1,T1)被压缩至状态Ⅱ(p2,V2,T2),已知T2> T1,则该过程中 ( )A.气体的内能一定是增加的B.气体可能向外界放热C.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气体对外界做正功3、永动机是不可制成的,这是因为永动机 ( )A.不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B.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C.制造永动机的技术不过关D.无法解决机械摩擦问题4、根据能量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外界做功2J,并从外界吸收2J的热量,则物体内能增加4JB.外界对物体做功2J,物体从外界吸收2J热量,则物体内能增加4JC.外界对物体做功2J,物体向外界放出2J的热量,则物体内能不变D.物体对外界做功2J,并向外界放出2J的热量,则物体内能减少4J5、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恰能沿斜坡匀速下滑,在这过程中( ) a.汽车的机械能守恒b.汽车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总能量守恒d.机械能和内能之间没有转化6.对于在一个大气压下1㎏100℃的水变为1㎏100℃的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内能增加,对外界做功,一定是吸热过程b.水的内能不变,对外界做功,向外界吸热c.水的内能减少,对外界不做功,向外界放热d.水的内能增加,对外界做功,向外界放热7、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J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J的功,同时吸收了0.3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 J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内能是状态量,一个物体在一定的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内能。热量是过程量,它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用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多少的物理量。离开热传递的物理过程,谈热量的多少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只能说:“在某一热传递过程中甲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乙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不能说“某物体在某一状态下具有多少热量”。同理功也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功。 温度反映的是分子热运动处于某种状态,是状态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改变的是温度。学习小组代表发言
PAGE
2
2011年 4 月 14日 星期四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期末复习
高流中学高二物理试题(选修3-3模块)
物 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布朗运动是说明分子运动的重要实验事实,布朗运动是指
A.液体分子的运动
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C.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
D.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的共同运动
2.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试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A.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存在着相互排斥力
C.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说明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D.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分子间的引力总是大于斥力
B.气体能充满任何仪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D.分子间的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增大,而斥力随着距离增大而减小
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动能的标志,动能越大的分子其温度就越高
B.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5.关于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大,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都增大
C.物体的温度降低,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减小
D.1 g 100℃的水变成1 g 100℃的水蒸汽,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6.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体积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B.气体分子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势能减小
C.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D.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不同的物理过程
B.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对物体做功就是对物体传热
C.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或物体内能大的部分向内能小的部分转移的内能大小的量度
D.高温物体具有的热量多,低温物体具有的热量少
8.在各处温度相等的液体中,一个小气泡由液体的底层缓慢地升到液面,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不断增大,则气泡在浮起的过程中
A.放出热量 B.吸收热量 C.与外界绝热 D.无法判断
9.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10.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V图像,若使气体从图中的状态A变化到状态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内能减少,并放出热量 B.气体内能减少,并吸收热量
C.气体内能增加,并放出热量 D.气体内能增加,并吸收热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关于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气体的压强越大,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温度越高
D.气体的体积越大,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
12.下面关于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冰、水蒸汽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样大
B.它们的分子势能一样大
C.它们的内能一样大
D.它们的分子数目一样多
13.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颗微粒的运动位置的连线.以微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s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用直线把它们依次连接起来,其中B、C、D、E、F、G等为记录点,下列关于微粒在75s末的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B.一定不在CD连线的中点
C.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D.可能在CD连线以外的某点
14.对于液体和固体来说,如果用M表示摩尔质量,m表示分子质量,ρ表示物质的密度,V表示摩尔体积,V0表示分子体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NA= B.NA=
C.m= D.V=
15.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既不存在引力,也不存在斥力
B.分子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的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间的距离rD.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16.如果给自行车内胎充气过足,又放在阳光下暴晒,车胎极易爆裂,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假设自行车内胎的容积几乎不变)
A.车胎爆裂,是车胎内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斥力急剧增大的结果
B.在爆裂前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剧,气体压强增大
C.在车胎突然爆裂的瞬间,气体内能增加
D.在车胎突然爆裂的瞬间,气体内能减少
17.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生态环境的安全,为了减少温室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有的科学家受到啤酒在较高压强下能够溶解大量的二氧化碳的启发,设想了一个办法:用压缩机将二氧化碳送入深海底,永久贮存起来.海底深处压强很大,温度很低,海底深水肯定能够溶解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找到了一个永远的“家”,从而避免温室效应.在将二氧化碳送入深海底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缩机对二氧化碳做功,能够使其内能增大
B.二氧化碳与海水间的热传递能够使其内能减少
C.二氧化碳分子平均动能会减少
D.每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动能都会减少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共58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18.(18分)某同学在实验室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大小”的实验中,已知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抽得上述溶液2mL,现缓慢地滴出1mL溶液,共有液滴数为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在刻有小正方形坐标的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如图所示,坐标中小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20mm.试问:
⑴这种估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 模型,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 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分子的 .
⑵图中油酸膜面积是 mm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体积是 mL;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最后一空保留1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 本题共2小题,共2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数字计算题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 (12分) 在如图所示的p-V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程Ⅰ变至状态B时,从外界吸收热量420 J,同时膨胀对外做功300 J.当气体从状态B经过程Ⅱ回到状态A时,外界压缩气体做功200 J. 请问:在这个过程中,气体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的热量?这个热量变化为多少?
20.(12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则:
①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
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是多大?
③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PAGE
- 2 -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液体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2
【学习目标】 1.知道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意义和方向;了解表面张力系数2.知道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的特点了解毛细现象及其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液体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解释
【学习难点】 液体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解释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5分钟)课前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九章第4节P37至P41。“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1、液体的表面张力(1)液体内部:r≈r0,分子间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2)液体表面:r>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___。 (3) 表面张力: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它的作用使液体表面绷紧,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而且垂直于两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大小f与分界线的长度L成正比,即f=σL。式中σ叫做表面张力系数,单位:N/m,它与液体的性质、温度有关,与液体大小无关。2、浸润和不浸润(1)浸润:一种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浸润。(2)不浸润:一种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不浸润。4、毛细现象(1)浸润液体在细管中________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_______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2)实验和理论分析都说明,对于一定液体和一定材质的管壁,管的内径越_____,液体所能达到的高度越高。5、液晶(1)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液体流动性,又像晶体那样有光学各向_____性。(2)液晶应用:液晶显示器,人造生物膜。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1、 液体的微观结构2、浸润不浸润解释:附着层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___________,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______r0,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表现为________力,附着层有__________的趋势,表现为不浸润。附着层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__________,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_____r0,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表现为____力,附着层有________趋势,表现为浸润。3、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 固体液体气体体积对比110单个分子表现在固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在非固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没有平衡位置局部(小区域)表现分子规则的排列形成暂时的分子规则排布无规则宏观性质各向异性各向同性各向同性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A.在液体的表面层,分子间距大,分子之间斥力消失,只有引力B.由于气体分子对表面层液体分子的吸引C.在液体的表面层里,由于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大,分子间引力占优势D.由于受到指向液内的吸引力的作用2、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正确的说法是:( )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密,所以有收缩趋势B.液体表面分子分布和内部相同,所以有收缩趋势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稀,所以有收缩趋势D.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分子的斥力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3、关于浸润和不浸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B.在内径小的容器里,如果液体能浸润器壁,液面呈凸形C.如果固体分子跟液体分子间的引力比较弱,就会形成浸润现象D.鸭的羽毛上有一层很薄的脂肪,使羽毛不被水浸润4、将不同材料制成的两端开口的甲、乙细管插入相同的液体中,甲管中液面比管外液面低,乙管中液面比管外液面高,则:( )A.液体对甲管是浸润的B.液体对乙管是浸润的C.甲管中发生的不是毛细现象,乙管中发生的是毛细现象D.甲、乙两管中发生的都是毛细现象5、根据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跟升高的液柱重力相等时为止的道理,可以推知液柱上升的高度:( )A.只跟液体性质有关B.只跟液体密度有关C.只跟液体密度和毛细管内径有关D.跟液体密度、毛细管内径和液体的性质都有关6、液体的附着层具有收缩趋势的情况发生在:( )A.液体不浸润固体的附着层B.表面张力较大的液体的附着层C.所有液体的附着层D.液体浸润固体的附着层7、处在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有:( )A.较小的势能          B.较大的势能C.相同的势能          D.较大的动能8、.下列现象中哪个不是由表面引力引起的( )A.使用钢笔难以在油纸上写字B.布伞有孔,但不漏水C.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D.玻璃细杆顶端被烧熔后变成圆形9、下列现象哪些是毛细现象( )A.粉笔把纸上的墨水吸干B.车轮在潮湿的地上滚过之后,车辙中会渗出水C.托利拆利管内的水银面高于管外的水银面D.植物根部的养分,能升到植物上部枝叶中11、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到当 作用和 相互平衡时,管内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状态。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30问题与练习2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或不浸润某种固体,与这液体与固体的物理性质都有关系。(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PAGE
1
2011年 4 月 12日 星期二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9
【学习目标】 1、了解理想气体的模型,并知道实际气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理想气体2、能够从气体定律推出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内容和表达式,并能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内容和表达式,并能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内容和表达式,并能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5分钟)课前自主学习知识回顾气体状态参量变化的三个特殊过程:1.等温过程: 玻意耳定律表达式 2.等容过程: 查理定律表达式3.等压过程: 盖·吕萨克定律表达式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章第4节P23至P25。“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什么气体可以看做是理想气体?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恒量C由两个因素决定:(1) (2) 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思考与讨论推倒PA、、 VA 、TA 与PC VC、 TC的关系例题1、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为状态D,其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见课本)若状态A的压强是104Pa ,状态A的压强是多少?例题2、.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                                 A.气体的压强增大、温度升高,体积增大B.气体的压强增大、温度不变,体积增大C.气体的压强减小、温度降低,体积不变D.气体的压强减小、温度升高,体积减小 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容器的膨胀忽略不计):A.密度和压强均增大B.密度增大,压强不变.C.密度不变,压强增大.D.密度和压强均不变.2、某气体的等容线如图所示,线上的两点A、B表示气体所处的两个状态. A、B两个状态的体积比_______,压强比________,温度比_________.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变化如图8.3—8中箭头所示顺序进行,则AB段是______ 过程,遵守_________定律,BC段是 __________过程,遵守 _______ 定律,若CA段是以纵轴和横轴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一部分,则CA段是 ________过程,遵守 __________ 定律。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1,3)沿直线AB变化到C(3,1),如图8.3—7所示,气体在A、B、C三个状态中的温度之比是A.1:1:1 B. 1:2:3 C. 3:4:3 D. 4:3:43、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20℃时的压强是1.0×105Pa. 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到50℃时,压强是多大?温度降低到-17℃时,压强是多大?4、一个密闭容器里的气体,0℃时压强是8.0×104Pa. 给容器加热,气体的压强为1.0×105Pa时温度升高到多少度?(容器的膨胀忽略不计)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13问题与练习2、3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PAGE
2
2011年 4 月 8日 星期五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分子间的作用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且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了解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3、知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学习重点】 分子间存在空隙;且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学习难点】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0分钟)课前自主学习一、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章第3节P8至P9。“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1.分子之间有空隙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表明 ,同时也反映了 。问题1:哪些事实也可以说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2.分子间的作用力深入的研究表明,两个相近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即为两者的合力。为了便于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可以用弹簧连接着的两个小球间的作用力来模拟:拉伸时表现为引力,压缩时表现为斥力。它们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情况可用图7.3–1表示。问题二、结合分子力作用曲线,总结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3、简述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展示导思(2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例1、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B.当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加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 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加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斥力D.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例2、两个分子从靠近的不能再近的位置开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到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这一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B.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C.分子间的作用力在逐渐减小D.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零例3、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两块铁经过高温加压将连成一整块,这说明铁分子间有吸引力B.一定质量的气体能充满整个容器,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C.电焊能把二块金属连接成一整块是分子间的引力起作用D.破碎的玻璃不能把它们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其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检测导练(10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由两部分F引和F斥组成,则错误的是( )A.F引和F斥同时存在B.F引和F斥都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C.分子力指F引和F斥的合力D.随分子间距增大,F斥减小,F引增大2.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内部的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B.温度越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大C.分子力实质上就是分子间的万有引力D.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3.有两个分子,设想它们之间相隔10倍直径以上的距离,逐渐被压缩到不能再靠近的距离,在这过程中,下面关于分子力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变小B.分子间的斥力变小,引力变大C.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变大,只不过斥力比引力变大的快D.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引力和斥力均为零4.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B.用粉笔写字在黑板上留下字迹C.正、负电荷相互吸引D.磁体吸引附近的小铁钉5.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B.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C.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分子间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6.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它们会合成一块,而两块光滑的玻璃紧贴在一起,却不能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A.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B.玻璃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C.铅分子运动较快D.玻璃分子运动较缓慢7.两个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此时它们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忽略),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整个过程中,正确的是(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做功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8.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A.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剧增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没有空隙D.压缩时温度升高,产生膨胀9.在通常情况下固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r0,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由此可以判定,在通常情况下( )A.固体膨胀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近乎为零B.固体膨胀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表现为斥力C.固体收缩时,分子间距减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固体收缩时,分子间距减小,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课后自主巩固教材P10问题与练习1课后自主反思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反思本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7.3–1
PAGE
1
2011年 3 月 25 日 星期五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第1课时 分子动理论
一、要点分析
1.命题趋势
本部分主要知识有分子热运动及内能,在09年高考说明中,本课时一共有五个考点,分别是: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阿伏加德罗常数;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探究);3.分子热运动 布朗运动;4.分子间作用力;5.温度和内能.这五个考点的要求都是I级要求,即对所列的知识点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应用。由于近几年《考试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基本没有变化,江苏省近几年的考题中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考点, 试题多为低档题,中档题基本没有。分子数量、质量或直径(体积)等微观的估算问题要求有较强的思维和运算能力。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内能是高考的热点。
2.题型归纳
随着物理高考试卷结构的变化,所以估计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形式与近几年大致相同:多以选择题、简答题出现。
3.方法总结
(1)对应的思想:微观结构量与宏观描述量相对应,如分子大小、分子间距离与物体的体积相对应;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相对应等;微观结构理论与宏观规律相联系,如分子热运动与布朗运动、分子动理论与热学现象。
(2)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进行宏观和微观量之间的计算时起到桥梁作用;功和热量在能量转化中起到量度作用。
(3)通过对比理解各种变化过程的规律与特点,如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及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影响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因素、做功和热传递等。
4.易错点分析
(1)对布朗运动的实质认识不清
布朗运动的产生是由于悬浮在液体中的布朗颗粒(即固体小颗粒)不断地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是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实验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因此,只能看到固体小颗粒而看不到分子,它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间接反映。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颗粒大小、液体的温度有关。布朗运动永远不会停止。
(2)对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理解不透彻
内能是指物体里所有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取决于分子个数和温度;分子势能微观上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宏观上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同时注意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二、典型例题
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2kg,密度是8.9×103kg/m3 。求(1)铜原子的质量和体积;(2)铜1m3所含的原子数目;(3)估算铜原子的直径。
下面两种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试分析它们各错在哪里。
(1) 大风天常常看到风沙弥漫、尘土飞扬,有时在室内也能看到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 的运动,这些都是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固体小颗粒的撞击引起的,固体小颗粒的体积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例3、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的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
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从a到c做匀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从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
D.乙分子到达c时,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最小为零
例4 相同质量的氧气和氢气温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氧分子的动能都比氢分子的动能大 B.每个氢分子的速率都比氧分子的速率大
C.两种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 D.两种气体的分子势能一定相等
例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为零,内能不为零是可能的 B.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内能
C.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D.0℃的冰的内能比等质量的0℃的水内能大
针对训练
1.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用眼睛可直接观察到;
B、布朗运动在冬天观察不到;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在室内看到的尘埃不停的运动是布朗运动
3.若以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① ② ③ ④ 其中( )
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C.②和④都是正确的; 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4.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分子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变大时分子势能变小
B.当分子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变大
C.分子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D.分子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5.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才可以将物体压缩
B.实际上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就表现为斥力
C.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为引力
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
6.已知阿佛伽德罗常数为N,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kg/mol),该物质的密度为ρ(kg/m3),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ρN B.1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
C.该物质1个分子的质量是(kg) D.该物质1个分子占有的空间是(m3)
7.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势能变化情况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B.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C.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8.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
B.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减小
C.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必定增大
D.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可能增大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相同,任何分子的平均速率都相同
B.不管分子间距离是否大于r0(r0是平衡位置分子距离),只要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就减小,反之分子势能就增加
C.10个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这10个分子的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中的每一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一定大于温度低的物体中每一个分子的速率
10.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r0是分子平衡位置间距离)时,分子力可以认为是零,规定此时分子势能为零。当分子间距离是平衡距离r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力是零,分子势能也是零B.分子力是零,分子势能不是零
C.分子力不是零,分于势能是零D.分子力不是零,分子势能不是零
11.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
12.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距原点r3的位置.虚线分别表示分子间斥力f斥和引力f引的变化情况,实线表示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的合力f的变化情况。若把乙分子由静止释放,则乙分子( )
A.从r3到r1做加速运动,从r1向O做减速运动
B.从r3到r2做加速运动,从r2到r1做减速运动
C.从r3到r1,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D.从r3到r1,分子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13.在粗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油酸1.00mL注入250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
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的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0mL为止,
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水盘内注入蒸馏水,静置后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
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油膜。
④测得此油膜面积为3.60×102cm2。
(1)这种粗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 ,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
油膜面积可视为 ,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分子的 。
(2)利用数据可求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
14.(1)如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______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______作用。
(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现象,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_____的方向进行的。
参考答案
典型例题答案
例1 解:(1)铜原子的质量
铜原子的体积
(2)1铜的摩尔数为
1铜中含铜原子数个
(3)把铜原子看成球体,直径
例2.解析:能在液体或气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粒都是很小的,一般数量级在10-6m,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风天看到的沙尘都是颗粒较大的;它们的运动是由于气流作用下的定向移动,所以它们的运动不能称为布朗运动。
如果颗粒过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在各个方向上是接近均匀的,微粒的惯性也越大,微粒就不会做布朗运动了。
例3 答案:C 解析:与重力、弹力相似,分子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可以引进分子势能的概念。分子间所具有的势能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加。
例4.答案:C 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氧气和氢气的温度相同,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应相同,但分子的运动速率有的大,有的小,各个分子的动能并不相同,只是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相同。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即与体积有关,因此,无法比较两种气体的分子势能。
例5.答案:A 解析:A.正确,因为机械能为零,但内能不能为零;
B.不正确,因为物体的内能由物体的温度、体积、物态等因素决定;
C.不正确,原因同上;
D.由于0℃的冰的体积比0℃的水大,温度相同,有的同学错认D正确,实际上有较为复杂的反常膨胀的现象,我们用体积来讨论其内能是不适合的,我们可以从能量角度来讨论.因为0℃的冰熔化为0℃的水要吸收热量或对它做功,所以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或内能转移给冰,所以0℃的水的内能比等质量的0℃的冰的内能大,所以D不正确。
针对训练答案
1.B 2. C 3. B 4. B 5. ABCD 6. D 7. D 8.C 9.B 10.B 11. ACD 12. A
13.(1)球形 单分子油膜 直径 (2)1.11×10-9。
14.(1)大 引力 (2)扩散 无规则热运动 增大
第2课时 固体、液体和气体
沛县中学 潘芒果
一、要点分析
本节内容在高考考试说明中,均为Ⅰ级要求,即要求对所学知识了解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应用。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大多属较易题。
本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下: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晶体的微观结构。
了解液晶的微观结构、主要性质及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知道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了解饱和汽及饱和气压的概念。
了解气体实验三定律,知道理想气体实验模型。(不要求用气体实验定律进行定量计算)会用气体分子运动论对气体定律进行微观解释。理解p-V、p- T图、V-T图的意义,会用它们解决有关的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在样本薄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石蜡,然后用灼热的金属针尖点在样本的另一侧面,结果得到如图所示的两种图样,则( )
样本A一定是非晶体
样本A可能是非晶体
样本B一定是晶体
样本B不一定是晶体
答案:B C 要知道只有单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是各向同性。
例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述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A.表面张力是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方向与液面相平行
B.表面张力是液面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体现
C.表面层里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D.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要使液面收缩
答案:C在液体与气体相接触的表面层中,液体分子的分布较内部稀疏,即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其宏观表现是使液面收缩,好像绷紧的橡皮膜一样。所以错误的只有C选项。
例3:在密闭的容器内,放置一定量的液体,如图(a)所示,若将此容器置于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则容器内液体的分布情况,应是(   )
A.仍然如图(a)所示 B.只能如图(b)中⑴所示
C.可能如图(b)中⑶或可能⑷所示 D.可能如图(b)中⑴或可能⑵所示
答案:D.由于不知液体与容器是浸润还是不浸润,所以液面可能如图(b)中(1)或(2)所示形状。
例4.关于饱和汽,正确的说法是(  )
A.在稳定情况下,密闭容器中如有某种液体存在,其中该液体的蒸汽一定是饱和的
B.密闭容器中有未饱和的水蒸气,向容器内注入足够量的空气,加大气压可使水汽饱和
C.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当液化和汽化速率相等时液体和蒸汽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叫动态平衡
D.对于某种液体来说,在温度升高时,由于单位时间内从液面汽化的分子数增多,所以其蒸汽饱和所需要的压强增大
答案:ACD 在饱和状态下,液化和汽化达到动态平衡,即达到稳定状态,所以AC正确;液体的饱和汽压与其温度有关,即温度升高饱和汽压增大,所以D正确;饱和汽压是指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所以B错误。
例5.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平衡态,此时其压强为p0,欲使气体状态发生变化后压强仍为p0,通过下列过程能够实现的是( )
A.先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升温,再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压缩
B.先保持体积不变,使压强降低,再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膨胀
C.先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膨胀,再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升温
D.先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压缩,再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降温
答案:CD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可定性判断出结果。
三、针对训练
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B.多晶体也具有各向异性
C.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
D.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不同的
2.如图所示,为质量恒定的某种气体的p-T图,A、B、C
三态中体积最大的状态是( )
A.A状态 B.B状态
C.C状态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下列现象哪些是毛细现象( )
A.粉笔把纸上的墨水吸干
B.车轮在潮湿的地上滚过之后,车辙中会渗出水
C.托利拆利管内的水银面高于管外的水银面
D.植物根部的养分,能升到植物上部枝叶中
4.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正确的说法是:( )
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密,所以有收缩趋势
B.液体表面分子分布和内部相同,所以有收缩趋势
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稀,所以有收缩趋势
D.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分子的斥力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气体的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1、V1、T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2、V2、T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V1=2V2,T1=T2 B.p1=p2,V1=V2,T1=2T2
C.p1=2p2,V1=2V2,T1=2T2 D.p1=2p2,V1=V2,T1=2T2
7.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水银把空气分割为两部分,当玻璃管竖直时,上、下两部分的空气体积相等,如果将玻璃管倾斜,则( )
A.水银柱下降,上面空气体积增大 B.水银柱上升,上面空气体积减小
C.水银面不动,上面空气体积不变 D.下面部分的空气压强减小
8.一定质量气体作等容变化,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压强减小,这时 ( )
A.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B.分子与器壁碰撞时,对器壁的总冲量减小
C.分子平均密度变小了 D.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减少
9.对一定量的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则(  )
A.当体积减小时,V必定增加
B.当温度升高时,N必定增加
C.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
D.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可能不变
10.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K、P中充满气体,Q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则(  )
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增加
B.气体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增加
C.气体分子势能增加,压强可能不变
D.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
11.关于气体压强,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从宏观上讲,气体的压强就是单位面积的器壁所受压力的大小
B.从微观上讲,气体的压强是大量的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不断撞击器壁产生的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的重力所产生的
D.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1Pa=1N/m2
12.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倒插在水银槽中,其位置保持固定。已知封闭端内有少量空气。若大气压强变小一些,则管中在水银槽水银面上方的水银柱高度h和封闭端内空气的压强p将如何变化( )
A.h变小,p变大 B.h变大,p变大
C.h变大,p变小 D.h变小,p变小
13.(08全国卷Ⅱ)对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气体温度就越高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14.(08重庆卷)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热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 )
A.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B.体积减小,温度不变
C.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D.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15.(08上海卷)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如图所示的实线为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1到状态2的变化曲线,则在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内能(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单调变化
D.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
1、ACD 2、C 3、AD 4、C 5、D 6、D 7、BD 8、ABD 9、C10、D 11、C 12、 D 13、BC 14、C 15、B
热力学定律及能量守恒
江苏省沛县中学 李厚锦
一、要点分析
命题趋势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衡为(Ⅱ)级要求,要引起高度重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属于新增内容,可能会出现简答题,要注意这一变化。
题型归纳 题型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为主.
易错点分析 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各个量符号的选取容易出错,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容易出错。
典型例题
例1 一定量的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了8×104J的功,气体的内能减少了1.2×105J,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W=8×104J,ΔU =1.2×105J ,Q=4×104J
B.W=8×104J,ΔU =-1.2×105J ,Q=-2×105J
C.W=-8×104J,ΔU =1.2×105J ,Q=2×104J
D.W=-8×104J,ΔU =-1.2×105J ,Q=-4×104J
  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必增加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必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减少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例3 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10℃变为8℃,其热量减少了
B、物体从10℃变为8℃,放出了一定的内能
C、物体从10℃变为8℃,其内能减少了
D、物体从10℃变为8℃,物体可能释放了一定的热量
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热量不可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B.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必定增加
C.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的转化和守衡定律
D.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例5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缩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300J,但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少了300J,问气体在此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
解析:由题意可知,W=300J,ΔU=-300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Q=ΔU-W=-300J-300J=-600J
Q为负值表示气体放热,因此气体放出600J的热量。
例6 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4.2×105J的热量,同时气体对外做了6×105J的功,问:
(1)物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变化量是多少?
(2)分子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
(3)分子的平均动能是增加还是减少?
解析:(1)气体从外界吸热为:Q=4.2×105J
气体对外做功:W=-6×105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6×105)+(4.2×105J)=-1.8×105J
ΔU为负,说明气体的内能减少了。所以,气体内能减少了1.8×105J。
(2)因为气体对外做功,所以气体的体积膨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了,分子力做负功,气体分子势能增加了。
(3)因为气体内能减少,同时气体分子势能增加,说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减少了。
本题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关系式为起点,结合分子动理论中内能的定义,分析得出:①气体对外做功,体积膨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了,分子力做负功,气体分子势能增加了②气体内能减少,同时气体分子势能增加,说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减少了。
三、针对训练
1.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ΔU=W+Q中关于ΔU、W、Q各个物理量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外界对物体做功时W为正,吸热时Q为负,内能增加时ΔU为正
B.物体对外界做功时W为负,吸热时Q为正,内能增加时ΔU为负
C.物体对外界做功时W为负,吸热时Q为正,内能增加时ΔU为正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W为负,吸热时Q为负,内能增加时ΔU为负
2.关于物体内能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大
B.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增大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3.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秋千的机械能守恒 B.秋千的能量正在消失
C.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D.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总能量守恒
4.下列各物体在所经历的过程中,内能增加的有 ( )
A.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释放而下滑的物体
B.水平飞行并射穿木块的子弹
C.在绝热的条件下被压缩的气体
D.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两个小球,碰撞后以共同的速度运动
5.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的能不可能全部变为内能
B、在火力发电机中,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变为电能
C、热机中,燃气内能不可能全部变为机械能
D、在热传导中,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度物体。
6.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以制成,是因为( )
A、 违背了能量的守恒定律
B、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C、机械能不能全部转变为内能
D、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他变化
7.对于在一个大气压下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内能增加,对外界做功,一定是吸热
B.水的内能不变,对外界做功,从外界吸热
C.水的内能减少,对外界不做功,向外界放热
D.水的内能增加,对外界做功,向外界放热
8.为使一个与外界保持良好热交换状态的物体的内能能够明显变化,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以较大的功率对物体做功    B. .以较小的功率对物体做功 
C.该物体以较大的功率对外做功  D. 该物体以较小的功率对外做功
9.下列有关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熵是系统内分子运动无序性的量度
B.熵值越大,代表越为无序
C.在自然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
D.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叫熵减小原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
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1.关于热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必增加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必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减少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13.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中,空气向外界传递的热量2.0 ×105J,同时空气的内能增加了1.5 ×105J. 这时空气对外做了多少功?  
14.有一个10m高的瀑布,水流在瀑布顶端时速度为2m/s,在瀑布底与岩石的撞击过程中,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请问水的温度上升了多少摄氏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试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做一简单的评析
典型例题答案: 例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因为外界对气体做功,W取正值,即W=8×104J;内能减少,ΔU取负值,即ΔU=-1.2×105J;根据ΔU=W+Q,可知Q=ΔU-W=-1.2×105-8×104=-2×105J,即B选项正确。
例2答案:C 评析:在分析问题时,要求考虑比较周全,既要考虑到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又要考虑到改变内能也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例3解答:C、D 点评:功、热量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食是与内能的变化相联系的,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物体的内能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物质的量、体积、物态等因素有关。
例4答案:D 解析:热量在一定条件下可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如冰箱)。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并放热的情况下,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衡定律,但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不可能制成。故ABC错,D对
针对训练
答案 1. C 2. BC 3. D 4. BCD 5. BCD 6. D 7. A 8. AC 9. ABC 10. D 11.CD 12.C
13.所以此过程中空气对外做了0.5 ×105J的功.
14.   = 2.4×10 –3 ℃
1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构成热力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前者对自然过程没有任何限制,只指出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能量不会有任何增加或损失,反映的是物体内能的变化与热量、做功的定量关系;后者则是解决哪些过程可以自发地发生,哪些过程必须借助于外界条件才能进行。
b
c
d
a
O
F
x
f
f斥
f引
f
O
r
r1


r2
r3
PAGE
3高流中学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功和内能与热和内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3
【学习目标】 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会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传导、对流和辐射。2、 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会区分热量和内能的概念。3、知道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区别。
【学习重点】 内能的概念,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 知道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区别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5分钟)课前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十章P51至P54。“快速阅读,完成下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1.绝热过程:物质系统与外界没有 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的物理过程。即系统不从外界 热量,也不向外界 热量。2.功与系统内能改变的关系。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①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内能 在绝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就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即ΔU=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的内能减少。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多少功,内能就减少多少3.功是系统内能转化的量度。4.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和功的单位都是 ( J )。1.热传递①热量从 物体传递到 物体,或从物体的 传递到 ,叫做热传递。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对流和热辐射。2.热传递的实质:热传递实质上传递的是 ,结果是改变了系统的 。传递能量的多少用 来量度。3.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4.热传递具有方向性,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不会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或从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到高温部分。5.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热传递 对内 对外 吸热 放热(外界对 ( 物体对 (物体从 (物体从物体做功 ) 外界做功) 外界吸热) 外界放热)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展示导思(15分钟)课中合作探究例1 下列哪个实例说明做功改变了系统的内能A.用热水袋取暖 B.用双手摩擦给手取暖C.把手放在火炉旁取暖 D.用嘴对手呵气给手取暖例2 一个系统内能增加了20J。如果系统与周围环境不发生热交换,周围环境需要对系统做多少功?例3 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C.外界可能对铁丝做功 D.外界一定对铁丝做功例4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例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小 C.一定量气体克服外界压力膨胀,但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小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可能减小 检测导练(15分钟)课堂自主检测1.下列现象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系统内能的是 ( )A.放在火炉边的物体温度升高了B.把一杯热水放在冷水中冷却C.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D.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2.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而使系统内能增加的是 ( )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温度升高B.烧开水时,蒸汽将壶盖顶起C.铁块在火炉中被加热D.铁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3.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这里指的是 ( )A.它们能使物体改变相同的温度B.它们能使物体增加相同的热量C.它们能使物体改变相同的内能D.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4.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是由物体的状态(温度和体积)决定的B.物体的内能就是物体里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C.物体内能的大小可以用物体吸热和放热的多少来量度D.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5.对于热量、功、内能三个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功、内能三个量的物理意义是等同的B.热量和功二者可作为物体内能的量度C.热量、功和内能的国际单位都相同D.热量和功是由过程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的状态决定的6.气体在等压变化中 ( )A.一定对外做正功B.外界一定对气体做正功C.若温度升高,一定对外做正功D.可能既不对外做功,外界也不对气体做功7.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和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同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容变化过程中若吸了热,内能一定增加D.气体压缩时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可能不变8.若A、B两物体之间没有热传递,正确的解释是(   )A.两物体所包含的热量相等B.两物体的内能相等C.两物体的温度相等D.两物体没有接触,且都处在真空中9.做功和热传递的共同点是       (    )A.都能使系统增加热量     B.都能使系统温度升高C.都能使系统内能改变     D.都能使系统比热增大10.关于热传递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B.热量总是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给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 C.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而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D.只有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才能使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11、某系统在初态具有内能5J,在外界对它做了0.5J的功后,系统的内能变为 ,若在它对外界做了0.5J的功后,系统的内能变为 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学生代表发言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1、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就用功数值来量度.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3.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 小组交流与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
PAGE
2
2011年 4 月 14日 星期四 主备人:张永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